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报告

某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报告。

为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江西XX县编办组织人员针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归纳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事业单位总数为296个(含乡镇事业站所98个),其中正科级事业单位41个,参照管理事业单位15个。其他事业单位257个。

二、摸拟分类

根据2006年中央编办制定的《关于事业单位分类及相关改革的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改革思路,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和特点,将全县现有事业单位摸拟分为三类: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事业单位

1、行政事业单位。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行使公共事务管理职能行政事业单位30个,占事业单位总数的10%。

2、公益事业单位。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为国家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公益事业单位216个,占事业单位总数的73%。

3、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50个,占事业单位总数的17%。

三、面临的问题。

由于事业单位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情况复杂,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缺乏生机和活力,少数事业单位由于设置不合理、不规范,直接影响到社会和经济发展,事业单位改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但在进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过程中,也将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一是工作难度大。事业单位数占全县行政事业单位总数的90%,编制数占全县编制总数的81%,在职人数占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数的77%,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

二是类别界定模糊。事业单位履行的职能行政机关还存在政事不分、职责不清,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的现象,很难准确界定事业单位类别。

三是涉及行政机构设置和行政编制控制。按照分类改革的要求,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为或成建制并入行政机构,将突破行政机构设置总量。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也随之转为行政人员,又将大幅度出现行政人员超编现象。

四是配套政策问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涉及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如果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养老保险、人员分流安置等完善的配套政策支持,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社会保障,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大局,致使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五是资产债务问题。部分事业单位撤并后,相关的资产、债务如何处置,尤其是债务的化解,如果解决不好,也会对改革事业单位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四、建议。

1、出台规范性文件,自上而下进行分类改革。建议在中央编办出台《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的基础上,省里及时出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对全省事业单位改革进行统一部署,自上而下进行分类改革。同时也规范和指导市县进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市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2、制定配套政策,保障改革顺利进行。目前来看,改革之前要依法制定配套人事、财政、社会保障等政策文件:一是研究有关社会保障政策,建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和衔接办法,切实解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后顾之忧;二是出台竞争上岗、鼓励自谋职业、提前退休等人员安置政策,妥善解决好人员分流安置问题。三是建立财政投入、国有资产划转等制度,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妥善处理事业单位撤并后的资产和债务问题。

3、坚持科学分类,先易后难实施改革。坚持科学分类为前提,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和特点,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和从事公益活动的三大类。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从事公益活动的进一步规范其发展方向,分类推进改革。同时,由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政策性较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必须掌握好改革的进度和节奏。应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矛盾比较少、把握比较大的系统,先行实施分类改革,或者按类别逐步推进,确保分类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4、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改革有效进行。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领导小组,负责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具体组织实施,协调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推动改革有效进行

5、理顺和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巩固改革成果。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后,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逐步实行“管办分离”,将政府职能部门与事业单位职能分开,政府职能部门与所属事业单位脱钩,政府主管部门不再直接参与事业单位人、财、物的具体管理,只承担依法对本系统事业单位的行业监管,事业单位集中精力搞好公共服务,从而避免政事不分、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等现象产生,巩固分类改革成果。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