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氟乙酰胺中毒2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爱国,赵宗瑞,赵树玉,白利军。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乙酰胺中毒发病机制寻求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2004年4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8例急性乙酰胺中毒患者,在生理盐水洗胃、导泻、止惊及应用特效解毒剂乙酰胺的基础上,常规给予纳洛酮钙剂。结果 治愈27例,死亡1例,死因呼吸衰竭。结论 氟乙酰胺主要是抑制三羧酸循环,造成全身能量耗竭,引起多脏器损害,乙酰胺氟乙酸竞争,钙剂氟乙酸结合形成氟乙酸钙,有协同解毒作用,纳洛酮可解除呼吸抑制,防止呼吸衰竭发生,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氟乙酰胺中毒纳洛酮乙酰胺

乙酰胺(fluoroacetamide)是一种高效、剧毒、高残留的有机氟类杀虫剂,商品名有气死猫、三步倒等。纯品为无臭、无味、不易挥发的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我院自2004年4月~2006年12月共收治急性乙酰胺中毒患者28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乙酰胺中毒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17~68岁,平均37岁。其中误服2例,自杀26例,误服者均服食带有氟乙酰胺的食物,自杀者服食市售氟乙酰胺2~5ml,服后至就诊时间长者136min,最短为28min,平均(46±15)min。根据孙正中[1]分级标准,轻度中毒4例,中度17例,重度7例。轻度中毒仅有头痛、恶心、呕吐,无抽搐、意识障碍;中重度患者均以阵发性全身抽搐为典型特征,仅程度而异;重度患者常伴发脑水肿、肺水肿、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肝肾损害等。 表1 急性乙酰胺中毒并发脏器损害 (略)。

1.2 实验室检查 血氟1.12mg/L,轻度者多项检查正常,中重度者血WBC几乎全部一过性升高[WBC (12.0~24.6)×109/L],分类无明显改变,血钙降低[(1.12~19.6) ×109/L]者19例(占68%),心肌酶升高9例(占32%),蛋白尿8例(28.6%)。

1.3 治疗方法 (1)诊断明确后立即给予生理盐水洗胃,至胃液清亮并导泻;(2)抗惊予安定10~20mg或苯巴比妥0.2g静注,视病情重复使用;(3)早期应用特效解毒剂乙酰胺轻度2.5~5.0g,肌注,2~3次/d,至少用3天,中重度者5.0~10.0g,3~4次/d,连用5~7天后减量或停药,个别重症患者可延长至2周;(4)中重度患者常规予纳洛酮0.8~1.2mg静注,每1~2h重复1次,或与可拉明、洛贝林交替使用;(5)抽搐严重者给予甘露醇125~250ml静点,地塞米松10~20mg静注;(6)钙剂5~10g稀释后静滴,6~8h重复;(7)积极防治其他并发症。

2 结果。

27例治愈,出院前复查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清钙离子、血常规均正常,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并发继发性癫痫,给予口服卡马西平,随访6个月,病情稳定。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