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创新【2011年度中国报刊发行经营创新前瞻】

当前报刊发行业的总体态势       关于当前报刊发行业的总体态势,可以说,中国报刊发行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这主要缘于三个“新变化”:一是新《劳动法》的实施,对劳动密集型的报刊发行业而言,行业整体用工成本骤然增加了20%,但报社对发行部门的投入难以同步增加。

二是新媒体快速普及,平面媒体的传统优势丧失殆尽,报刊发行营销的难度空前加大。

三是新的发行量下滑形势已经出现,据中国报协印刷工作委员会的调查统计,2008年中国报业发行量同比下滑2.5%,而2009年同比下滑6.7%,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首次出现的连续两年发行量下滑的情境?�?�。

当然,面对当前报刊发行的复杂局面,我们亦不必过于悲观,而要认清当前报刊发行所处的历史方位,冷静应对新变局。

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报刊发行的演进历程,不难发现,我国报刊发行行业呈波浪式推进轨迹,其中有3个爆发式峰值点:第一个峰值点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此轮发行波峰缘于政治体制变革而爆发的宣传需求激增;第二个峰值点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初,此轮发行波峰缘于改革开放而爆发的新闻需求激增;第三个峰值点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此轮发行波峰缘于市场经济改革而爆发的信息传播激增。

在上述三轮波峰段之外,则是发展相对缓慢的波谷段,但面对该时段的困难,与其说是漫长的寒冬期,不如说是孕育新一轮大发展而必须经历的盘整阶段。

当前,我国报刊发行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酝酿期,酝酿的主题是“经营转型、资源整合、体制创新和业态提升”。

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报刊发行人需要坚守,需要有一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概。

而一旦实现了转型,跃过了报刊发行的又一个节点,我们必将迎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喜局面。

2011年报刊发行创新趋势       笔者认为,进入2011年,报刊发行经营创新的主线将围绕“四个落实”来展开,即落实报刊发行的“结构调整”, 落实报刊发行的“全媒体”理念,落实“物联网发行”新模式,落实“幸福发行”新理念。

1.落实报刊发行的“结构调整”。

所谓“结构调整”是相对于“结构单一”而言的。

过去,报业经营结构严重失衡,在报业的两个核心经营部门(广告和发行)中,将广告视为报业唯一的经济支柱,而将发行部门视为耗利的后勤部门;在发行经营中,仅注重主业报纸征订投递),对报刊发行部门的增值经营报纸发行网络价值的开发重视不够。

而“两点论”的核心是报业经营结构的战略调整,即“两个并驾齐驱”或“两个同等重视”――报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最大的问题是要做大发行,让广告与发行并驾齐驱,使发行部门也成为报社的创利部门;发行经营结构调整最大的问题是要做大发行增值经营,让发行中的主业报纸征订投递)与产业(增值经营)并驾齐驱,使发行的产业经营成为报社的创利来源。

实际上,报刊发行中的主业和产业之间是互为补益、相互依赖的统一体。

主业经营不好,报纸征订下滑或投递服务差,则报社不满意,报刊发行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但产业经营不好,发行部门经营结构单一,经营效益不佳,最终也会拖累发行主业

报刊发行的增值产业经营良好,不仅可以改变发行部门连年亏损的窘境,提升员工的福利待遇,还可以反哺发行主业,促进报纸征订投递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结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报刊发行业发展的关键,谁率先迈出结构调整步伐,谁就会领先一步,反之就会被动落后。

依据结构调整的进度可将全国发行公司分为三类:一是“赤贫型”发行公司,由于结构调整的滞后,局限于经营报刊发行征订投递主业,但报刊发行量徘徊不前,投入减少,发行部门陷入日益贫困的绝境;二是“温饱型”发行公司,初步开展了结构调整,在经营报纸投递主业同时开展一些副业经营,但由于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发行部门的小日子尚可,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可持续型”发行公司,以结构调整为契机,推进发行的管理、技术和经营的华丽转身,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如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发行公司近年来提出落实结构调整的“四个千万工程”?�?�:从2009年起,用若干年时间,在报刊发行主业之外,培育4个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产业,包括:(1)DM夹报投递的收入争创1000万元;(2)两本DM杂志的经营收入争创1000万元;(3)外报刊的投递与零售也要创1000万元;(4)分类信息代理收入创1000万元。

落实这4个千万工程,可望从根本上扭转发行公司结构单一、效益低下的窘境。

又如绍兴日报报业集团力推发行结构调整,?�?�2009年绍兴日报发行公司征订总量26.6万份,上缴报款4262万元,创报款新记录;全年增值经营创收达511万元,在弥补发行亏损后,发行公司有史以来实现净利润100万元,为反哺发行主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结构调整为员工带来实惠,当年管理层员工平均年薪同比提高5000元,达到52600余元。

2.落实报刊发行的“全媒体”理念。

全媒体理念不仅要体现在采编上,更要在广告、发行经营层面实现大突破。

所谓全媒体发行就是跳出传统单一的纸质媒体发行的局限,按照“平面媒体、立体经营”的思路,将报纸发行与网络、手机、户外、电子阅读器等分众媒体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全覆盖、广辐射的立体型传播网络,以实现打造发行产业链的目标。

由纸质发行到全媒体发行发行经营的空间就拓宽了,创利的机会就增加了。

如无锡日报集团发行公司自今年起与一家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在无锡主要车站、码头、学校、医院、高端写字楼等人流集中的黄金地点安装了百余台新一代多媒体、智能型自动售报机。

这种自动售报机不仅仅是报纸销售渠道,还是分众广告发布渠道,每天有数百万受众注目,成为报社创收的一大新路径。

又如许昌日报和萧山日报发行部门构建了多媒体党报阅报栏平台,实现了当年投入当年盈利的目标。

此外,杭州日报集团发行公司将发行站改造成“全媒体便利店”,使发行站成为广告传播平台;兰州晚报拓展报箱广告公开招标,以冠名方式使报箱成为广告传播平台;湖州日报报业集团发行公司在全市投资建设了宣传阅报栏500多个、开办了城市电视、城市广告宣传车、户外大型墙体灯片广告、DM刊物等多个新兴媒体和广告宣传平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这些案例都是报刊发行落实“全媒体”理念的有效手段。

3.落实“物联网发行”新模式。

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利用物联网,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联网产业将在智慧电网、智能家居、数字城市、智能医疗、车用传感器等领域率先普及,并将引发全球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

我们认为,物联网对于报刊发行业有重大影响:一则物联网技术可能改造报刊发行的作业模式,如报纸投递的监控、送报车的跟踪、订报收款等发行管理环节可能因物联网而发生重大变化,使得精确管理、实时管理、安全管理等过去无法实施的理念得以实现。

二则物联网可能与报刊发行网融合而催生新的业态,提升报刊发行网的经济价值,助推报刊发行经营职能的转换,加快报刊发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发行公司认为,将物联网理念落实报刊发行经营中,就是要将发行网络与居民日用消费品领域紧密结合,将作为柔性产品(非生活必需品)的报刊与作为刚性产品(生活必需品)的物流配送有效整合,进而实现报刊发行产业的新一轮爆发式发展。

4.落实“幸福发行”新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报刊发行业中的一些公司以品牌形象差、福利待遇低而闻名,造成用工招聘难、从业者幸福感低。

所谓幸福发行就是坚持“发行依靠人、发行为了人,发行的成果与人共享”的核心旨趣,以提升发行从业者尤其是基层人员的幸福感。

在实践中,“幸福发行”主要表现为:(1)人性化管理,如南通日报发行公司注重“节日文化”和“工作文化”的建设。

在“建军节”之前将退伍军人召集在一起举办座谈会,发放节日慰问品,开创全国发行界关爱退伍军人的先河,受到了他们的欢迎。

(2)构建员工关怀系统,南通日报发行公司推出多项体现人文关怀的举措:一是让订报优秀、投递高质的发行投递员外出旅游;二是给过生日的员工送上生日蛋糕,给有子女参加中高考的员工放假并送糕点和粽子;三是两年一次组织发行投递员体检。

(3)民主化管理,南通日报发行公司在作出涉及发行投递员利益的决定时,除了总经理室和中心各部门参与讨论、抉择外,还会召集一线发行投递员,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并采纳一些好的建议,此举激发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此外,温州日报发行公司给发行员上缴住房公积金;重庆日报发行公司设立“倾听员工需求日”,定期开展体育活动等都是落实幸福发行的举措。

注释:    ?�?�夏天俊:《2009年度全国报纸印刷量调查报告发布,《中国报业》,2010年第4期。

?�?�吴锋:《2009年中国报刊发行十大模式创新》,《青年记者》,2009年第4期(下)。

?�?�孟志荣:《把网络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10年江浙两省党报自办发行年会资料》,2010年4月10日。

?�?�顾剑、纪春:《人性化管理的“魅力”:浅谈新时势下自办发行管理模式的演化》,《2010年中国报刊发展与发行经营创新年会(呼和浩特)资料汇编》,2010年8月25日。

(吴锋,武汉工业学院中国报刊发行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杨宝琴,武汉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