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冬:穿过寒冬便是春:你若孤独便是寒冬

董冬的歌声,音域宽广声线多变,高音明亮饱满力道十足,中音铿锵圆润,低音则深沉舒缓。

董冬的歌不难品出歌者的质朴,深情、真诚。

现实生活中的董冬,与她的歌声并无相异,只是穿着军装的她更多了些阳光帅气。

从她娓娓道来的言语中,并从侧面了解她一路走来的经历,让人不得不叹服时常被聚焦于光影中心的美丽女孩竟如此睿智,坚强,董冬,实在是一个表面温婉,内心坚强的“军中骄子”。

一首军营歌曲的获奖与一位军旅歌手的追求      至今,提起歌曲《我无法把你忘记》,董冬仍会动情,她说自己非常喜欢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感人的情感演绎。

在录音棚内录制这首歌时,唱到情深之处,董冬不禁潸然泪下。

“我是用心去唱的。

我感谢支持我的所有人,因此,我用心去唱好歌,以回报所有支持我的老师,领导,战友和朋友们。

真的,我无法把大家忘记,我也无法忘记我的军艺生涯,不管走到何时何地,我想这都是我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岁月。

”因为对这首《我无法把你忘记》有着特殊的情结,董冬能很好地演绎歌曲里所蕴含的情感。

其实,早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上学时,董冬就已经推出歌曲《军营花木兰》,《心情多愉快》,在中央电视台和部分地方台播出,受到专家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翻开董冬的履历,其中长长的获奖经历让人目不暇接。

最令董冬看重的却是1999年所获的“群星奖”金奖,因为这是她从军以来首次以军旅歌手身份拿到的全国大奖。

那年7月,董冬刚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武警天津总队文工团任独唱演员。

不久,董冬获天津电视台歌手选拔大赛通俗组第一名。

她的演唱才能和艺德得到领导和战友的好评。

年底,恰逢四年一度的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开赛,董冬被武警总部宣传部挑选参加比赛。

她唱着一首军营歌曲《红贝蕾》登上了大赛的舞台。

“红色贝蕾,贝蕾迎着一道道绚烂的彩霞,多彩的花季还留恋飘逸的长发,为了我们的国家,金色肩章闪亮天涯……”曲风轻快,深情,却表现了一个严肃主题,再加上董冬个性鲜明的演唱,观众和评委的心一起向她倾斜。

最终,头戴一顶红贝蕾帽,青春亮丽的董冬拿到了那个沉甸甸的金奖,并荣立了二等功。

说起这次比赛的前期准备,董冬坦言当时自己压力很大,“我那时刚毕业,还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独唱演员。

在比赛前两三天,我基本上没睡觉,一直在练歌,没有想到比赛时超水平发挥了”。

那次获奖,对向演唱事业正孜孜以求的董冬激励不小。

2002年10月,董冬被调入解放军二炮文工团任独唱演员。

文工团良好的艺术氛围和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她的歌唱艺术也有长足提升。

董冬的音域宽广嗓音高亢,质朴,激昂,温婉甜美,并很好地掌握气息的控制与应用,形成特殊的回音效果,使听众的回味悠长绵远无穷无尽。

虽然是流行歌手,但董冬更懂得把音乐视角放得很宽,她长期注重在美声,民族,戏曲,音乐剧,舞蹈等方面的学习,集多种艺术门类之所长。

董冬演唱时颤音自然动听,尾音上翘,让人很容易听出邓丽君的风格。

她直言,邓丽君,毛阿敏是她幼时就开始声音模仿的偶像,如今她在舞台的表演也受到偶像的影响。

确实,董冬在舞台上的形象丰富多彩,或豪迈张扬,或从容淡定,或活泼妩媚,或含蓄内敛。

岁月风霜从来没有减少过一个军人对事业的追求。

这些年以来,董冬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及有关部委或省市区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并经常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同一首歌”、“欢乐中国行”等节目的演出,也曾参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相关演出董冬演唱过不少知名词曲作者创作的歌曲,而面对业余词曲作者拿来的歌曲董冬同样真诚以对。

2009年8月的一天,来自河北涞源县的业余歌曲创作者顾学文和张广吏来北京联系到董冬,和她一起讨论创作“再唱二小放牛郎”的新歌。

王二小出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山坡上。

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放牛郎的事迹董冬小时候就听过,《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经典的爱国歌曲她小时候听过,也跟着唱过。

业余歌曲创作者顾学文和张广吏在与董冬会面时,给董冬讲了家乡的少年英雄王二小生在苦难中、参加儿童团,血染南河滩的细节,坦言在建国60周年来临之际,创作一首“再唱二小放牛郎”的新歌,意在传承爱国歌,弘扬爱国情,鼓舞爱国志。

董冬认真地听了他们的讲解,再一次的被少年英雄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感动。

同时,董冬也被两位业余歌曲创作者热爱家乡,热爱音乐,对音乐创作如此悉心投入的激情豪气所打动。

于是,她投入到演唱好《怀念二小放牛娃》这首歌的工作之中。

现在,我们听到她对词曲的演绎,为她那如诉如泣的歌唱而打动,使人听了无比悲痛,而且激励斗志,催人向前。

一首唱给老兵的歌与一张视若珍宝的照片      “啊,战友战友,舍不得让你走。

再看眼这训练场,还有这些好战友

啊,战友战友,默默地挥挥手,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祝愿在心头……”这是董冬献给退伍老兵的《舍不得你走》。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冬季部队都会迎来一批胸佩大红花,满目憧慑的新兵,同时也会送走一批同样胸佩大红花却眼眶湿润的退伍兵。

战友之间依依不舍地告别,告别军营也告别自己的一段青春岁月。

每次声情并茂地唱起这首《舍不得让你走》,董冬的内心总会涌动温暖的战友情。

其实,这首歇有过三个版本。

最先,词曲作者,二炮文工团优秀青年音乐指挥海丰创作了《今天你要走》,此后他将《今天你要走》打造成董冬后来唱的《舍不得让你走》。

2008年抗击汶川地震灾害,这年五月二炮副政委予子(艺名,中将军衔)亲自改词、海丰作曲,孔嘉欢导演改编的《舍不得让你走》,演绎的主题由军营战友惜别换成灾区人民舍不得让参加救灾的解放军走。

这首抗震救灾歌曲拍成了MV后,在CCTV—7军事频道多个栏目播放,并纳入该频道大型电视专题“当祖国召唤的时候”系列组歌及抗震救灾优秀曲目。

作为军旅歌手,董冬热心为兵演唱,只要有机会,就积极要求参加下部队慰问演出

几年来,她随团巡演在大漠戈壁。

雪域高原以及北国的白山黑水,南国的绿野莽林,为一线官兵献上一首首深情动听的歌曲

作为部队文工团的一员,董冬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为官兵奉献激情,高昂和快乐的歌声,给官兵们提供他们需要的精神食粮。

《红贝蕾》,《当兵的故事》,《军营花木兰》,《舍不得让你走》……董冬演唱了许多军旅歌曲,她成了部队官兵所喜 爱的当红歌手。

这位军旅歌手表示要唱更多官兵们喜爱的歌曲,要不断继承和发扬各类优秀歌曲的内涵精神,也要不断去创作与时俱进的优秀的军旅曲目,以满足新时期军旅文化的需求。

董冬的家里,珍藏着许多由基层战士给她拍的演出照片,照片的构图和技巧并不讲究,可董冬爱如至宝。

这些见证着董冬和基层官兵之间的情谊,这情谊质朴而真诚。

在这些照片中,令董冬难忘的是在一件军装上签名的照片。

那是有一年去云南某基地,一个即将退伍的老兵恳请董冬给他签个名留念,可是当时这位老兵董冬身边没有一张纸。

于是,老兵董冬将宇就签在他的军装上,并告诉董冬明天他就不穿这件军装了,会将这件军装当作一辈子的留念。

第二天,演员们乘车离别军营时,却发现有个战士在车后挥手并在一路追赶。

开始,大家都以为是谁落东西了,相互问了一圈都说没落东西,只好停下车等着。

等那个战士气喘吁吁地遑上来,董冬认出正是昨天的那位即将退伍老兵

老兵递给董冬一张照片,场景就是董冬正在他军装上签名。

老兵告诉董冬说,这是战友拍的,他自己留了一张珍藏,特地赶来送董冬一张。

一路追赶而来的老兵,满脸汗珠,董冬非常感动,接过照片,转身掩饰自己的激动,这张看似普通的照片成了她一辈子的珍藏,也成为董冬每次唱响《舍不得让你走》的动力。

一段与命运抗争的青春与一颗坚忍感恩的心      “哪怕那自己已不禁风雨,仍支持我在军中为国效力。

啊,那就是我的父母双亲,永远都有着骨肉深情,既期待我能展翅高飞,又盼望着儿女探家的归期……”这是董冬演唱的《父母双亲》中的一段歌词。

董冬透露,《父母双亲》本是首为男歌手创作的歌曲,“我听到这首歌时,旋律与歌词打动了我。

对亲人的思念,对父母的爱,这种情怀全在歌声中体现出来了”。

喜爱这首歌的董冬找到作者,希望调整演唱者,最终如愿。

董冬对这首歌演绎得分外亲切,到位,那分外挂念她的母亲俨然歌词的主角,演唱时眼前常常浮现出母亲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身影。

自从被调入二炮文工团,来到北京工作,董冬生活稳定,条件也开始好转,2003年6月她把母亲接到身边,亲自照顾已失聪多年的母亲

几年来,董冬母亲相依为命。

只要有可能,母亲就会去现场看董冬演出

听不到歌声,只要看到别人鼓掌,母亲也跟着鼓掌。

董冬不仅要照顾母亲,还竭尽全力接济家乡生活还困难的兄长,以瘦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她的坚强,忍耐,远超同龄1人。

而她这种性格,源于不幸的家庭。

1980年4月18日,董冬出生在安徽省定远县站岗乡,她是父母惟一的女儿,上面有四个哥哥。

当年,父母都因病缠身,家境一直贫寒。

小小年纪的董冬非常懂事,是家里的乖乖女,她时常用一双小手为哥哥们搓洗衣服。

董冬母亲是个戏迷,只要知道周围村子哪里有唱戏演出,不管多远,她都会去看戏。

“我小的时候,妈妈经常背我去看演出

一路上她边走边教我唱地方上的民间歌曲”,董冬自言是母亲给了她最初的艺术启蒙,而她对艺术的喜爱也源自家乡的戏曲。

令父母惊喜的是,小董冬嗓音非常清亮,而且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较强的灵气和天赋。

两岁时,一首歌只要听过一遍,她就能哼出完整的旋律。

而且,可爱的董冬还常在家像模像样地仿照电视里歌星们在舞台上的表演,让这清寒之家也时时传出笑声。

董冬始感骄傲的是初上小学时,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六一”儿童汇演上,她唱了一支《妈妈的吻》,被老师认为发现了一棵艺术苗子,成为学校的文艺尖子。

之后,凡是遇上文艺活动,董冬都会被推荐参加。

10岁那年,董冬崭露头角,获取滁州地区少儿歌曲比赛一等奖,少女董冬成为了县里颇有名气的童星。

至今,董冬都还记得自己当时的节目形式“载歌载舞,非常热闹”。

为了不辜负女儿的天赋,家里虽然经济困难,但疼爱女儿的父母仍然坚持从牙缝中挤出钱来,送董冬学习唱歌。

1992年夏天,董冬上中学时父亲因病撒手人寰。

她实在受不了亲人凄惨的,声嘶力竭的哭诉,尤其是目不忍睹母亲哭昏多次。

从此,兄妹几人在母亲的拉扯下艰难度日。

此后,母亲又由于积劳成疾加之精神上的打击,突然失聪了。

接着,董冬的二哥又因病去世。

在省城合肥的姑姑不忍心荒废了这棵好音乐苗子,将董冬接到身边,进入合肥第50中学上学,董冬的成绩始终优秀。

董冬的姑姑是个医生,年轻时也爱好文艺。

从灵巧懂事的董冬的身上,姑姑看到一股灵气,也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她决定让董冬实现自己未实现的音乐梦想。

幼时,董冬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去当兵,“我出生在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小的时候偶尔看到一个回家探亲的女兵,心里别提多羡慕了,非常向往部队”。

后来,有一位阿姨知道董冬的梦想后告诉董冬,在北京有个解放军艺术学院,是部队培养艺术人才的最高学府。

喜爱唱歌,梦想当兵的董冬有了目标。

姑姑家住在部队大院,院里有个业余演出队,经常在礼堂演节目。

于是,到礼堂看演出成为董冬最幸福的事。

为了能经常来看演出董冬找到礼堂工作人员,提出看一次演出就打扫一次礼堂门厅卫生。

天长日久,演员们喜欢上了这个可爱而又有些倔犟的女孩,见董冬在声乐方面颇有天赋,一些演员在排练时也把她带进礼堂或演出队排练厅,让她一起学习声乐知识和演唱技巧,不仅如此,董冬还特意请教于合肥音乐学院的一位老师,专门学习专业知识,“为了能考上军艺,那时可真的是非常勤奋地练歌”,董冬回忆说,   1997年,董冬如愿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大专班,“文化课全班第二,专业课在全班只是中等”。

接到通知书时,董冬别提多激动了,她心里不停地喊着“这是艺术殿堂,我终于考上了!”出身贫寒的董冬特别懂得发奋图强,懂得要出人头地,她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只有好好学习,才对得起关心自己疼爱着自己的亲人朋友。

进入心中神圣的音乐殿堂,董冬如饥似渴,她自知自己音乐底子不是很厚,于是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琴房度过的,如此刻苦,董冬的进步也很快,音乐系的老师们也非常喜欢这个勤奋好学,礼貌懂事的乖女孩。

李双江、章荷生,杨家洵等中国声乐界名家都为她的执著和刻苦感动,不时还为她“开心灶”,安排她参加学院的一些演出,让她在实践中摔打,提高。

每逢假期,董冬如不回家便会去打工,“我曾去打扫办公楼,做楼道的服务员”。

1998年,尚在军艺上学的董冬接到了母亲患严重肺痨病危的电报,在校读书的董冬心都碎了。

她坚决要求把母亲接到北京治疗。

当时,看到母亲大口地吐着鲜血,万分伤痛的董冬只能选择坚强,她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已经失去了爸爸不能再失去妈妈。

接诊的医生认为董冬母亲的病没有可能治好,向家属下达了放弃治疗的通知书。

倔强的董冬不想眼睁睁就看着母亲离去,她赖在医院里不走。

“医生跟我强调这是没 必要的,因为还有许多病人在等待。

有位专家级的医生生气了,可我也很生气”,董冬的倔强和孝心最终让医生答应试着继续治治看。

由于没有病床位,只能在一个类似仓库的地方加了一个病床,整整5天5夜,董冬就在学院与医院的路上辗转,奔波,当母亲睁开眼的那一霎那,医生们说:“真是奇迹。

董冬的孝心与坚持,把母亲从死亡线上拉回到自己的身边。

回想往日,董冬说那段时间最艰难,一边要求学一边想着要救母亲的命。

没有舞伴和观众的拉丁舞也同样精彩      生活中的董冬爱好较多,跑跑步,闲下来爱看一些人生哲理方面的书,戏剧,舞蹈是她唱歌以外的艺术特长。

“我喜欢学跳拉丁舞,肚皮舞,不仅可以健身,还对舞台表演有帮助。

”   几年前,原本有些舞蹈功底的董冬喜爱上了拉丁舞,“我一直觉得,拉丁舞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风情。

”确实,董冬是个拉丁舞发烧友,朋友赠她外号“拉丁军花”,董冬欣然接受此外号。

董冬尤其喜欢跳拉丁舞,心思细腻的她在舞蹈中觉察舞种不同,内涵意蕴也不同。

“恰恰,桑巴节奏感较强,激情四射,伦巴的缠绵韵味和浪漫情调和想像中的性感火辣迥然不同,而斗牛舞的雄壮音乐,豪放舞态,强悍而振奋的步伐……”一个人在家练习拉丁舞时,董冬非常坚持,一个基本动作经常要练上数百遍,尤其在练习伦巴时她更要放慢动作,着意去寻找足尖与地面缠绵的感觉。

时间长了,对着镜子苦跳拉丁舞,已经成为董冬的一种习惯。

董冬个性爽朗,脸上时常挂着笑,笑声总热烈得让人瞬间感受到她的快乐。

但是,爱笑的董冬也喜爱孤独,享受孤独成为董冬的一种习惯,她常笑着说自己孤独惯了。

作为独唱演员,董冬不仅喜欢在舞台上演唱,也喜欢一个人独处沉思,“我也喜欢舞台,但不是喜欢被人捧。

在我看来,用歌舞、音乐演绎去打动别人,才是一种精致而特别的语言和方式”。

每天忙碌而充实的董冬,无暇顾及“歌坛”的潮涨潮落,也从来不去奢望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如何才能走出自己的独特之路?这是她时常探索的问题,她相信,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就会前进一大步距离梦想就会越来越近,“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音乐,在艺术的道路上再接再厉,为官兵歌唱,为百姓歌唱!”这是董冬的心声。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