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探究

【摘要】 目的 分析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

方法 95例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 根据防治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8例)。

对照组选用缩宫素防治, 观察组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防治。

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

结果 观察产后2 h出血量(230.87±28.14)ml、产后24 h出血量(321.75±36.10)ml, 均少于对照组的(311.54±30.69)、(391.75±36.10)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产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ki.11—5547/r.2018.11.066   产后出血是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种产科并发症, 尤其是对于存在羊水过多、双胎妊娠等高危因素的孕妇而言, 若治疗不及时或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极易危及其生命安全。

因此, 如何有效、安全地预防产后出血是当前产科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于2016年4月~2017年9月选择95例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作分组研究, 以探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联用在产后出血预防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9月95例在本院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均存在瘢痕子宫、羊水过多、双胎妊娠、巨大儿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 符合剖宫产的指征, 且产妇和家属签订了同意书;排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凝血功能障碍或合并贫血、高血压等妊娠并发症者。

根据防治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8例)。

对照组年龄23~36岁, 平均年龄(27.76±4.48)岁, 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80±1.01)周, 其中30例初产妇、17例经产妇

观察组年龄22~36岁, 平均年龄(27.69±4.42)岁, 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8.79±1.12)周, 其中28例初产妇、20例经产妇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产妇均选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常规性剖宫产术, 待胎儿娩出后, 对照组应用20 U缩宫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0862, 规格:1 ml∶10 U)宫体肌内注射。

观察组则联用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其中, 缩宫素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4183, 规格:1 ml:250 μg)250 μg则直接注射在产妇子宫体, 若其出血量较大则每隔15 min再次注射1次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总量不超过2 mg。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对比两组产后2、24 h的出血量, 选用称重法计算出血量。

②计算两组产后出血发生情况, 产后出血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的24 h内, 产妇出血量≥500 ml。

③用药期间, 记录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2 结果   2. 1 两组产后2、24 h出血量比较 观察产后2 h出血量(230.87±28.14)ml、产后24 h出血量(321.75±36.10)ml, 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311.54±30.69)ml、产后24 h出血量(391.75±36.10)ml, 观察产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58、9.449, P3 讨论   产后出血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 同时也是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之首。

当前临床上, 剖宫产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较自然分娩者高, 其主要原因为产妇子宫收缩乏力, 无法对相关血管产生有效的压迫作用, 从而诱发产后出血[1]。

也有研究报道[2], 巨大儿、双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因素均可导致子宫延伸过度而使子宫收缩乏力程度加重, 进而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因此, 在临床分娩工作中对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予以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药物以预防出血, 其中, 缩宫素为临床最常用的防治产后出血药物, 其能够选择性地与子宫平滑肌受体结合, 增加机体子宫收缩强度与频率, 但该药有效维持时间较短, 一般只有30 min左右, 且其对机体子宫下段、宫颈处肌肉敏感性不高, 致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一种前列腺素药物, 可迅速提高子宫平滑肌的张力, 引起全子宫强烈收缩, 进而刺激子宫内开放血管及血窦迅速闭合, 获得更明显的止血效果[3—6]。

另外, 该药是通过宫体注射给药的, 故机体对药物吸收较快, 在进入孕妇体内20 s后即可达到血药浓度的顶点, 迅速发挥药效。

相关研究也报道[7—10],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半衰期较长, 能够使机体有充足的时间凝固血液, ?l挥长效的止血作用。

本研究观察组将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预防中, 结果显示, 观察产后2 h出血量(230.87±28.14)ml、产后24 h出血量(321.75±36.10)ml, 均少于对照组的(311.54±30.69)、(391.75±36.10)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参考文献   [1] 滑文美.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及干预措施. 血栓与止血学, 2013, 19(6):267—269.   [2] 史新丽.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分析. 河南医学研究, 2014, 23(2):65—66.   [3] 汪洋, 谷印堂, 李雪莲, 等.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高危孕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13):152—154.   [4] 王瑞姣, 韩汝芳, 颜杰文, 等.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15):3033—3035.   [5] 彭方亮, 赵卫兵.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中国药房, 2014(32):3015—3017.   [6] 陈其丽.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60例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556—557.   [7] 谭曼霞, 倪莉.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 西部医学, 2014, 26(5):591—592.   [8] 邓华连, 陈霞, 麦文芳.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2, 30(3):318—319.   [9] 杨文利.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36):115—117.   [10] 王建东, 孙岳琴, 郭益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配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海峡药学, 2009, 21(6):154—155.   [收稿日期:2017—12—28]。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