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烷司琼预防颅脑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作者:廖晓力 朱宏飞 刘友光 陈建辉。

【关键词】 托烷司琼预防颅脑外科手术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并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故其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观察颅脑外科手术中应用托烷司琼预防PONV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期颅内肿瘤切除病人80例(男46例,女34对照组例),年龄19~62(43.7±7.2)岁,ASA I~II级。所有病人术前心、肺、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基本正常,既往无返流性食管炎及恶心呕吐病史,术前未用止吐药。将入选病人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A组)和托烷司琼组(T组)各40例。

1.2麻醉方法麻醉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 0.1mg/kg。气管内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IPPV),潮气量10~12ml/kg,通气频率10~12bpm,吸呼比1:2。以多参数监护仪(UT4000F,Goldway,深圳市金科威实业有限公司,产品标准号:Q/19GW01—1996)监测SBP、DBP、MAP、HR和SPO 2 。术中间断吸入异氟醚,电子微量注射泵(WZ—50C,浙江大学医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标准号:ISO9001—047034810045RIM)静脉注射维库溴铵和芬太尼维持麻醉,在此期间不再给予其它麻醉药物。

1.3研究方法在手术结束前,两组病人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或托烷司琼3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5ml),观察并记录每位病人用药前、后5min和10min的SBP、DBP和HR。双盲法观察并 记录术后24、48和72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PONV评定按照WHO的标准统计:I级:无PONV; II级:恶心、腹部不适但无呕吐; III级: 恶心呕吐,有胃内容物呕出。同时观察并记录手术后口渴、头晕、头痛、腹部不适、便秘、肝酶升高以及无症状一过性心电图改变等并发症

1.4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排除麻醉前基础值不同及年龄、体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PONV发生率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 P 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病人一般资料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瑞芬太尼用量和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见表1。

2.2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两组病人在注药前后SBP、DBP和HR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见表2。

2.3两组病人PONV的发生及术后并发症情况PONV大多数发生在术后24h内,两组病人恶心发生率统计学差异( P 0.05)。两组病人术后口渴、头晕、头痛、腹部不适等并发症极少。T组呕吐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 P 0.05)。两组病人PONV的发生情况见 表3。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略)。

表2 注药前后两组病人SBP、DBP和HR的变化(略)。

表3 两组病人PONV发生情况(略)。

注:与A组比较,* P 0.05。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