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
方法 90例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炎琥宁组、干扰素组及联合组, 每组30例。
炎琥宁组采用注射用炎琥宁治疗, 干扰素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 联合组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
观察比较三组患儿用药后临床表现(用药后退热时间、手足口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
结果 联合组患儿用药后退热时间、手足口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炎琥宁组、干扰素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炎琥宁组76.67%和干扰素组7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HFMD起效快, 疗效显著, 是一种较理想的用药方案。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炎琥宁;干扰素;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ki.11—5547/r.2018.09.061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Yanhuning combined with interfer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Methods A total of 90 HFMD children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into Yanhuning group, interferon group and combined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Yanhuning group was treated with Yanhuning, interfer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2b injection, and combined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rferon and Yanhuning.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tipyretic time, hand—foot—mouth herpes subsided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after medication) and clinical efficacy after medication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 Combined group had shorter antipyretic time, hand—foot—mouth herpes subsided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after medication than Yanhuning group and interferon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mbined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3.33% than 76.67% in Yanhuning group and 73.33% in interferon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Yanhuning and interferon shows remarkable efficacy in treating pediatric HFMD with rapid onset, and it is ideal medication regimen. 【Key words】 Yanhuning; Interferon; Pediatric hand—foot—mouth disease; Clinical efficacy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暴发性传染病, 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 易感人群多集中于5岁以下儿童, 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低热、厌食, 且手、足、口部位会出现小疱疹, 部分病情危重患儿如耽误诊治可致死亡[1]。
近年小儿HFMD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HFMD传染快、感染性强, 在儿童聚居地流行极快, 寻找HFMD有效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本院采用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HFMD,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符合第8版《实用儿科学》中关于HFMD的诊断标准;②均有以下临床症状, 如低热、手足口起小疱疹等;③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者;②入院前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者;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炎琥宁组、干扰素组和联合组, 每组30例。
其中炎琥宁组男17例, 女13例, 年龄2~59个月, 平均年龄(34.2±8.3)个月。
干扰素组男16例, 女14例, 年龄3 ~58个月, 平均年?g(35.6±7.9)个月。
联合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4~60个月, 平均年龄(33.8±8.7)个月。
三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三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退热等基础治疗, 分别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炎琥宁组采用注射用炎琥宁(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50021641)10 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静脉滴注, 1次/d;干扰素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天津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000019)20 IU/(kg?次), 2次/d;联合组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 剂量与用法同炎琥宁组及干扰素组。
三组均治疗5~7 d。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三组患儿用药后临床表现包括用药后退热时间、手足口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 此外记录三组临床疗效。
疗效评价标准[2]:显效:用药48 h内体温恢复正常, 手足口疱疹明显好转;有效:用药48~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 手足口疱疹好转;无效:用药72 h后患儿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2 结果 2. 1 三组患儿用药后临床表现比较 联合组患儿用药后退热时间、手足口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炎琥宁组、干扰素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三组患儿用药后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炎琥宁组76.67%和干扰素组7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HFMD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等肠道病毒引起。
研究表明[3], EV 71感染性HFMD易引发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而Cox A16感染性HFMD病情较轻, 一般可自愈。
目前临床上多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HFMD, 但抗病毒药物种类繁杂, 且每一类抗病毒药物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而引起小儿HFMD的病原体种类较多, 单一的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有限。
干扰素是一种高效的抗病毒生物活性物质, 炎琥宁是一种中成药, 有较强的解热作用, 常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本研究采用炎琥宁、干扰素单独或联合治疗小儿HFMD, 结果显示, 联合组患儿用药后退热时间、手足口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炎琥宁组、干扰素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炎琥宁组76.67%和干扰素组7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HFMD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4—7]。
其原因可能是干扰素可增强T细胞活性, 诱导产生淋巴细胞, 进而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 而炎琥宁具有清热、抗感染等功能, 可抑制病毒合成, 两者联合用药可提升临床疗效[8—10]。
综上所述, 采用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HFMD起效快且疗效显著, 是一种较理想的用药方案,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志刚, 蔡钢. 手足口病方辅助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24):2935—2938. [2] 郦月娟, 徐红, 沈建锋, 等. 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的方案探讨分析.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1):116—118. [3] 查杰, 封琦, 马智龙. 2010—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非EV71和非Cox A16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病原谱及Cox A6 VP1基因特征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10):1181—1182. [4] 高淑林, 王浩, 袁美锦. 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炎琥宁对手足口病患儿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河北医药, 2015, 37(18):2732—2735. [5] 李君霞, 张志明, 陈兰娇, 等. 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31(5):592. [6] 张建花. 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28):110—111. [7] 戴蔷蕾, 李晶.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当代医学, 2011, 17(1):12—14. [8] 吕玲.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7):673—674. [9] 贾志英. 观察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 当代医学, 2013, 19(7):139—140. [10] ?w金凤.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学创新, 2013(36):26—28. [收稿日期: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