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对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效率的影响

培养基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效率的影响 代写论文。

摘要:为了研究培养基对诱导效率的影响,将6个小麦基因型与1个玉米基因型进行远缘杂交,远缘杂交后用两种不同的培养基(改良B5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进行胚培养,结果表明:改良B5培养基的平均诱导效率明显优于1/2MS培养基。  关键词:小麦玉米单倍体培养基  论文联盟年,德国学者ZENKTELER M等最早报道了玉米花粉诱导小麦获得球形胚的研究结果,但无细胞学证据;随后,LAURIE D A等证实了小麦玉米杂交形成了真正的杂合子,杂合子中含有21条小麦染色体和10条玉米染色体,在杂合子进一步发育中,10条玉米染色体全部丢失从而形成小麦单倍体胚。  由于小麦的可交配基因Kr对玉米花粉不敏感,小麦玉米杂交法只有较弱的基因型选择性,并具有杂交得胚效率高,不产生白化苗和遗传稳定性高等优点。因此,国内外广泛开展了利用小麦玉米杂交法获得小麦单倍体的研究工作。  小麦玉米杂交形成的小麦单倍体胚无胚乳营养,不能为胚发育提供正常营养,一般到球型胚的后期,最晚到原胚开始分化前即停止发育。因此,必须在培养基上进行胚培养才可能使幼胚继续发育成小麦单倍体植株。 论文代写   前人对培养基成份对诱导效率影响作了很多研究,其中李新华等用改良B5培养基取得了96.5%的平均单倍体植株获得率,但是试验中并没有设置对照处理,为了确定改良B5培养基培养效果是否优于广泛应用的1/2MS培养基,本试验采用6个小麦基因型比较了这两种培养基培养效果。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05~2006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种所进行。  供试小麦为50184、50185、50186、50188、50189和50191等6个基因型,由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提供;花粉供体为东甜3号玉米单交种,由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提供。  采用1/2MS培养基(3%蔗糖,0.70%琼脂,pH值5.8)和李新华等采用的改良B5培养基,本试验用Agar代替了李新华等的改良B5培养基中的Gelrite。    1.2 试验方法  1.2.1 杂交  小麦开花前2d去雄采用人工常规去雄,只留麦穗中部发育健壮的小穗5对,只对每一小穗的第1和第2小花进行去雄,即每穗留下20个去雄小花,然后套袋和挂牌。小麦开花当日收集新鲜玉米花粉,给去雄的小麦穗逐花授粉,授粉后仍套袋隔离、挂牌标记。  1.2.2 2,4—D处理  2,4—D溶液浓度为100mg/L,采用穗下节注射+子房滴注法,授粉后每天穗下节注射4次,间隔时间相等,持续3天;授粉后1小时用注射器把2,4—D溶液滴到小麦柱头上,子房滴注仅进行1次。   1.2.3 幼胚拯救  授粉后14d采集杂交穗,剥下膨大子房,经70%酒精30s,0.1%升汞20min(0.1%吐温-20)无菌水浸洗3~4次,在超净工作台上解剖出幼胚,接种于培养基上,然后先置于20℃下暗培养,待幼胚萌发(胚芽鞘长度达1~2cm时)后置于温度20℃/8℃,光暗12/12h,光强5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  培养基采用改良B5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每个基因型小麦至少做12个杂交穗,其中半数杂交穗所获得胚在改良B5培养基培养,其余的在1/2MS培养基培养。  1.2.4 小麦单倍体植株的移栽  小麦单倍体幼苗长到3叶时炼苗移栽,移栽土采用壤土、细沙和草碳土的等比混和物。    1.3 数据统计和诱导参数计算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和DPS3.01专业版软件统计分析。  胚培养7d后开始统计萌发胚数、污染胚数、污染苗数、枯死苗数和移栽试管苗数,移栽后统计移栽后成活苗数。以下是各诱导参数计算方法(括号内为英文缩写):胚污染率(ECF)=污染胚数/得胚数100%;胚萌发率(EGF)=胚萌发数/未污染胚数100%;苗污染率(SCF)=污染苗数/萌发胚数100%;苗枯死率(SWF)=枯死苗数/萌发胚数100%;单倍体植株获得率(HFF)=成活苗数/得胚数100%。

代写论文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李新华等用改良B5培养基取得了96.5%的平均单倍体植株获得率,但是试验中并没有设置对照培养基,为了确定改良B5培养基培养效果是否优于广泛应用的1/2MS培养基,本试验采用6个小麦基因型比较了这两种培养基培养效果。    2.1 培养基对胚萌发率的影响  将6个小麦基因型的胚在1/2MS培养基改良B5培养基培养所获的胚萌发率进行t测验的配对比较检验,结果表明两样本均值差异显著(显著水平p=0.0411),意即幼胚在改良B5培养基培养的胚萌发率(63.33%)显著高于在1/2MS培养基(35.44%)。    2.2 培养基对胚污染率和苗污染率的影响  由试验结果可知,培养基对胚污染率的影响趋势为:1/2MS培养基(34.56%)改良B5培养基培(24.28%);培养基对苗污染率的影响趋势为:改良B5培养基培(27.50%)1/2MS培养基(22.22%)。    2.3 培养基对苗枯死率的影响  由试验结果可知,培养基对苗枯死率的影响趋势为:改良B5培养基(28.33%)1/2MS培养基(25.00%)。    2.4 培养基单倍体植株获得率的影响  由试验结果可知,培养基单倍体植株获得率的影响趋势为:改良B5培养基(20.18%)1/2MS培养基(16.11%)。由表1可知,在供试的6个小麦基因型改良B5培养基处理仅有1个小麦基因型单倍体植株获得率为0(即没有最终获得单倍体植株),而1/2MS培养基处理有3个小麦基因型没有最终获得单倍体植株,由此可见,对于小麦玉米法获得的小麦单倍体幼胚,改良B5培养基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代写论文   较好的培养基是胚萌发率较高而胚污染率、苗污染率和苗枯死率较低,这样的组合就会获得较高的单 论文代写。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