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三分哲学] 中国人的哲学

人生三分论   在论语中就多次提到“三”,“吾一日三省吾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等等,举不胜举。

中国人喜欢“三分”源于算卦,算卦可分为上、中、下签,上又三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以此类推,总之,人也分为三等,上士、中士、下士,这种思想一直沿用到现代,比如毛主席的三大纪律,三大工作作风等等,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很多人讲话也喜欢讲三点,因为一点、二点显得太少,四点、五点显得太多,只有三点才感觉正好。

当然,三点中的每点还可以再细分三小点,人们听着也不觉得厌烦,如果一上来就说要讲九点、十点,大家会有厌烦心理。

这也是中庸思想的再现。

三分法”的思维方式   因此,我认为“三分法”是符合国人心理的一种恰到好处的分法。

我们曾用过“二分法”,即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认为这种分法未免有些太绝对了,它把事物和人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类,好与坏、黑与白、真理与谬论、大与小、高与低……其实这很不科学,因为在好与坏之间还有很好、较好、一般、较坏、很坏等无数的过渡;白与黑之间还有灰、灰白、灰黑等无数过渡色,其它也以此类推。

虽然二分法是片面的,但二分法我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可只要我们搞清其中的道理,我们的思想就会转变。

让“三分法”成为我们习惯思维的全部,那么我们思考问题就会很全面,处理问题也就少漏洞,人就会变得愈加成熟起来。

比如成功失败,不要将二者对立,不是成功就是失败,因为在成功失败之间有很多种状态,我们能否把失败也看做是一种成功呢,这样我们就能看到更多的光明和希望,人生就变得更加有意义了。

编辑/许宏。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