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变废为宝|变废为宝

梅洛是2009年意甲“金垃圾奖”的获得者,在意大利媒体的大肆渲染下,这名孔武有力的巴西中场被描述成四肢发达却头脑简单的“绿茵刽子手”;阿奎拉尼刚刚在利物浦经历了一个落魄的赛季,当他从“红军”转投尤文图斯时,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他是来“打酱油的”。

然而在尤文新帅德尔内里的麾下,落魄双雄却不约而同地迎来了新生,这对后腰搭档令“老妇人”的中场运转得井井有条。

中场者得天下,除了阿奎拉尼梅洛的交相辉映,其他中场悍将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务实的马尔基西奥攻守兼备,新援克拉西奇的存在更是让人遗忘了远走“狼堡”的迭戈,再加上德尔内里的老到布阵和巧妙用人,上赛季奄奄一息的斑马军团如今又焕发了新春。

意甲战罢12轮,尤文图斯5胜5平2负积20分暂列联赛第4,虽然与榜首的AC米兰还有6分的差距,但只要复苏的梅洛阿奎拉尼能够率领中场同行继续发热发光,斑马军团的崛起指日可待。

复苏之谜      作为2009年尤文图斯的夏季标王,梅洛完全没有在意甲处子季打出自己的风采,长于中场拦截和分球的他只给人留下了好勇斗狠的莽汉印象。

加盟尤文图斯的首个赛季,梅洛“喜获”意甲的金垃圾奖,一点就着的他成为了最令球队头疼的定时炸弹,3红17黄的巴西人绝对“很黄很暴力”。

阿奎拉尼的遭遇同样悲惨,由于伤病和水土不服,上赛季他在利物浦仅仅交出了26战进2球的成绩单,身背“水货”骂名的他灰溜溜地重返亚平宁,但没有人奢望他在豪门尤文图斯站稳脚跟。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难兄难弟在新赛季的自我救赎,成就了尤文图斯的王者归来。

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垃圾往往只是放错了地方的珍宝。

上赛季,梅洛被完全定位为尤文中场的破坏者,他球风粗野、脾气火暴的缺陷被不断放大,其大局观强、善于查缺补漏的优势却无从体现。

费拉拉没有利用梅洛的优势,救火教练扎切罗尼更关注如何将球队带出泥淖,而不是给梅洛一个准确的定位,再加上尤文标王的巨大包袱和媒体的煽风点火,巴西中场一度陷入迷失,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利用犯规证明自己的存在,足球智商不俗的梅洛竟在尤文图斯一度沦为绝对蓝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杯具”。

德尔内里上任之后,梅洛的处境有了很大改观。

尤文新帅眼中,梅洛球队的战术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的拦截、防守、过渡和分球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即便如此,梅洛的进步也是潜移默化的,本赛季意甲第2轮尤文图斯3:3战平桑普多利亚,梅洛在控球时屡屡出现失误,第20分钟时的丢球甚至直接令对方的渡齐得到了单刀球机会。

不过梅洛在防守上却展示了自己的威力,6次成功抢断和3次拦截使他多次将对手的进攻化为无形。

对于梅洛中场的作用,德尔内里看在眼里:“他一直在为球队提供重要能量,我从未怀疑过他的实力。

”   士为知己者死。

有了主帅的信任和队友的支持,梅洛的发挥越来越好,意甲第7轮尤文图斯4:0横扫莱切,他攻入了一粒技惊四座的勺子点球。

谈及自己为何会采用这样的主罚方式时,梅洛表示;“当球队获得点球机会时,我已经想到打‘勺子’了,我为此练习了一周。

不过上赛季我可不会敢用这样的方式,那时候我没有得到现在这样的信任。

德尔内里治下的尤文图斯就像一个大家庭,更衣室氛围很和谐。

他常常在私下和我交换意见,他是个很真诚的人。

我希望能够在尤文图斯把球踢好,争取重返巴西国家队。

梅洛的改变连球场上的黑衣法官都看在眼里,尤文图斯4:2击败卡利亚里之战,当值主裁布里奇赛后就将黄牌送给了巴西人,黄牌上的文字很有意思――送给脱胎换骨的梅洛

从吃牌大户到中场核心,梅洛终于用行动证明俱乐部花在自己身上的2500万欧元物有所值。

“我希望成为尤文图斯的决定性人物,这也是我重返意大利的原因。

”以租借身份加盟尤文图斯后,阿奎拉尼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在罗马出道的意大利本土中场而言,在安菲尔德度过的2009—2010赛季形同梦魇,由于难以彻底融入“红军”,他逐渐沦为了球队的多余人,为赢得更多出场时间,他被迫回归亚平宁。

与快节奏强对抗的英超相比,阿奎拉尼显然更适应意甲氛围,但他在尤文图斯的惊艳也是通过循序渐进取得的。

初至斑马军团的阿奎拉尼只是一名铁板凳,在尤文图斯对桑普多利亚和巴勒莫之战,他分别获得了12分钟和29分钟的出场时间。

尤文图斯4:2击败卡利亚里开始,阿奎拉尼逐渐坐稳了球队主力,他和梅洛组成的双后腰配合默契,发挥稳定。

踩热奥林匹克球场的地皮后,阿奎拉尼表示:“我喜欢都灵,我在这里过得很开心,我需要在后腰位置表现自己,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防守中去。

”目睹阿奎拉尼的进步后,德尔内里非常欣慰,难怪他会在多场比赛中提前公布“罗马小王子”首发。

谈及阿奎拉尼尤文新帅表示:“他上赛季在效力于利物浦期间遇到了一些问题,但他在尤文图斯发挥得很好,他已经融入了球队,他在中场的组织和传球相当好。

”   意甲第7轮尤文图斯4:0大胜莱切,阿奎拉尼在第13分钟为球队拔得头筹,当时格里格拉与克拉西奇进行配合后横传中路,马尔基西奥将球传至禁区前,阿奎拉尼距离球门28米开外拔脚怒射,皮球直人大门右下角。

打入了加盟尤文图斯的处子球后,阿奎拉尼相当开心,赛后诸多意媒也对他的表现赞不绝口,《米兰体育报》称:“阿奎拉尼尤文图斯打开胜利之门,他让球队的技术含量上了一个台阶,他使球队的中路攻势更加犀利。

”《都灵体育报》则认为阿奎拉尼尤文图斯过得很快乐,完全有资格进入意大利国家队。

而在普兰代利最新公布的蓝衣军团大名单中,阿奎拉尼的名字赫然在列。

阿奎拉尼是一名伟大的球员,我很高兴和他搭档。

梅洛的表态绝不完全是恭维。

德尔内里阿奎拉尼梅洛搭档双后腰堪称神来之笔,此举让这两名球风迥异的球员形成了完美互补,梅洛的积极拼抢和大面积防守令阿奎拉尼有足够的时间统筹全局,后者虽然破门不多,但他的直塞和转移多次帮助球队打开局面。

有了梅洛阿奎拉尼这对双子星,尤文图斯中场强大不少,斑马双后腰的新生当然与个人的奋斗息息相关,但若没有慧眼识人、用兵如神的德尔内里,双核的能量恐怕难以全面爆发。

意甲最强中场      哪支意甲球队中场实力最强?在《米兰体育报》看来,尤文图斯中场四人组绝对鹤立鸡群。

坐镇后腰的梅洛阿奎拉尼进可攻退可守,攻击欲望超强的克拉西奇和渐入佳境的马尔基西奥张弛有度,斑马军团的中场四人组兼具了技术、速度、力量和稳定性,这也是德尔内里之师本赛季能够稳居意甲第一集团的主要原因。

梅洛阿奎拉尼的黄金组合毋庸赘述,两人的优势互补充分达到了1+1>2的效果。

今夏从莫斯科中央陆军加盟尤文图斯的克拉西奇堪称斑马军团的最佳引援,塞尔维亚突击手在右路的衔枚疾走令对手防不胜防,每每球队的中路进攻难以奏效,克拉西奇的快速下底总能曲径通幽。

与卡利亚里一战,克 拉西奇大发神威上演了帽子戏法,他的联赛助攻数更是达到了6次之多,连德尔内里都坦承球队有时过于依赖塞尔维亚中场的发挥。

“我们签下克拉西奇,就是期待他能够在意甲有所作为。

现在他和球队已经产生了化学反应,队友都乐于为他提供帮助,这也有助于他发挥出个人的最好水平。

”谈及尤文图斯今夏的得意引援,德尔内里赞不绝口,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克拉西奇,显然已经令球迷忘记了名不副实的迭戈。

虽然马尔基西奥年仅24岁,但他在尤文图斯的主力位置却雷打不动。

德尔内里的战术体系中,马尔基西奥更多时候出现在左前卫位置,他技术全面,善于阅读比赛,鲜有状态低迷的时候。

马尔基西奥同样要分担球队中场的防守任务,不过他的进攻才华并没有被埋没,他已在本赛季的意甲联赛贡献2球3助攻,是德尔内里最信任的球员之一。

拉西奇尤文图斯的处子季之所以如此火爆,与马尔基西奥、梅洛阿奎拉尼更多参与拦截和调度不无关系,中场四人组各司其职,相得益彰。

尤文图斯若想在本赛季与米兰双雄竞争联赛冠军,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意甲最强中场”的戮力合作,否则一起都无从谈起。

变与不变      与上赛季相比,尤文图斯中场配备主要有两个变化,一是主力人选基本稳定,二是球队的打法从边中结合逐渐转变为倚重中路,不过在中前场的激烈拼抢和强调控球方面,斑马军团依然故我。

对于尤文图斯而言,2009-2010赛季堪称多事之秋,费拉拉根本不真各驾驭全队的能力,中场人选也走马灯式地换个不停,迭戈、梅洛、萨利哈米季奇、卡莫拉内西、焦温科、马尔基西奥、波尔森、西索科等球员都曾得到重用,但中场的不确定性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球队的战斗力。

费拉拉下课后,救火教练扎切罗尼走马上任,梅洛、西索科、迭戈成为了他倚重的中场人选,尤文图斯的战绩也开始止跌反弹。

最终斑马军团在上赛季名列意甲第七,勉强赢得了新赛季的欧罗巴联赛资格。

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蜚声意甲的战术大师,德尔内里有自己的战术主导思想和人员偏爱很正常。

德尔内里执掌尤文图斯后,西索科、萨利哈米季奇等人遭到了弃用,蒂亚戈也未能继续留守斑马军团,倒是上赛季饱受责难的梅洛成为了球队的重臣。

老江湖德尔内里的确有两把刷子,他在延续尤文图斯注重拼抢、球风硬朗等既定风格的同时,更加强调对球的控制和转移。

经过了赛季初的试验,他让阿奎拉尼梅洛打双后腰,克拉西奇既可以沉底传中又能适时内切,攻守兼备的马尔基西奥则相时而动。

现在的尤文图斯更注重中路的控制球和层层推进,这也是梅洛阿奎拉尼马尔基西奥-克拉西奇组合日益稳固的原因,而边路犀利哥佩佩和马丁内斯则日渐失宠,前者还能凭借超强的突破能力获得上场机会,马丁内斯则面临将板凳坐穿的结局。

西索科必须适应从主力到替补的转变,至于小将吉安多纳托,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打酱油”了。

变与不变之间,尤文图斯中场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

尽管现在的斑马中场缺少绝对巨星,但众将的群策群力和精诚合作,使球队的战斗力直线提升。

中场者得天下,德尔内里尤文图斯的改造已初见成效,斑马撒蹄狂奔的美好时光即将到来。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