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企业由单一国有制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控股企业或上市公司,企业经营方式多样化,各类经济业务复杂多样。

以上诸多因素都加大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风险

本文主要分析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审计风险 应对措施   一、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审计方法的局限性和被审计业务内容的复杂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呈现多样化,各类经济业务复杂多样。

随之也产生了各类企业之间的融资租赁,上市公司之间收购以及合并,多家公司之间进行债务重组等各种复杂的交易事项。

与以往普通国有制企业审计工作相比,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需要更高的专业水平和谨慎思维,判断被审计单位的交易事项和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是否存在虚假业务

例如,真实发生的业务是否全部登记在册、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转移情况、企业所有业务的记录时间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等。

由于企业经营业务涉及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很多事项注册会计师需要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判断。

每个审计人员的思路和想法不一致,在某些问题上会产生异议,这样就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

目前审计人员只能通过我国统计学中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量,确定可容忍的风险水平,在选取的范围内实施审计程序,得出一部分审计结果,再用部分审计结果去推断企业整个财务报表的错报水平。

如果未被选取的样本自身存在重大错报,或者多个没有被选取的样本所累加起来的错报水平较高,那么仅通过抽样的方式是无法识别的。

因此,审计方法的局限性也会加大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有时资历过高的审计人员并没有在审计业务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只是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去主观判断和衡量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也会增大审计风险

(二)审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的准确性   审计准则要求,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既要保证本质上的独立又要保持方式上的独立。

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只有将职业判断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认识到审计准则所规定的各项细则,深刻理解具体要求,运用一系列的审计程序,做出有依据的结论,才能规避审计错报风险

此外,一些年轻的注册会计师因缺少实际审计工作经验,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

审计人员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才能保持其职业判断的水平。

如果??计人员做出的职业判断与实际发生的交易不相符,那么职业判断则不能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

(三)审计本身存在的固有限制风险   1.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审计的固有风险指的是审计人员在未评价企业的内控是否有效前,企业的某项业务或者金额本身存在错报的可能性。

例如,由于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企业工作人员高估存货价值的风险就较大。

审计控制风险指的是就算企业的内控运行是有效的,但仍会存在某种错报,这种错报审计过程中没有被审计人员发现的可能性。

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建立的合理性以及运行的有效性都会影响控制风险的大小。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都是审计业务自身客观存在的,它们也是审计风险中的一部分。

2.审计的固有限制产生的原因   (1)审计内容的限制。

审计工作只是审查企业的财务报表,审计人员并没有行政权力检查企业的其他问题;被审计单位可能通过伪造交易合同或者编造会计记录的方式进行舞弊,审计人员也没有接受鉴定文件真伪方面的培训,从而导致实施的审计程序并不能发现企业的舞弊行为;被审计单位有时会故意不配合审计人员的要求或者不提供与编制企业报表有关的信息,所以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运用穿行测试等方法模拟了企业的正常工作流程,注册会计师也不能保证审计固有限制风险的消除。

(2)财务报告的性质。

企业的财务报表是会计人员根据实际财务状况结合其所适用的会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的。

有时某些报表数据的金额会在某一变动范围内上下波动,波动大小存在不确定性。

(3)审计结果的即时性和审计成本之间的衡量。

审计信息的价值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变低,所以审计人员要在财务报表的即时性和成本效益之间权衡,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较低的审计成本发表审计意见。

审计人员通常会运用测试或者其他方法检查财务报表整体存在的错报,然后将审计成本在评估风险较高的地方和其他地方划分,因此,也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

(4)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是否有效。

每一个企业都会根据自己的生产流程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做到内部监督和检查。

如果企业的管理层相互串通运用自己的权力使其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或者企业内部控制员工的职业水平不满足岗位的需求,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形同虚设,这样必然会导致控制风险的增加。

即使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也会出现个别的错报没有被识别的情况。

反之,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识别出了存在的重大错报,也无法证明审计人员开展的审计工作毫无瑕疵。

所以,固有限制风险的存在也会加大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

(四)获取被审计单位信息的真实性   在审计过程中,某些企业会计人员未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对会计知识的认识不足,在工作中难以保证会计工作的客观性;有的工作人员只是单纯的以领导的意志为主,这些都会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程度,从而加大审计风险;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往往忽视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再加上国家法律法规对该方面的惩戒力度不够大,造成某些企业存在财务资料造假的问题。

例如,当审计人员需要获得与企业收入真实性有关的审计证据,但得到的却是经过人为编造的与销售收入真实性相关的虚假信息,并且用该信息去判断企业收入是否真实,审计证据与真实性目标不一致,审计人员无法证明企业收入的真实性。

如果审计人员在没有判断审计证据真实可靠程度的前提下,直接利用所获取的有关信息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最终将有可能导致审计报告产生无法估计的重大错报,最终加大了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

(五)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迅速增多,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在这种激烈的环境中得到发展,有些事务所会因扩大业务的数量而无法顾及审计业务的质量,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

更有一些中小型事务所,随意降低审计成本,大幅度缩短审计业务的时间,扰乱审计业务市场的秩序。

这些都将增加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选取恰当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   在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期,事务所应选择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提前实行一系列评估程序。

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者沟通、交流,向有关第三方函证等方式确定企业业务活动是否真实发生。

通过重新执行等其他审计方法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体制的合理性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

审计人员需通过一系列审计程序来确定企业在发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时执行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如果无效,则要立刻告知企业并且建议管理人员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目的。

(二)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内控运行有效性的审计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越完善、内控制度执行越有效,事务所审计风险就会越低。

为了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内控运行的有效性审?,注册会计师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执行穿行测试程序,初步评估交易的风险

检查内部控制的岗位设立是否遵循职责分离,一人一岗原则。

对被审计单位的存货实施监盘,核对企业的账面数与监盘数是否一致。

检查企业货物的出入库记录是否完整,相关的销售进货发票是否真实,是否存在少记或虚记交易的现象等,以此降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

(三)恰当选取重要性水平   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选取的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审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自己职业素质的培养。

如果没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审计工作者很难发表独立客观的审计意见,进而就会加大对审计财务报告错报风险

(五)设立应对风险的基金保障体系   由于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再优秀的审计人员也无法避开全部的审计风险

如果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出现利益纠纷或者单方违反协议内容等问题,司法诉讼不能保证审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保障,甚至可能会影响注册会计师今后的职业发展,以及事务所的正常经营。

这就需要会计师事务所设立相应的基金保障体系,以应对各类突发状况的发生。

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购买职业保险,商业基金等方式保证自己的合法利益,降低审计风险

(六)加强对企业选择的谨慎性   注册会计师在初次评估被审计单位后,如果确认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在可控制范围内,就应约定好具体内容,包括企业审计工作时间以及方式的要求,通知需要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以及必须告知审计人员的某些特殊事项等,并且在书面协议中列示一旦出现违反约定的情况时,如何划分双方的责任问题和所需要做出的赔偿。

如果初次评估的风险已经不在注册会计师所接受的范围内,应当立即停止该项审计业务

对于以往审计过的企业审计人员不能放松评估的标准,更不能发表不符合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审计意见。

(七)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审计业务水平   建立、健全审计风险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即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和监督体制。

实际工作中,事务所在出具审计意见前,需落实每一步监督措施,仔细检查每一位审计人员的工作;在结束现场审计工作后,需要将审计意见上报给会计师事务所设立的内部检查和监督机构,以便有效降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韩晓燕.浅谈审计风险及防范[J].延安大学学报,2013,(4):52—54.   [2]刘玉.认识审计风险[J].东方企业文化,2015,(13):367.   [3]吴善发.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5,(4):29—32.   [4]徐晓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J].经济视野,2014,(6):300.   [5]肖璧泓.财务报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J].商,2016,(4):35—36.   [6]陶中华.试论重大错报风险审计风险、检查风险与重要性[J].审计与理财,2013,(2):27—28.   [7]刘菁雯.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挑战和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6,(13):23.   [8]彭梅.解读审计准则1141号[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5):184—185.   [9]何芹.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整合审计的再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4):85—90.   [10]刘勤虎.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24):218.   [11]沈志蓉,张学军.现行审计准则下舞弊审计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0,(14):35—36.   [12]马胜男.审计交流及其质量与审计风险关系的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134—135.   [13]张润红.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历史发展及应用中注意的问题[J].中州建设,2016,(13):79—80.   [14]M.Martin Boyer, Patrick Gonzalez. Optimal Audit Policies with Correlated Types[J].Economic Theory,2013,(5):28—29.   [15]J.K,Loebbeeke. Auditing—An Integrated Approach[J].Prentice Hall,2012,(13):252.   (作者单位:刘爱玲,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康鑫,山西财经大学商学院)。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