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国际化:不是会计去中国化而是强中国化

【摘要】21世纪是和平、发展、合作和安全的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国家关系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大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也成为会计界重要的议题。

国际化推动会计国际化

会计国际化有两种形式:会计国际化的跟进式不是会计中国化会计国际化的领引式是加强会计中国化

会计国际化的实施在于会计制度的自信、自主与创新。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国际化会计国际化   中国化国际标准会计制度   会计国际化标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经济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关系日益密切,为了适应和扩大国际经济的交往,需要推进会计国际化

会计国际化国际发展的客观必要需要。

一、会计国际化   (一)会计国际化的概念   什么是会计国际化会计国际化概念还存在多种认识:   1.趋同论(求同论),如:“会计国际化是指为使会计提供的信息可以满足国际经济管理的需要和内部管理尽量采用先进的方法,而在会计事务处理中采用表现为标准化、规范化和一定程度趋同化的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会计国际化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差异,寻求一致。

”“会计国际化是通过比较分析、协调和处理各国之间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的差异,寻求国际经济业务双方都能够适用和接受的会计模式。

”“会计国际化是寻求各国会计的共性,消除不必要的分歧,尽量减少各国之间会计准则方面的差异,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同质性和可比性。

”   2.统一论(共同论),如:“会计国际化就是全球会计标准趋于统一。

这种统一包括:统一会计理念、统一会计准则、统一会计账户和统一会计报表体系。

”“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会计行为的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

”“会计国际化是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

”“中国会计国际化,其基本涵义就是:在体现会计的中国特色的同时,改革我国会计体系中不适应国际会计惯例要求的方面,在会计工作的具体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报表的编报等方面,尽可能体现发展商品经济的共同要求,尽可能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吻合。

”   3.通用商业语言论,如:“会计国际化指世界各国会计科学与会计实务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渐趋融会而成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   比较以上会计国际化的多种解读,笔者认为会计国际化会计主体。

跨越国界,在国际范围内,通过会计领域的会计活动,在国家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按照国际通行会计规则对会计活动的会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从而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过程。

(二)会计国际化的特点   1.跨国性,在国际范围内以国家为单位,多元主体(国家、跨国公司、地区经济集团、国际经济组织等)跨越国界,参与国家间的会计活动。

2.多元性,会计领域会计活动在国家间的交往和沟通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

3.规则性,会计活动的会计事项在国家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要按照国际通行的会计规则进行会计处理;国际通行会计规则,是在减少各国之间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存在的差异,寻求一致、趋于统一而制定的。

4.目的性,会计活动的会计事项在国家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最终的目的在于相互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

(三)会计国际化的意义   会计国际化我国的经济、管理和会计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正确地处理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依据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我国会计准则,就能正确地处理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等方面的会计事项,以便促进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扩大国际间经济合作,吸引国外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

2.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管理水平,按国际准则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特别是决策人员)的水平,以便促进企业参予国际市场大竞争。

3.有利于提高我国会计国际地位,积极参与国际会计交流与合作,以便发挥会计在发展国际经济中的作用。

4.有利于推动会计发展,建立和健全会计规范体系,发展会计理论与方法,提高会计教育质量等。

(四)会计国际化内容   我国会计国际化包括哪些内容还有多种观点,如:一元论,会计国际化内容会计准则;二元论,会计国际化内容,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三元论,会计国际化内容包括:会计法规、会计教育、注册会计师;七元论,会计国际化内容包括:会计政策、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惯例、执业会计惯例、会计实务、会计事务处理、国际会计活动;八元论,会计国际化内容包括:会计政策,会计管理体制惯例,会计教育惯例,执业会计惯例,会计核算惯例,会计思想、管理方法、技术方法,会计事务处理,国际会计活动。

对以上举例的5种观点需要指出:在我国会计准则实际上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法规包括会计基本准则,会计政策已包括在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中不是在会计准则之外另行制定内容会计实务是实施会计准则的实际会计工作不需要单列一项,各种“惯例”准确地说是各种“准则”。

比较以上各种观点,笔者认为,在我国现实条件下,会计国际化包括以下内容会计模式国际化、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管理国际化会计市场(会计中介机构)国际化会计教育国际化会计人才国际化等。

会计国际化内容有多项,都在不同程度地迈向国际化,但其重点内容是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国际化

会计准则国际化成为会计国际化的重点是因为:一是从会计准则的历史演变分析,其内容有坚实的会计实践和会计理论的基础。

二是从会计准则的作用分析,其内容除直接影响会计工作之外,还将影响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研究、会计教学、会计人才培养、会计相关法规、审计等多方面。

可见,以会计准则为重点推进会计国际化,可以影响和促进会计其他方面的国际化

二、会计国际化的跟进式不是会计中国化   (一)会计中国化的内涵   1.会计中国化会计国家化   会计中国化是将国际通行的会计规则与我国历年积累的反映会计工作规律性的理论、方法、经验、实务、法规、制度等相结合,从而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会计工作体系。

会计工作体系按其构成要素,包括会计的理论、方法、经验、实务、法规、制度等;按其内容性质,包括会计核算系统、会计管理系统和会计体制系统。

当前,国际通行的会计规则主要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中国会计实际情况相结合而形成的会计中国化内容,是有差异的,这部分差异即中国特色会计内容

会计国家化,是在一定客观环境对会计影响和需要的条件下,在实施会计国际化的同时,又要保持本国会计特色的过程。

这即是:“会计国家化=会计中国化会计国际化)+会计特色(个性)”。

会计中国化内容会计国家化内容相比较,会计国家化内容要大于会计中国化内容,其大于部分即中国特色会计内容

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会计国际化的形式有跟进和领引两种形式。

(二)会计国际化的跟进式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跟进形式,是随着《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公布,相应据以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定会计准则”并在会计工作中施行的过程。

国际会计准则》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和公布。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简称IASC)是1973年6月,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前联邦德国、日本、墨西哥、荷兰、英国、美国的16个职业会计师团体,在英国伦敦成立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其成员已发展到包括104个国家的143个会计职业组织。

迄今为止,IASC已发布了39号国际会计准则,并公布了一系列“征求意见稿”。

经过IASC的努力,国际会计准则日益完善并得到各国会计界的支持与认可。

中国于1998年5月正式加入IASC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0年进行全面重组并于2001年初改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IASB)。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并公布的《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我国财政部随即据以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定会计准则》并在会计工作中施行。

我国采用跟进形式实行会计国际化是一个过程。

1992年,对会计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会计制度的改革,制定两制(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和10个行业的财务制度);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两则”(即《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

“两则”于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

1997年至2002年财政部正式颁布了16项具体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1997年1月1日施行1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1998年1月1日施行1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999年1月1日施行3项:《收入》、《建造合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2000年7月1日施行1项――《或有事项》;2001年1月1日施行7项:《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性交易》、《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2002年1月1日施行3项:《固定资产》、《存货》、《中期财务报告》。

进入21世纪,我国会计改革进入深层次阶段,进一步展开了面向会计国际化会计建设。

2001年4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完成了改组,开始在全球实施声势浩大的趋同计划,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和推进会计国际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公布修订和新制定的《会计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发布《小企业会计准则》。

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发布《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2014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等最新准则。

2015财政部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几项《国际会计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

这有利于我国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解决企业有关实务问题,保持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使会计国际化的实施进入新的阶段。

(三)跟进式会计国际化不是会计中国化   1.“会计中国化”是对会计国际化的误解   在我国,有人对会计国际化存在错误的认识,以为会计国际化就是会计中国化,是全盘照搬《国际会计准则》,全盘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会计工作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从形式上看,施行会计国际化制定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不实行《企业会计制度》,按照某些人的说法,《会计制度》已经过时,不能采用,《企业会计制度》已被废除,已由制定并施行《企业会计准则》所取代。

实质重于形式,形式上将《企业会计制度》的名称改为《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全部否定《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只是将《企业会计制度》原有的内容,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及其要求,结合现实企业的需要进行修改和发展,从而制定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制度》形式上名称的变化,不是对原有《企业会计制度》内容的全部否定,而是对其继承、扬弃、充实、创新与发展,制定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使新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有利于推进会计国际化

需要指出,由于实行会计国际化而采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应该肯定在实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历史期间,企业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对规范企业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严格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监督,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2.在《企业会计制度》基础上的跟进式会计国际化去不了“会计中国化”   我国在施行会计国际化的过程中,有人凭借会计国际化而全面否定《企业会计制度》,达到会计“去中国化”的目的。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不仅要维护企业的利益,更要维护国家利益,不要认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了,美国、欧盟就可以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就能据以正常处理国际经济发展中各种关系。

事实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后,至今美国、欧盟还没有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企图以此阻止或延缓中国的崛起,当然,这是他们的痴心妄想。

按照会计国际化的要求,在原有《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企业会计准则》是必由之路。

财政部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也是对早期原有《企业会计制度》多次修改和提升而得到不断完善。

企业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发展过程中,具有阶段性的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工作经验、会计规范和会计发展规律的结晶,是广大会计人员智慧的成果,具有中国的特色,是会计中国化的体现。

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依存关系,表明《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国际化是不能全面否定《企业会计制度》所包含的会计规律性的内容,是去不了“会计中国化”的基本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依存关系如表1所示。

表1表明,《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依存关系,《企业会计准则》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的,而有创新和发展。

它推进了中国会计国际化,同时也强化了会计中国化,促使会计工作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三、会计国际化的领引式是加强会计中国化   (一)会计国际化领引手段多元化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领引形式,是除会计国际化采用“会计准则”手段的跟进形式之外的另一种形式,它是在国家有关部门组织领导下,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会计准则”之外的其他手段,在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国际化之外的其他方面领引(带领并引导)会计国际化的其他方面内容会计国际化

它主要是在会计模式、会计管理、会计市场、会计教育和会计人才等方面的会计国际化

实施会计国际化根据其内容,有多种手段可供选择。

实施会计国际化的各种手段要具有国际性的标准即国际标准,即由国际组织或相关机构对一定手段规定具有国际性的统一要求。

会计国际化各种国际标准,可由国际组织对一定手段规定具有国际标准性的统一要求;在没有国际组织的条件下,也可由有关国家的相关机构对一定手段规定具有国际标准性的统一要求。

实施会计国际化各种手段的国际标准相互联系形成会计国际化标准体系。

会计国际化标准体系,在我国主要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地方法规、会计规章、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办法、会计职业道德、其他会计规范性文件等。

1.会计法律,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会计法律规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会计法律规范。

会计法律的具体化或某个方面的补充。

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等。

3.会计地方法规,是由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委会制定会计法律规范。

它是根据《会计法》和会计行政法规制定的。

地方法规有利于在本行政区域内贯彻执行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4.会计规章,是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会计规章,国务院其他部门制定会计规章,部门规章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会计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由省长或者自治区主席或者市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

5.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由会计管理机构制定的,单位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标准。

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

6.会计制度,是要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共同遵守办理会计事项的标准。

如《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会会计制度》等。

7.会计核算办法,是对某些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为了统一规范会计核算,结合本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等的规定,对会计科目的使用、财务会计报表格式及其编制、成本核算等,进行核算所采用的方法。

如《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民航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电信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等。

8.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在会计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和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规范。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9.其他会计规范性文件,是以上各项标准以外的其他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的文件,是由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国务院的财政部门、其他部门制定会计规范性文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会计规范性文件。

(二)国际标准的制定原则   有关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国家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业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为使会计国际化标准体系各要素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需要依据制定国际标准的原则制定国际标准。

制定国际标准的原则如下:   1.全局性,从国际社会或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整体的综合效益出发,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2.公平性,全局范围内对各主体单位的地位及其利益是公正、平等的对待。

3.目标性,在一定条件下所开展的活动应完成的任务,可应达到的要求。

4.公开性,面向全世界一定组织的成员单位及其个体成员,公布国际标准制定过程。

5.协调性,与相互关联的国际标准、国家的法规、政策要协调一致、衔接配套。

6.先进性,反映当前的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生产建设的先进经验和现代管理的先进方法。

7.一致性,每一个标准文件或一系列相关标准文件,在其结构、形式、格式、名词术语、符号、代号和使用范围应保持一致。

8.适用性,标准文件的内容,应充分考虑使用要求,便于直接使用或等同采用。

9.经济性,维护各主体单位的利益,促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致。

(三)国际标准的一般特征   会计国际化标准体系各要素,要以达到国际水平为目标,根据制定国际标准原则制定国际标准,具有以下国际标准的一般特征:   1.系统性,会计国际化标准各要素,相互联系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建立并制定会计国际标准体系。

2.客观性,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在交往中,对会计事项的处理在各个国家处理规则的基础上,需要制定国际通行的国际会计准则,以便正确地处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在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3.普适性,普遍适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所属单位会计机构对会计事项的处理。

4.规律性,反映会计工作及其发展的性质、本质、稳定和必然趋势。

5.方针性,引导会计事业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目标。

6.先进性,反映当代先进的会计观念、会计理论、会计模式、会计核算程序、会计研究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

7.协调性,与国际、国家的相关组织和相关的国际标准、国际法律、规则等,相互协调一致,符合标准、法律、规则的要求。

8.一致性,标准文件的结构、形式、格式、图形、计量单位、术语、标志、符号、代号和使用范围应保持一致。

9.有效性,具有理论正确、技术先进、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高质量、可靠性、成熟性、稳定性、权威性、规范性、指导性,能有效实用。

10.约束性,对各个国家和地区所属单位会计机构对会计事项的处理有一定的约束力。

会计国际化标准体系的途径是依据制定会计国际标准的原则,分别制定具有国际标准一般特征的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地方法规、会计规章、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办法、会计职业道德和其他会计规范性文件等,据以推进各方面的会计国际化

(四)领引式加强会计中国化   在当前,我国会计领域只有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条件下,在其他方面――会计模式、会计管理、会计市场、会计教育和会计人才等方面的会计国际化

领引式会计国际化的实际成效是加强了会计中国化,使我国会计工作向国际标准的水平迈进。

加强会计中国化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1.会计基础建设,提高会计理论水平,完善会计方法,健全会计法规体系。

2.会计工作,依法组织会计工作,完善会计模式,健全以利润核算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体系,加强会计内部控制,重视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立会计体制,重组会计组织,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实施会计工作现代化等。

3.会计文化建设,主要是会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理论建设、理想建设、道德建设、纪律建设。

4.会计教育建设,促进会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主要包括:健全会计教育体系;优化会计教育规模;培养全面发展的会计人才;完善会计教育课程;会计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编写高质量的会计教材;会计教学方法多样化;重视开展科学研究,提高会计人才质量等。

四、会计国际化的实施在于会计制度的自信、自主与创新   (一)会计制度的自信   在我国会计国际化要有会计制度自信。

自信不是盲目草率,而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

自信建立的基础,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完成一定事业的能力,对自己的成就要有正确的评价。

建立在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上的自信,才能按照所确定的目标,走上正路;反之,就会走上邪路。

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形成的自信,才能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坚定不移、迎难而上、永远向前和奋斗终生;有了自信,才给人以力量、智慧、希望、改革、创新和快乐,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

制度是要求一定范围的成员共同遵守办理某种事项的标准。

制度表现的形式有宪法、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法令、公约、合同、协议、道德、惯例、风俗习惯、乡规民约等。

会计制度属于经济制度。

会计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理解,依据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的定义,会计制度是要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共同遵守办理会计事项的标准。

规范会计行为的标准很多,如会计法律、会计法规、会计规章、会计规范性文件、统一会计制度等等;狭义理解,会计制度是根据会计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等。

①本文研究是广义理解的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自信,是制定主体相信我国制定会计制度,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总结提升,通过改革创新,使之日臻完善,是为实施会计国际化的有力手段。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