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部队后勤信息化水平与后勤人力的组合

摘 要:本文从后勤业务能力的生成出发,引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等产出曲线,分析了武警部队后勤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水平后勤人力的四种替代关系,并结合武警部队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后勤人力后勤信息化水平的最优组合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后勤建设信息化后勤人力      武警部队后勤信息化建设取决于后勤信息化进程和后勤人力,但后勤业务能力却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必须采取一定的组合方式,使后勤人员的素质信息化水平相适应,从而充分发   挥后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后勤信息化的效能,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一、后勤业务能力生成函数的确定      后勤业务能力的生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广义上讲,凡是与后勤建设有关的内容,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后勤业务能力的产出。

后勤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后勤信息化建设水平后勤业务流程,管理体制,团队工作作风等[1]。

为了简化模型,只选用最重要两变量进行分析,以P表示后勤人员数量,以I表示后勤信息化建设水平,以F表示后勤预期业务能力

后勤业务能力生成函数表示为F=F(P,I)。

它表示一定时期内,一定数量的后勤人员在一定的后勤信息化程度下所能产生的处理后勤业务的最大能力业务处理效率、业务处理质量等)。

引入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2]F=F(P,I)=APαIβ。

式中,A、α,β为参数,且0<α,β<1;α+β=1,α,β分别表示后勤人力后勤信息化水平后勤业务能力的贡献率。

二、后勤信息化水平后勤人员组合替代性分析       根据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后勤信息化水平后勤人员对后勤业务能力生成都有很大的贡献,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引入生产等可能曲线:      横轴P表示一定质量的后勤人力数量,纵轴I表示后勤信息化建设水平

AB表示后勤业务能力为FAB的等产出曲线。

后勤信息化建设后勤人员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后勤业务产出不变的情况下,信息化水平每提升一个层次时所减少的人员的使用数量。

分析二者之间的替代性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从图1可以看出,假设人员能力素质不变,信息化水平稳定,为生成既定的后勤业务能力FAB,后勤人员数量投入与信息化建设水平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组合,增加后勤人员的投入数量P,就必须减少对后勤信息化的利用;增加对后勤信息化的利用程度,就必须减少后勤人员的数量,即人力数量和信息化建设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通常,替代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以后勤人力代替信息化办公装备,即在同等的业务处理能力水平下,组织希望使用更多的后勤人力来增加人力的贡献率,降低信息化含量。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后勤人力充足而且价格相对较低、利用信息化复杂而且投入成本高。

尤其是在部队现行编制体制下,相对地方企业的聘用制,部队减裁人员难度相对较大。

二是用信息化业务处理模式代替后勤人力,即在同等的业务处理能力水平下,组织希望更好利用信息化建设以增加信息化业务处理的贡献率,降低后勤人力的贡献率。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信息化利用容易进行,后勤人力不足而且对人力的培养成本较高。

总之,不管是人力替代信息化业务处理,还是信息化替代人力,根据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其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递减的。

第二,在第一种情况基础上,假定后勤人员能力素质提高,而信息化水平不变。

此时,人员个体的业务处理能力增强,单位人力可以更大程度的替代信息化的作用,传统人力办公对信息化办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也会增加。

如果保持业务处理水平不变,则同等数量的人力可以与落后的信息化水平组合产生同样的效率。

但是,高素质能力的人才与低水平信息化组合是一种资源浪费,就如同一部分单位存在的现状,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使用不够合理,仅限于收发文件,和简单的网站建设

因此,这种组合是不合理的。

第三,在第一种情况的基础上,假定人员素质能力不变,信息化水平提高。

此时,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替代更多的人力,它对人员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增加。

如果保持后勤业务处理能力不变,高水平信息化将与少量的人员组合产生同样的效率。

如果保持人员数量不变,则信息化水平提高,后勤业务处理能力随之加强。

然而,低质量的人力组合水平信息化装备,将会大大降低装备的利用率,使得信息化流于形式,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就像有的总队和支队配备了性能较高的电脑,但是并不能处理真正的业务,利用网络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传输而已。

这实质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这种组合方式也是不合理的。

第四,在第一种情况的基础上,假定后勤人力质量和信息化水平都提高。

如果保持后勤业务处理能力水平仍为FAB,则虽然不能确定二者的贡献率变化情况,无法从理论上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替代变化情况,但将大大减少人力的投入或信息化的利用率。

如果二者保持不变,仍无法确定二者的替代变化,但将大大提高后勤业务处理能力水平,甚至可能超过原有的后勤业务需求,从而浪费经济资源。

因此,必须适当缩减后勤人员或减小信息化业务处理规模。

目前,倾向于以高水平后勤信息化替代高质量的后勤人力

三、后勤人力后勤信息化水平的最优组合      从后勤信息化水平后勤人员能力素质看,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因此有九种组合方式。

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看一定质量的后勤人力只有与相适应的信息化水平匹配,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装备的最大效用,防止资源浪费[3]。

通常,高素质人力应和高水平信息化水平组合;低素质人力应与低水平信息化组合[4]。

目前的信息化人力优化组合有两种方式:一是高素质人才牵引型。

它是指高素质后勤人才通过对后勤业务的熟悉和掌握,针对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开发业务处理软件,推进信息化建设,高水平信息化反过来促进后勤人力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信息化后勤人力的优化组合

二是信息化水平牵引型。

它是指部队引进地方的先进的业务处理模式,结合自身进行改进,或依靠地方进行业务软件的研发和维护,同时对后勤人员进行培训,熟悉掌握这一系列流程,从而提升人力资本。

高质量的人力反过来促进信息化进程,最终实现优化组合

总体上,为了提高后勤业务处理能力,高质量后勤人员和高水平信息化组合方式是当前部队发展的趋势。

但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确保后勤业务能力满足部队需要的前提下,不会无限制的发展这两个因素的。

因此,随着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后勤人员编制将会进一步缩减。

目前,武警部队后勤信息化建设处于低水平信息化与低素质人力组合的阶段,属于信息化水平牵引型,由地方开发业务软件并引入部队试运行,最后推广。

即使由部队自主研发的产品,真正推广运用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主要制约因素就是大部分后勤人员的素质过低,虽然培训比较及时和广泛,但仅仅局限与软件应用方面的低层次学习,院校后勤专业的本科生也只是学习软件的操作,对于开发和维护暂时不可能突破。

普遍的低素质后勤人力制约了后勤信息化建设,也只能使信息化停留在低水平的层面。

从长远来看,要搞好后勤人员的教育训练,提升后勤人员的信息化能力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后勤信息化走上新的台阶。

同时,逐步向人力素质牵引型过渡,由后勤人员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自主研发,独立创新,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能够自主决策,不受制于人。

参考文献:   [1] 陈代兴.军事人力经济学[M].海潮出版社,1998.   [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 杨旭华.精兵论[M].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   [4] 黄飞,叶祖成,周孝平.经济视觉的军事人力与武器装备组合[J].军事经济研究,2007(2).    (作者通讯地址:武警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86)。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