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之恩典故] 知遇之恩的历史故事

知遇之恩的意思是指给予赏识或重用的恩情。知遇之恩有什么精彩的典故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知遇之恩典故,供大家阅读!

知遇之恩典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涂于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这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到: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皆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在抚弦弹奏,以谢生平难得的知音。

知遇之恩解析

[释义] 给予赏识或重用的恩情。

[语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近义] 恩光渥泽 雨露之恩 知遇之感 大恩大德。

[反义] 切骨之恨 血海深仇。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历史上知遇之恩故事

三国演义》第九回.正饮宴间,忽人报曰: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允怒曰:董卓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何人,独敢哭耶!遂唤武士:与吾擒来!须臾擒至.众官见之,无不惊骇:原来那人不是别人,乃侍中蔡邕也,允叱曰: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汝为汉臣,乃不为国庆,反为贼哭,何也?邕伏罪曰: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见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

蔡邕董卓的历史渊源是:

十常侍被清理后,蔡邕回到了家乡,过起了悠然的隐居生活.董卓掌权后,想擢用名流,来笼络早已消失怠尽的人心.于是就想起了赋闲在家的蔡邕,就派人去请,蔡邕知道董卓不是什么好人,但是又没办法,迫于董卓的淫威,只得应命而至.

董卓蔡邕这样的鸿儒能来,非常高兴,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闲,周历三台.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在三天之内,把蔡邕由从六百石的中级官员,升到了两千石的高级官员,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

到了初平元年,蔡邕更是官拜左中郎将,从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足见董卓对其的厚爱.然而就是如此,蔡邕仍不愿久侍董卓,曾考虑过东奔兖州(类似曹操的东奔,意为远离董卓,不为其用),但终因为蔡邕相貌比较特殊极易为常人所辨认而放弃了这个计划.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王允杀了董卓,掌握朝廷大权.按《后汉书》的记载,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正是因为这饱含深意的叹息,葬送了蔡邕的性命.王允以蔡邕仍念董卓的旧情,把他划为董卓的余党,投入大牢处死,时年六十一岁.

知遇之恩造句

1. 比如说,对于左宗棠,曾国藩有着知遇之恩,但左宗棠一直恃才自傲,出语尖刻。

2. 若得与大人执鞭坠镫,愿为一卒,以报答大人的知遇之恩,实为万幸。

3. 你们这样做,首先是不能报答先帝对你们的知遇之恩,其次也不能说是为我尽忠竭力。

4. 廖化感念关羽知遇之恩,也是肝脑涂地,尽心图报

5. 老夫当年不过一村野匹夫,得蒙士诚先主的知遇之恩,才能一展生平夙愿。

6. 臣仰邀皇上知遇之恩,敢不糜骨粉身图报,继之以死。

7. 穆彰阿身任大学士,受累朝知遇之恩,不思其难其慎,同德同心,乃保位贪荣,妨贤病国;小忠小信,阴柔以济奸回,伪学伪才,揣摩以逢主意。

8. 我坚信:只要不断地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学习,用心去面对一切,必然能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逐步走向成功!毛遂自荐求展鸿鹄之志,诸葛尽瘁图报知遇之恩

9. 外表再强硬的人也渴望被爱。早晨的阳光淡淡地照在爱人的脸上足以抵得钻石黄金那种急急想报知遇之恩的冲动。

10. 衔环结草,生死不渝来厚报;漂母一饭,千金相赠报恩德;知遇之恩,摔琴破弦不复弹。感恩节到了,感恩美好人生,感恩精彩生活,感恩身边的亲情友情爱情。祝愿大家幸福快乐,健康平安。

11. 茫茫人海中,相识并不易,彼此都欣赏,携手创神话,努力来改变,合作更愉快。感知遇之恩,定涌泉相报。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安康!

12. 一直以来,陈员外对我恩重如山,十年如一日,我对陈家是忠诚的,一定会好好报答陈员外的知遇之恩

13. 吕子通面上勃然变色,沉声愠道:徐尊主口出此言是为何意?你我都是昔年大周的臣属,承蒙士诚先主的知遇之恩

14. 当年李白流落长安,你我一见如故,你竟以金龟换酒,与我共谋一醉,更谬赞李白为谪仙人,为我四处奔走,极力举荐,这份知遇之恩,白无以为报。

15. 第二年春,杨昌浚离兰州西行,见驿道旁左军所植柳树浓荫蔽空,联想到左的知遇之恩,即景生情,遂在嘉峪关前赋七绝二首。

16. 一旦侍中千秋之后,秦某便与高家再无瓜葛,届时挂冠而去,也不算对不住侍中知遇之恩了。

17. 诸葛亮之所以表态尽忠,是出于他的忠臣本心,感刘备的知遇之恩,即使没有这句话,他也一样会尽肱股之力的。

18. 东翁有所不知,刘大人半月前突然暴毙,而刘大人曾对卑职有知遇之恩,故此不免有些伤怀!

19. 耿恭出身功臣武将世家,学文习武、光耀门庭、效忠朝廷、报天子知遇之恩等思想伴随着他成长,最终嵌入他的脑海。

20. 这种上下级的关系,一直维系转业到地方,徐璇对曹秘书长的知遇之恩和提拔之恩始终放在心上,当作人生永远的真情,一时一刻也不敢忘记。

看了知遇之恩典故还看了:

1.古代感恩故事知遇之恩

2.滴水之恩典故

3.感恩故事典故

4.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典故

5.名人报恩故事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