互联网金融下的“校园网贷”问题探析

摘要:在科技与网络的覆盖下,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为网络贷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大学生信贷市场中的信用卡业务被叫停后,网贷平台作为替代品有着更好的发展空间。

而年轻人紧跟潮流的消费欲望和超前消费意识,使得他们对资金需求较大。

随着网络消费的普及,校园网贷款顺势兴起。

大学生使用资金的有限,因此当网贷平台以“放款快、利率低、金额大”等噱头出现在视野中时,易被诱导。

近年来随着校园网借贷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原本就褒贬不一的校园网借贷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网贷;平台;风险;问题;对策   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兴业态之一,拉动了国内内需刺激消费

网络借贷的发展为小微企业的成长拓展了空间,为创业创新打开大门。

在这方面,网络借贷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

作为消费者,于大学生来说,“校园网贷”是获取资金的便利工具。

校园网贷”作为一种透支性消费,给社会带来了便利却同样存在隐患,本文与大学生在校生活密切相关,又与当下经济现象接轨,旨在兼顾道德层面和经济客观趋势的意义上,探析校园贷款”的现状及对策。

一、分析“校园网贷”现有问题及对策的意义   我国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在近十年里,已覆盖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多种信贷模式。

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原有消费观念改变的同时也不断爆发出新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现存的法律法规中都很少涉及。

近十年来,我国网贷平台正在进行艰难的摸索与逐步地完善。

对于当下互联网金融下的“校园网贷”,有专家表示,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尤其是网贷行业,面临着三个特点:快、偏、乱,即规模增长势头太快、业务创新偏离轨道、风险乱象时有发生。

也正是因为偏和乱,引发了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迫切性。

针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保护,分析“校园网贷”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两大意义。

理论意义: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与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环境下,网络贷款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

尤其是当下的大学生,他们的相对可靠的还债条件和对小额贷款的大量需求,吸引了大部分金融机构的目光,校园金融成为各路资本追逐的对象。

这些金融机构纷纷瞄准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开始了以发放贷款收取利息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了便利却同样存在隐患。

现实意义:大学生大多理财意识淡薄,独立掌控消费能力差。

脱离了父母亲友的监管,大学生因过度膨胀的畸形超前消费和享受心理而堕入“校园网贷”的债务圈的事件比比皆是,惨痛的代价令人扼腕。

大学生选择“校园网贷”时要有风险意识,尤其是对于贷款公司的资质和背景需要做详细了解。

然而许多校园网借贷业务发展极不规范,缺乏应有的监管,相关部门的监管已迫在眉睫。

二、“校园网贷”现有问题   大家先来回顾一下2016年有关“校园网贷”的重大事件。

3月16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一名在校学生郑旭跳楼自杀,因冒用同学信息在网贷平台欠下的60余万借款无力偿还绝望轻生。

6月12日,一则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替代借条的“裸条放款”事件引发热议。

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体照片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逼迫借款人还款。

8月2日,一大二女学生因买手机在网贷平台借3500元,陷入“以借代还”的恶性循环欠下10万元,被迫援交还款。

中国大学生大多数年满18岁,从法律层面上来说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并有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能力。

但在家长和社会的眼里,依然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并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

多数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安定的校园环境中,与社会接触少,判断力和自制力弱,必要的金融知识和正确的消费观他们极为缺乏。

(一)特殊消费群体引起的风险波及与转移   “校园网贷”很多被用于个人消费而不是大学生创新??业,尤其对手机、电脑等相对昂贵的电子产品的消费

大学生们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却又易盲目贷款,极可能因还不上或忘记还而欠了债,导致欠债时引发一系列风险波及与转移问题。

(二)承担高额利息   如果年利率超过36%,则贷款不受法律保护。

但在实际借贷过程中,民间借贷的利率普遍超过36%,尤其在二三线城市表现尤为明显。

网络贷款会通过服务费和逾期费来抬高看似较低的利率。

服务费和逾期费并不像宣传中的那么美好。

某些网贷平台利用大学生普遍金融知识薄弱,将某些概念模糊化用以刻意诱导大学生进行贷款

(三)市场乱象充斥恶意   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因高学历人群消费娱乐的需求旺盛,信用消费意愿强,把目标定位于高校市场。

由于互联网金融在法律上处于监管空白地带,有些商家甚至趁机钻法律漏洞。

由于风险把控不严,贷款审核更是形同虚设,一些网贷公司为拓展业务以“放款快、利率低、金额大”等噱头,诱使大学生选择他们的网络贷款平台进行贷款

充斥着恶意的市场乱象致使如郑旭一样的普通学生能贷款几十万,最终却陷入无法偿还的绝境。

(四)个人信息易被盗用、泄露   校园网贷款平台大多自我宣传,申贷门槛低,手续非常简单。

只需要身份证、学生信网信息、学生证、电话号码,就给放款

学生很可能因为先前个人信息的泄露而被冒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担巨额债务。

P2P网贷行业有90%比例甚至更高的信息资料库已被泄露,其基本原因包括,技术存在短板、员工内部泄露、公司非法谋利。

(五)新兴活跃的市场,亟待规范   “校园网贷”平台体系不完善,存在夸大误导性宣传行为,风控能力不足且存在高利贷嫌疑。

网络借贷行业为“三无行业”,即无准入门槛,无主管部门,无监管规则。

没有设置利率与收费管制规则,担保机构信息披露规则缺失。

这些都是导致网络借贷野蛮生长,问题层出不穷的核心原因。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