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黄龙场构造长兴组生物礁气藏特征

摘要:生物礁气藏是目前四川油气田的主要勘探目标,川东北黄龙构造长兴生物礁气藏是是目前川东北地区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

通过对该区地质、测井资料的深入分析, 认为黄龙生物礁为台地边缘礁,并总结出了生物储层测井特征、空间分布特征、流体性质判别方法及产能预测方法。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黄龙长兴生物礁 空间分布 储层特征 产能预测      ▲▲ 一、研究区域概况      黄龙构造位于川东北芭蕉场构造东侧,温泉井西段气田北侧,渡口河、罗家寨气田南侧的三角地带(图1a)。

1988年在黄龙1井长兴组发现生物储层并获得高产工业气流,从而发现黄龙长兴生物礁气田。

黄龙长兴中、晚期,广元-旺苍海槽、城口海槽进一步扩大,与开江-梁平海槽相连,在川东地区北部形成大范围的深水海槽区。

川东地区地形分异加剧,沉积作用使碳酸盐缓坡变浅,此时边缘礁及缓坡上的点礁大量发育,连续的陆棚边缘礁形成。

黄龙长兴期就处于南北向狭窄的陆棚边缘沉积环境,其东为深缓坡外带沉积环境,其西为开江-梁平海槽沉积环境(图1b)。

经过对黄龙场的长兴组地层沉积特点分析,黄龙礁生长在台地边缘,同时黄龙礁的储生物储层横向空间分布稳定,呈“条带状”,故认为黄龙生物礁属于边缘礁。

经过分析,黄龙长兴生物礁体的规模具有礁体厚度大、分布面积大、气藏储量大的特点。

黄龙长兴生物礁气藏2006年按容积法地质统计储量为92.38×108m3。

目前该区已完钻12口井,获高产气井7口,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 二、黄龙生物礁物性特征      根据黄龙长兴组已钻遇生物礁的井取心资料分析,生物礁岩性为白云岩和石灰岩,质纯,颜色浅,不含燧石结核和陆源物质,块状无层理,具斑杂状构造和角砾化现象,成岩后生作用和白云化作用强烈,形成大量的次生云岩及次生溶孔,形成优良储层

黄龙礁的储集空间包括各种孔隙、溶孔、洞穴和裂缝。

储集空间以孔隙、洞穴为主,裂缝起渗滤作用,储集类型为裂缝~孔隙储层,主为孔隙型。

▲▲ 三、生物储层测井特征      由于生物礁生长在高能、清洁、透光性好的浅海环境,因此生物发育地陆源物质少,泥质含量极低,因此在自然伽玛曲线上表现为低值,一般低于15个API。

生物储层由于成岩后生作用和白云化作用强烈,形成大量的次生云岩及次生溶孔,因此在孔隙度曲线上指示孔隙显著增大,与致密层相比,呈相对高孔特征测井识别储层比较容易。

综上所述,结合黄龙生物储层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黄龙生物储层测井特征表现为:①自然伽玛数值显示低值,一般低于15API;②中子、声波、密度三孔隙度曲线反映孔隙明显增大;③深侧向≥浅侧向(正差异)、双侧向在气层段呈幅度较大的“正差异”特征;④阵列声波的波形、变密度明显衰减,纵波、横波、斯通利波能量衰减明显。

黄龙10井是该气田的一口典型生物礁气井(图3),从图中可见,①该井在4071.5~4130m井段发育生物储层储层段自然伽玛值极低,仅10API左右;②中子、声波、密度三孔隙度曲线明显增大,指示储层孔隙发育;③在储层段深侧向≥浅侧向,且呈幅度较大的“正差异”;④阵列声波波形、变密度及纵波、横波、斯通利波能量均有较明显衰减,特别是在储层孔隙发育的4071.5~4097.5m段最为明显。

该井最终在4071.5―4130m段射孔测试产气60.05×104m3/d,获得高产工业气流。

▲▲ 四、 黄龙生物礁空间分布      实钻井资料显示,在纵向上,黄龙构造长兴组分为三段,生物储层主要分布在中部的长二段。

纵向上生物储层顶距长顶距离110~130m左右,储层分布较为稳定。

黄龙长兴生物储层横向对比图上可见(图2),横向上黄龙构造长兴生物储层各井生物发育层基本对应,可比性较好,生物储层连片分布,边缘礁的特征非常明显。

▲▲ 五、流体性质判别      黄龙生物储层的由于孔隙发育、渗透性较好,因此具有含水和含气均为高饱和度特征:在储层含气时,为高含气饱和度(>90%),而储层含水时,也为高含水饱和度,因此在电性上差异明显,能够根据电性特征很好的判别流体性质。

储层含气层时,由于含气饱和度较高,因此,深侧向电阻率值较高,均值在1000欧姆米以上(如黄龙10井);而储层高含水时,由于孔隙发育、渗透性较好,含水饱和度很高,因此,深侧向值普遍较低,一般低于200欧姆米(如黄龙004—X1井,测试产水50.77m3/d)。

根据储层含流体性质时表现的电性特征测井方面主要依据深侧向绝对电阻率值判断黄龙场气田的流体性质。

判别方法为:深侧向>800欧姆米,气层;深侧向<200欧姆米,水层。

这种方法是目前该区判别流体性质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从目前已试油的井情况来分析,该方法符合率为100%。

▲▲ 六、单井产量预测      经过对黄龙构造6口长兴生物礁气井储层厚度、基块平均孔隙度与储层产能的统计分析(表1),发现测试产量与储层有效厚度及其平均孔隙度关系较大,气产量与储层有效厚度与孔隙度的乘积成正比。

总结该区试油统计,用该方法评价储层产能在该区是相当有效的,易于预测单井产量大小。

▲▲ 七、结论      (1)黄龙生物储层总体表现为低孔、低含水饱和度特征

(2)黄龙生物储层孔隙相对致密层较发育储层易于识别。

(3)黄龙生物礁为边缘礁,其横向对比较好,总体呈连片性。

(4)黄龙生物储层的单井产能与储层有效厚度与孔隙度的乘积值成正比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忠东、王津义:川东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组生物礁分布特征[J],江汉石油学院院报,2003,25(2):30—31   [2]洪海涛、王一刚:川东地区长兴期沉积相和生物礁气藏分布规律[J],天然气工业,2008,28(1):38—41   [3]李登华、唐跃等:川东黄龙构造上二叠统长兴生物特征与潜伏礁预测[J],中国地质,2006,33(2):427—435   (责任编辑:张晓辉)。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