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柳公权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那么,关于柳公权贡献,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公权的历史贡献,希望能帮到你。

柳公权唐楷的贡献

柳公权是唐楷书艺术的最后完善者。人们谈论书法,常说唐人尚法,其实主要指的是楷书。初唐诸家与颜真卿等的楷书也都以尚法着称。但他们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柳公权楷书法度的要求这么高这么严。他运笔书写点画的精微程度,无人可比,他安排结构的规矩与严谨也无人可比。临习唐楷的感受,学欧、虞、褚、薛及颜真卿诸体,犹如爬坡;学柳体则如爬墙,费力而难有进益。其原因就在于他的法度实在太严谨了,技巧性太强了。这样严谨法度要求和精微的技巧性从艺术的表现上看,未必是好事,所以后人品评柳体楷书,多将其列入妙品,而少有将其视为神品者。但从汉字书写的规范性来讲,有一套完备的书写规范和明晰可遵依的法度,无疑使柳体变得更加使用,更加有益于初学者了。这也是柳体在后世大为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柳体楷书比唐代其他几位大书家的楷书更规范之外,要说柳体的特点,也就是世人所说的颜筋柳骨,柳体是以骨力取胜的。这说明人们欣赏颜、柳只有肥瘦的明显差异,而在结构上颜、柳则差别不大,也就是说柳体继承了颜体的结构特征。尽管如此,颜体柳体的结构还是有所不同,颜体点画横细竖粗,左右对称的竖画多呈相抱而形成外紧内松之势。柳体则不同,它点画安排、处处用意,处处严谨。尤其留意中宫的紧密,形成他的内紧外松的结构特征。颜体的夺人之处,在于他的气势,柳体的夺人之处在于它的精严。若遗貌取神,则柳不如颜,尚遗神取貌,则颜不如柳。书以神彩为上,而形质次之。世称颜柳,颜书入神品,柳体妙品,原因即在于此。但神也好,妙也好,其境界都非一般书家所能追得到的。

柳公权又有《兰亭诗并序》和《蒙诏贴》等行书,宋米元章《海岳名言》评其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可见其行书造诣非浅。柳公权书法艺术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同时代人如沈传师、裴休都是学柳体而成家的,至于后世学柳体者之多就更不必赘言了。

柳公权的人物简介。

柳公权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曾任翰林院侍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擅楷书,广泛师法魏晋及初唐诸家,受颜真卿影响较大。

其书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大影响。柳公权传世墨迹有《送梨帖题跋》,碑刻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阳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冯宿碑》、《苏夫人墓志》、《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大唐文化瑰丽堂皇,柳公权、贺知章、王维等人皆是当时科举考试的状元。文化繁荣,书法艺术名家辈出。初唐有欧、虞、褚、薛;盛唐有张旭、颜真卿、怀素诸人;中晚唐有柳公权、沈传师诸大家。柳公权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登上又一峰巅。后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艺的楷模。

柳公权的作品特色。

柳公权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初学王羲之,后师颜真卿,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书法柳体之称,唐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为之动容。宋代朱长文《墨池编》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

猜你感兴趣:

1.柳公权书法的历史意义。

2.柳公权的历史评论。

3.柳公权的故事有哪些。

4.柳公权事迹。

5.唐朝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

6.历史上李晟的简介。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