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

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

当前我国经济常态下强调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增长方式,由传统的资源依赖和要素驱动型粗放扩张的发展方式转向创新驱动型内涵提高的发展路径。新常态下GDP增速将由过去三十年年均10%以上回落到6.5%~7.0%的中高速水平,而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将有利于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的产出效益,降低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在有效降低常规污染物排放,改善国内环境质量同时,减缓CO2排放,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和CO2减排的多赢目标。   新常态下发展动力的转换,将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常态下将改变主要依赖扩大投资、增加出口为驱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产能扩张型的增长方式,更加注重最终消费的拉动作用。十三五及以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工业产能扩张速度放缓,对钢铁、水泥等基础原材料需求增长相应放缓或趋于稳定甚至下降,高耗能原材料产量将陆续达到峰值。内涵提高式增长方式将使高新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社会消费产业呈较快增长势头,这不仅将降低工业在GDP中比重,而且将加快降低重化工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将有效促进GDP能源强度的下降。   我国第二产业在GDP中比重长期在45%左右,工业部门终端能耗占总能耗70%,而发达国家两者均在30%左右。我国工业化阶段特有的产业结构特征是造成单位GDP能源强度发达国家高出2~3倍的重要原因。利用2012年投入/产出表测算表明,在产业结构中,工业在GDP中比重降低一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相应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促使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约1%。在GDP使用分配中,投资在GDP比重降低一个百分点,相应最终消费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使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约0.4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通过扩大需求总量,调整和改革需求结构,推进出口产品的价值升级,促进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对接,将加快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特别是重化工业的比重,使单位GDP的能耗强度将有较大幅度下降。   十三五期间强化供给侧改革,着眼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改革将使企业生产模式由本文由收集整理要素投入驱动的加工型向知识技术创新驱动的价值型转变,从而降低生产过程中中间物质投入的比例,提高产品的增加值率。当前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产品能耗高,增加值率低。不仅同类产品的能源单耗仍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其产值的增加值率也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左右。这也是造成我国单位GDP能耗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将对节能降碳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取得显著效果。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