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生态产业建设模式

摘要介绍了赫章县推行多种生态产业治理模式,包括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样板、石漠化治理生态畜牧业发展结合、“支部+远教+协公+农户”模式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等内容,以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产业;建设模式;工程效益;贵州赫章      赫章县以“文化兴县、工业强县、农产富县”战略,把农特产业作为“三县”战略的重要产业支柱和发展其他产业的基础,搞好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园区规模化发展进程。突破过去传统农业发展观念,通过内引外联、考察调研,推行了多种治理模式,建设生态产业,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以农产富县富民的道路[1—2],实现了三效并举,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1发展概况   山区小流域治理,是以产业结构调整、投资分配和土地利用优化等为基础,通过工程、生物和农业等综合措施,建立以经济植物、防护性植物、观赏性植物为核心的,农、林、牧业综合协调发展的,可为工业和商业提供优越生产、生态环境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的一系列活动或过程。   赫章县是毕节地区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县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多,县主体农业资源比较集中。自“十一五”以来,赫章县积极把光秃闲置的荒山改良为营养丰富的绿色草场,发展生态畜牧业;通过引进技术培育野生药材,扩大种植规模;依托山区的地理、气候优势发展以马铃薯、苦荞麦、核桃等为主的原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全县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治理模式   2.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样板   为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平,赫章县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基础,以示范辐射为导向,建成融环境优美、绿色产业和经济发展为一体的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生态建设示范样板工程,包括生态自然修复、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效益监测、基本农田及综合配套工程、石漠化治理、优质林果药规模开发、优良品种选育及推广、优质苗圃、退耕还林(草)、地埂经济植物、水土保持高效农业生态景点及观光、速生丰产优质用材林、科学研究等。   2.2石漠化治理生态畜牧业发展结合   采取石漠化治理生态畜牧业发展结合模式,在威奢乡二台坡小流域实施人工种草184 hm2,改良草场25 hm2,种植紫荆畜牧饲料林133.6 hm2,配套栽植山苍子、续断等中药材,并整合700余万元生态畜牧业发展资金,购置基地母羊发放给农户养殖[3]。   2.3“一品一业一模式”   自2009年以来,赫章县通过走“打造樱桃品牌、发展乡村旅游业、搞活庭院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一品一业一模式发展道路。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帮扶、农户主体、产业支撑、效益为主、环境改善”的原则,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异地扶贫搬迁工程、毕威高速公路建设、小流域治理、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沿326国道、212省道和县乡主干道,实现乡乡有示范点、村村有示范户,不断推进生态建设向纵深发展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