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有效性分析

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或者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生理病理综合征[1], 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肺动脉血栓栓塞[2]。

肺动脉栓塞后容易引发肺出血或者坏死, 导致肺梗死的发生[3]。

近年来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人数增长很快, 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早期对肺动脉栓塞的漏诊及误诊也是引起肺动脉栓塞患者死亡率较高的关键, 所以早期的肺动脉栓塞诊断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本次就本院2009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多层螺旋CT诊断进行研究, 观察发现多层螺旋CT诊断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10例, 女6例, 平均年龄(64.24.8)岁, 其中7例患者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史, 5例患者有心房颤动史, 3例患者有恶性肿瘤史以及1例患者有严重外伤史, 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以及双下肢肿胀等, 患者均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

1. 2 主要仪器 Simens SOMATOM Difinition AS 128层螺旋CT机。

1. 3 方法 让患者在检查台上采用仰卧位, 获得扫描定位像后, 对患者从肺尖至肺底进行常规的扫描, 采用层厚5 mm, 重建1.0 mm进行观察, 造影增强扫描从隔上到主动脉弓水平共长12 cm, 层厚3 mm, 螺距1.7~2.0, 120 kV, 200~250 mA, 矩阵512512, 视野350 mm350 mm。

使用高压注射器将100 ml的碘海醇通过肘静脉注射, 注射速率约为3.5~4 ml/s, 过15~30 s后再进行第2次扫描, 扫描完成后, 将得到的图像层厚减至1.0 mm再传送至图像处理工作站, 首先观察横断面肺动脉肺动脉分支显影情况, 再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观察左右主肺动脉、肺段动脉及分支走行, 并与横断面图像进行对比, 确定肺动脉栓塞的具体部位。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2 结果   2. 1 肺动脉栓塞范围 图像显示患者栓塞肺动脉98支, 其中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4支, 叶肺动脉26支, 段肺动脉28支以及亚段肺动脉40支, 见表1。

表1 肺动脉栓塞范围(支)   部位左侧右侧   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13   叶肺动脉1511   段肺动脉1513   亚肺段动脉2515   合计5642   2. 2 肺动脉栓塞CT直接征象 图像显示的直接征象为中心型充盈缺损有7支, 占7.1%, 偏心型充盈缺损有79支, 占80.6%, 附壁环型充盈缺损有8支, 占8.2%, 闭塞型充盈缺损有4支, 占4.1%, 见表2。

表2 肺动脉栓塞CT征象(支, %)   变现形式分支数占比   中心型77.1   偏心型7980.6   附壁环型88.2   闭塞型44.1   2. 3 肺动脉栓塞CT间接征象 图像显示的间接征象为双肺见斑片状渗出灶及实变影2例, 纤维条索影11例, 伴胸腔少量积液3例, 患者的间接征象表现为肺灌注不均。

3 讨论   目前影像学的诊断方法有主动脉造影(DSA)、CT、电子束CT、MRI以及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等, 但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其中缺点以较低的准确性和不确定性比较明显, 很容易造成前期肺动脉栓塞诊断的误诊和漏诊, 本次研究为了更清楚的显示栓塞部位采用了肺动脉重建, 重建方法为MPR和MIP。

MPR能够从任意角度重建观察, 有利于测量栓子的密度, 而MIP能很好的显示肺动脉的全貌及管径、行径情况[4]。

所以采用MPR及MIP技术对原始数据处理后, 能够多方位的观察肺动脉及分支的解剖细节, 并能清楚的显示肺动脉干至亚段肺动脉栓子的部位、形态以及管壁的关系, 同时可以根据其推测血栓的形成时间, 在临床溶栓治疗的指导上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图像显示患者栓塞肺动脉98支, 其中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4支, 叶肺动脉26支, 段肺动脉28支以及亚段肺动脉40支;直接征象为中心型充盈缺损有7支, 偏心型充盈缺损有79支, 附壁环型充盈缺损有8支, 闭塞型充盈缺损有4支;间接征象为双肺见斑片状渗出灶及实变影2例, 纤维条索影11例, 伴胸腔少量积液3例, 患者的间接征象表现为肺灌注不均, 结果充分说明多层螺旋CT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出肺动脉的全貌及其管径与行径情况。

该研究结果与陈雁等[5]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同时多层螺旋CT诊断时覆盖范围大、扫描时间短, 所以辐射更少, 可以发现多层螺旋CT是一种准确、安全、快速且无创的诊断方法, 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诊断的过程中应正确区分肺动脉栓子、肺门与纵隔淋巴结及水平走向的肺动脉, 虽然MPR及MIP后处理技术效果显著, 但可能遗漏外周小动脉内的栓子, 所以应仔细严格的分析轴位图像, 避免误诊及漏诊的发生。

简历大全 参考文献   [1]张波, 田为中, 张继, 等.肺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0, 26(2):292—293.   [2]刘君明.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24):79—80.   [3]倪建.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10):1102—1103.   [4]王云飞, 马海鸿, 潘家洁.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20):123.   [5]陈雁, 武洁, 王会香.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14):287. 毕业论文。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