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选刊》二十年回顾.200期特辑/序]杂文选刊

编者按:2006年6月(下)《杂文选刊》适逢出版200期。

200期,18年,多少艰辛与汗水,多少创新与尝试,多少探索与发展!   她坚守着“繁荣和普及杂文”的重任,坚守着“为民众代言,替百姓呐喊”的宗旨,坚守着“针砭时弊、批评世俗”的职责,坚守着“反思历史,解读人生”的使命。

她,历经时代的淘洗、岁月的检验,在社会的夹缝中生存了下来。

她,秉持社会的良心、悲悯的情怀,在生存的空间里不断发展和壮大。

我们欣慰欣慰于“杂文”的思想日渐丰满与坚实;我们期待,期待着“杂文”的羽翼更富弹性与生机;我们深信深信杂文”的大爱将成为社会前进的最强音。

在此回顾《杂文选刊创刊200期感言:“在坚守生存,在生存中发展。

”      在坚守生存,在生存中发展    ――《杂文选刊创刊200期感言(略有删节)      200期,这是怎样的一个数字?对《杂文选刊》而言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让我们简单地重温一下《杂文选刊》的历史:   1988年8月8日,内部刊物《杂文家》创刊,双月刊,创刊号印数五百册,仅可在极小范围内“传播”;1990年更名为《〈杂文家〉选刊》,成为文摘杂志,开始尝试选登全国报刊发表的杂文佳作,此举得到广大杂文作家、读者的认可,刊物质量明显提高;1992年举办首届全国杂文笔会,牧惠、鄢烈山、朱铁志、朱大路、张金丰、张华等与会,小聚人气,会后他们纷纷撰文鼓气,国内十几家报刊发消息;因势利导,遂于1993年更名为《杂文选刊》并交邮发行;1996年改为月刊,同时受国内纸张价格暴涨影响,全年订刊费增长两倍,订数却翻了一番;1998年发行量突破十万大关,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在业内外赢得良好声誉;1999年取得期刊“户口”――获准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后发展迅猛,发行网络遍及全国城乡,并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2001年发行量逾二十万册;2002年发行量突破三十万册,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文学期刊”;2004年应读者要求改为半月刊;2006年其创办的“中华杂文网”成为中国杂文门户网站……   她以“繁荣和普及杂文”为己任,始终遵循“大杂文”理念,力图将每个时段的优秀杂文以比较完整的态貌呈现,使杂文从普通人眼中晦涩难懂、曲高和寡的文体变为颇受大众喜爱的精神食粮。

所有这个时代的风风雨雨,都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浅不一的印痕。

我们欣慰,经过历史的淘洗,岁月的检视,她曾经盛载的许多文字仍然活着,骨质健硕气韵生动,与无数心灵发生着共鸣;这些文字的背后,是对社会、历史的洞察与穿透,对人性的反思和自剖,是深沉的大爱,是一双双注视苦难的眼睛,是一场草根情怀的真诚表达,是思想驰骋的乐趣和自由。

我们期待,正在发育、成长中的杂文更富弹性和生机,她应以更广阔的心胸、更深远的情怀和对更多数的人深沉的爱坚守社会良心”的底线;她应有无限的路途可以选择,有更大的活动平台和生存空间,应以更开放的态度、更个性化的面孔出现,在坚守生存,在生存中发展。

我们深信,无论社会语境如何变迁,真实永远是历史最脍炙人口的段落;民主与法制,公平与正义,文明和进步诉求永远是社会前进的主流。

永不停息,持之以恒,是我们和《杂文选刊》,和一切同道者共勉的理想。

插图 / 卜桦。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