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驾”危险,不可小觑|药驾

近年来,因药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令人们切实感受到“药驾”危害之大,不可小觑

所谓“药驾”,就是指开车人服用了某些药物驾车出行。

由于这些药物常用易得,服用之后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而很容易酿成后患。

如有的药物服用后可引起头晕、嗜睡、倦怠、大脑思维迟钝,使反应能力显著降低;有的药物服用后会出现共济失调,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明显延长,动作协调能力下降,从而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挂挡、方向盘的操作,俗称“手脚不听使唤”;还有的药物服用后会造成视力、听力减退,注意力分散,不能正常接受灯光刺激反应,甚至不能正确分辨道路上的行驶线、斑马线、岔路口、红绿灯以及其它车辆和行人,极易导致判断失误;还有的药物服用后兴奋不已、易激惹,往往会因情绪失控而酿成不安全事故。

有资料表明,在药后驾车的人群中,吃抗抑郁药物和镇静剂的人事故发生率达97%,普通人群常用的抗组胺药造成的事故率为72%,而酒后驾车的事故率是87%。

可见“酒驾”虽然很危险,但大多数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即使酒后驾车也是心存侥幸挺而走险;而“药驾”由于不被人们所重视,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意外,还不知道原因何在。

可能影响安全驾驶药物   无知是最可怕的。

近年来,因服药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呈不断增加之势。

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列出了7大类服用后可能影响安全驾驶药物

这7大类药物包括: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催眠药物、有恶心呕吐反应或变态反应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为切实保障交通安全,在服用上述药品期间应禁止驾车或暂时停止驾驶车辆

感冒药类:   在可能影响正常驾驶药物中,最常见的是感冒药

这类药物中大都含有抗组胺药物成分,如扑尔敏、苯海拉明、非那根、赛赓啶、安其敏等,药效发挥后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反应力下降,甚至引起嗜睡、眩晕、头痛、颤抖、耳鸣和幻觉反应,故服用后需要一定时间的休息,不得立即驾车上路。

镇定催眠药类:   如硝基安宁、本巴比妥、佳静安定等,这类药物对人体可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

开车之前绝对禁止吃这类药,如实在需要吃,必须等药效消解后再开车。

抗抑郁药类:   如阿米替林、丙咪嗪、氟西汀、舍曲林、米氮平、帕罗西汀等。

服用后易诱发癫痫、出现嗜睡、幻觉、精神紊乱、视觉模糊等现象,影响判断力和操作的敏捷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发生共济失调,步态不稳,令手脚不听使唤。

服用此类药物后不宜驾驶车辆和从事高空作业。

解热镇痛药类:   如芬必得、布洛芬、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安乃近、非那西汀、氨基比林等。

吃药后易出现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需谨慎驾驶车辆

抗心绞痛药类:   如心痛定、消心痛、硝酸甘油制剂等。

这些药物会扩张血管,从而导致头痛;还会因眼内压、颅内压升高而导致视力不清、头晕乏力等,容易造成判断失误,影响行驶安全。

驾驶人员的建议      安全驾驶驾驶人提出的要求是:身体状况良好,注意力集中,视力、听力正常,反应敏捷,平衡感强。

由于驾车人士在服用上述药物后,因药物本身的副作用,易导致交通意外。

因此,为保障交通安全,驾驶员用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生病服药期间最好不要驾车

必须驾车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所服药品的说明书,了解所含成分、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

凡说明书中规定服药期间禁止驾车的要严格遵守,以免发生危险

(2)自主购药和到医院就诊时,要向医生说明自己是司机或者长时间从事驾驶工作,以便根据病情选择不影响驾驶药物

由于大多数感冒药都含有抗组胺药物成分,对于普通常见感冒,司机朋友们最好选用中成药,因为这类药物没有或很少有抗组胺成分。

已经服药的朋友,在药效期内最好不要驾驶车辆和从事高空作业。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