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衍生品的会计处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各企业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程度越来越高。

金融体系中,衍生品真正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但是金融衍生品的产生和发展也对传统会计理论及实务造成了不小的的冲击。

我们需要加强金融衍生品会计处理问题的研究探讨,促进金融衍生品在中国更好地发展。

该文首先介绍金融衍生品的特点与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从会计确认、计量披露三个方面探讨金融衍生品会计处理方法。

下载论文网   金融衍生品的概念   金融衍生品是指其价值依赖于一种或多种原生金融产品或指数价值变动的合约。

它既可以是标准化合约,也可以是非标准化合约。

标准化合约是指其原生金融产品的交易价格、交割时间、资产特征、交易方式等都是事先由交易所或者其他第三方确定好的,如期货。

非标准化合约是指以上各项因素由交易的双方自行约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比如远期协议。

金融衍生品的特点   金融衍生品虽然是从一系列金融产品如股票、债券、外汇等中衍生出来的产品,但其特点又与这些基本金融产品并不完全相同。

风险不确定性。

金融衍生品的标的物与基础产品和基础变量有关,而在市场中影响基础金融产品价格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价值变动带来的风险不能很好地估计,具有不确定性。

并且因为参与方在未来某一不确定的日期结算或者放弃行权,导致衍生品能带来的收益或损失也不确定。

投资高杠杆性。

开始时很少的净投资,而结算时有可能获得很高的收益。

如期货交易中保证金如果是合同金额的10%,则期货投资者就可以控制10倍于所投资金额的合同资产,这就是常说的以小博大。

产品多样性。

金融衍生品是由基础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发展而来的,品种繁多且不断产生新的金融衍生品

时间跨期性。

衍生品的交易日期常常超过几星期或者几个月,持续时间长。

交易广泛性。

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已经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使交易者们打破了仅可以在国内交易和时间方面的限制。

比如,外汇期货可24小时交易。

金融衍生品的有关现状   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会计科目设置过于简单。

金融衍生品的逐渐发展中,我国企业常常把金融衍生品的确认、计量工作计入“衍生工具”这个科目来进行会计核算,科目设置方面比较简单。

会计科目的设定过于简单,管理者无法准确了解金融衍生品企业中所占的分量,从而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决策。

而且当出现公允价值变动时由于会计科目过少,可能会导致企业公允价值的变动一起计入取得公允价值时的成本中去,这对想要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的预期使用者来说,无疑增加了他们对企业财务的判断难度。

金融衍生品不适用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

金融衍生品并无历史成本,而金融衍生品价值随标的价值变化而变化的特征决定了其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此外入账金额也不确定,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的属性决定其价值只有在结算日或到期日才能确定,合同签订时不能确定其带来的损益。

金融衍生品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全。

长期以来,金融衍生品一直在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之外披露

传统财务会计报表只披露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金额数量类型的信息,对以非货币形式表示的会计信息无法反映。

虽然目前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含有多个会计项目和列报形式,但却没有办法充分反映金融衍生品这种新兴的经济业务。

然而在信息社会,预期投资者们不仅仅关注企业的历史信息,而且更多地关注企业的未来信息,这就需要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未来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的事项,有时甚至需要对该事项进行更准确的估计价值,此时金融衍生品仅仅在财务会计报表表外披露已不满足企业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金融衍生品对于存在的风险提示不够全面。

我国当前的金融衍生品不能够全面地提示一些风险信息,金融机构通常采用高杠杆的方式运作。

金融机构知道金融衍生品的高杠杆性却把它进行表外业务披露来掩盖自身风险。

针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准则内作出了相关的规定,可是对于金融衍生品来说,面临的严峻问题却是操作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法律风险。

解决金融衍生品会计处理的方法   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体系。

各个企业在依法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处理金融衍生品的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探讨一个能更好解决金融衍生品问题,能更好解决金融衍生品披露问题的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需要在金融衍生品体系尚不完善时,主动寻求变通,加强自身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提高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质量。

增加核算金融衍生品会计科目。

首先,金融衍生品不应同股票、债券等一样放入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持有资产等科目中,应该单独在衍生工具中增加二级科目按持有目的和时间长短确认为衍生工具―持有到期、衍生工具―长期、衍生工具―交易。

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持有资产等科目对初始成本的确认方法不一致,另外无法核算负债,而金融衍生品是有可能存在负债的。

由于有些企业金融衍生品价值变动都计入金融衍生品的成本中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也可以设置“期汇损益”“期货损益”“互换利得”等二级科目,这些变动最后都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来反应金融衍生品公允价值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

金融衍生品会计计量

金融衍生品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它的会计计量应该用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衍生品,其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不应该资本化,应该作为一项投资损失计入投资损益科目中,做到不把处理复杂化,不对会计人员的平时记账增添负担。

对于后续计量,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企业应当继续按照公允价值金融衍生品进行后续计量

加强金融衍生品的信息披露

目前金融衍生品主要是在表外披露企业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获取企业金融衍生品资产和负债的信息并不全面,存在信息不对称。

企业如果可以增加核算金融衍生品会计科目,尝试把金融衍生品披露纳入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中,企业的管理者则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也能更好地判断企业的经营能力。

因此,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目前的形势,尝试把金融衍生品在财务报表内进行披露

如果企业暂时无法把金融衍生品披露纳入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中,企业可以将在表外披露金融衍生品资产或者负债尝试用文件的形式挂在公司的网站上供预期投资者查看。

当然可能存在有些公司为了企业的业绩、经营状况,故意不披露或者少披露金融衍生品产生的负债,这就同时需要政府和相关的监管部门要逐步制定和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防范和遏制企业违规违法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同时,投资者可以要求企业提供其金融衍生品资产和负债的相关信息(如果涉及企业机密的,企业可以不提供)。

如果对企业提供的信息发现存在问题的,投资者可以向企业询问或者直接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

在我国目前对金融衍生品的相关规定中不仅要求对重要的会计政策、公允价值、投资损益等基础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还需要针对金融衍生品存在的风险进行提示。

企业也可以去国外学习,借鉴他们对于金融衍生品资产和负债披露方法,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建立一个属于企业自己的管理方式。

修改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会计处理   金融衍生品的产生和发展对财务会计是一个新的挑战,它的不断发展创新对会计处理所产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对此做出积极反应,制定并定期修订与金融衍生品有关的企业会计准则,进一?i规范金融衍生品会计处理方法。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