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调波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观察断调波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断调波对SAS合并高血压病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SAS合并高血压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皮肤接触式断调波脉冲治疗仪(自行开发研制)刺激关元、气海穴治疗;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50mg.日,分2次口服。疗程均3个月,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血压变化。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5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HI及血压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断调波无不良反应,易被患者接受。 结论 断调波治疗SAS合并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断调波;孔穴。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指成年人每晚7h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老年人10次[1] ,目前临床上多以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5作为诊断SAS的依据。由于夜间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及低氧血症,久之可影响患者全身各脏器功能,出现与全身各脏器功能损害有关的各种远期并发症,如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等[2] 。2003—2006年,我们用皮肤接触式断调波脉冲治疗仪(自行开发研制)刺激关元、气海穴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35例,并与口服卡托普利治疗35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符合SAS诊断标准[3] ,有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心律异常等病史及肥胖、颈围粗大、下颌畸形、肢端肥大等体征。同时符合高血压病[4] 临床诊断标准。   1.2 一般资料 70例均为河北省优抚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为男性;治疗组年龄37~77岁,平均51.8岁;病程最长14年,最短1年。对照组年龄35~74岁,平均50.7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1年。2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应用皮肤接触式断调波脉冲治疗仪(自行开发研制)治疗。取关元穴、气海穴,用温水清洁穴位皮肤,将电极黑色面凸点对准穴位后直接接触皮肤,在患者入睡前15min开始治疗,刺激强度为清醒状态下患者微有传导感,患者睡眠停止后结束治疗。同时配合一般措施(包括控制体质量、避免服用酒精和镇静剂、改变睡眠姿势等)。3个月为1个疗程。   1.3.2 对照组 予卡托普利,50mg.日,分2次口服。疗程同治疗组。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经多导睡眠图(Auto—set诊疗系统,R170—305型,ResMed公司)监测整夜7h以上睡眠过程,计算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即平均每h睡眠中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并每日4次使用台式血压计(健陵,GB3053—93,丹阳市健陵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测量血压。并观察临床症状变化。   1.5 疗效标准[5]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AHI5,血压控制在17.3.11.3kPa(130.85mm Hg)以下;好转:临床症状减轻,AHI较治疗前降低,血压控制在18.7.12.0kPa(140.90mm Hg)以下;无效:临床症状无减轻,AHI较治疗前无降低,血压无明显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 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略)。

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AHI及血压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AHI及血压变化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治疗治疗前后AHI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血压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