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医务人员锐器伤原因分析

作者:关炳梅李庆平郭艳娟 【摘要】目的:分析医务人员锐器原因,提出防范建议、降低危害程度。方法: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对全院医务人员培训、提高预防针刺伤自觉性,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行为。结论:进行跟踪调查、有效干预,最大限度降低危害程度。 【关键词】锐器伤;原因分析;防范 锐器伤是医务人员临床操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意外伤害。锐器伤除了给医务人员带来机体上的伤害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危害是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医务人员因职业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19倍[1],现在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现对本院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23例医护人员锐器伤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锐器伤23名医务人员,其中3、4月份为锐器伤高峰时期,全院住院病人最多时,工作量大。护士18人,医生5人,护士明显高于医生,被刺伤护士中,主管护师3人,工作两年内护士10人,其他5人。可见护士为针刺伤高危人群,且大多数护理人员处于职业暴露危险状态中[2]。 1.2方法:  对23例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人员的一般情况、岗位、地点、原因受伤环节、程度、是否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受伤后的处理等相关问题调查。

2原因分析 2.1护理操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锐器发生原因与工作中的粗心、紧张、繁忙、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关。 2.2防范意识薄弱:  虽然大多数护士能正确认识被污染锐器损伤的后果,但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2.3锐器防范制度、措施执行不到位:  很多护士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为躁动病人操作时,缺乏必要的制动,而导致意外损伤。 3发生刺伤处理方法 3.1立即处理伤口: 发生锐器伤应立即在伤口远端向近端紧捏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流动水进行冲洗伤口5~10min,用安尔碘消毒后包扎伤口。 3.2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填写《职工职业暴露登记表》,清楚地记录锐器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和处理方法等[3],确定相对应的污染源患者,若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根据受伤程度及时、定期进行血液检测和预防接种并注射相应的免疫球蛋白等。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将受伤情况、处理方式及时、准确、记录在案,并做跟踪随访[4]。 3.3锐器伤后的处理和追踪:  一旦发生锐器伤,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正确处理伤口,快速自救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依据病人资料,3~6个月跟踪监测血源性感染疾病的相关项目;其中15名医务人员被乙型肝炎的病人针头刺伤且体内无抗体产生时,24小时内肌注高价免疫球蛋白,注射越早越好,最晚不超过48小;同时实行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0,1,6月方案。另外8名医护人员已产生表面抗体,只需对他们进行免疫加强并血清学追踪。半年内23名锐器医护人员感染发生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