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古镇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文化遗产概述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物质文化遗产是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文物、遗址。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储量丰富,而古镇是众多遗存单体的有机共生,因此决定了它在人类的遗产财富中往往有着远胜于其他各别的单体文物或遗址的价值,同时它又是现代居民实际使用的活文物[1]。

中国的古镇在数量和类型上都十分丰富,不仅承载了千年的文明,而且自然环境适宜优美,因而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目的地,是当今旅游业中重要的旅游资源。

二、文化遗产传统旅游开发模式的困境  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被广泛的开发利用

传统旅游开发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产品开发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过分追求旅游的经济效益,因而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产生脱节,造成了旅游开发和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旅游开发中过度重视商业因素,文化氛围单薄,盲目追求旅游经济效益,忽视了旅游地社会、文化、生态承载力,因而导致遗产保护旅游开发利用的诸多矛盾[2];二,对文化遗产开发缺少深度的文化研究,没有挖掘其文化内涵,造成了文化资源浪费和污染;三,旅游开发只注重文化遗产核心地带的保护,忽视了地域文化的整体性和景观连续性;四,旅游产品和娱乐活动的打造同质化严重,没有结合本地独特的文化背景开发符合文化遗产特征的纪念品和娱乐活动。

三、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利用模式的内涵  (一)保护旅游利用模式的内涵  不同类别的文化遗产,基于其存在的现状的不同,其所适应的世界性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同,其所能利用旅游内容是不尽相同的,其所适用的条件也不尽相同。

因此,虽然适用于它们的保护原则一致,但是却又难于一概而论[3]。

保护旅游利用模式是改变传统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旅游开发模式,从文化遗产其自身的特点出发,针对不同的文化遗产、不同的保护措施,采取不同的旅游利用方式,以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和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

保护旅游利用模式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保护并重,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既充分展现文化遗产人文魅力,增强旅游吸引力,创造其旅游价值,又切实保护文化遗产资源,在旅游利用过程中保持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原真性,以达到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所在地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环境互相协调促进的目标。

(二)保护旅游利用模式的原则  1.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性原则  《关于古迹遗址保护与修复的国际宪章》中指出历史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4]。

旅游利用过程中保护和完善整体文化环境,才能保证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持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同时这也是文化遗产旅游价值的保障。

2.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  文化遗产旅游利用过程中,对文物古迹修缮重建,建设仿古建筑,对传统工艺曲艺进行新包装和舞台化,要遵循原真性原则,保护文化遗产核心价值不受破坏。

《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指出,原真性本身不是遗产的价值,而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取决于有关信息来源是否真实有效。

文化遗产真性的架构是一个开放的、融合的、发展的体系。

我们追求原真性的重要意义正在于它既满足了人类心智追求准确性知识的要求,也满足了人类心灵追求意义和价值的愿望[5]。

3.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内涵的独特性  保护旅游利用模式应以文化遗产吸引力为导向,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内涵,打造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以及相关旅游景点、设施、娱乐活动和纪念品等旅游产品,避免旅游市场中的同质化现象,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旅游者求知求奇的需求,同时也是传播历史文化弘扬民族传统的重要途径。

4.重新认识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资源,而不是某些个人或组织盈利的摇钱树,不能单纯的靠开发文化遗产来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

首先,经济开发要适度,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中,应做到范围要明确,速度要适度,政府要主导,学界要指导,民众要参与,特色要明显等方面,以预防和减少由旅游带来的负面效果[6]。

其次,文化遗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更多的要回馈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四、走马古镇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利用模式探索  (一)走马古镇概况  走马古镇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处于巴渝中心地带,西邻璧山南接江津,号称一脚踏三县,交通发达,早在明代中叶便有驿站,是重庆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

来往行人把各种新鲜事带到走马,众多的民间文化作品、故事被创作出来,世代相传,让走马有了民间文学之乡的美誉。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魏显德中国民间故事家称号;2006年5月20日走马镇民间故事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魏显德等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12月走马镇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走马镇获批中国曲艺之乡和重庆市首个故事创作基地,获评重庆市十佳魅力小城镇。

在全国同时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曲艺之乡3块招牌足以体现该古镇文化性遗产氛围。

(二)走马古镇文化遗产旅游存在的问题  1.古镇文化遗产缺少统一管理,破坏现象严重。

由于古镇缺少统一的保护措施,古镇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土房、木房的木柱和门面被改造成砖、瓷砖等现代建筑风格,古镇受破坏建筑比例达七成左右,破坏相当严重。

2.走马古镇缺少鲜明的文化形象。

走马古镇文化遗产丰厚,但目前丰富的文化遗产只是各种名目的堆叠,缺少对文化遗产进行整。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