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是过去三十年中最成功的改革之一(上)】股份制

知识青年返城与国股份制

马国川(以下简称“马”)作被称“厉股份”济学你次提出股份制像是九八○年四至五月份。

厉以宁(以下简称“厉”)对。

当我作北京学济系副教授参加了央记处研究室和国劳动总局合召开劳动就业座谈会。

这会议上我次提出股份制

马什么要召开这样会议?你什么要提出股份制

厉这会议目是了就业问题

它有特殊历史背景就是九七八年十月召开“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要妥善安置知青回城和就业问题

历十多年上山下乡运动有无数知识青年从城市进入农村。

其实当初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重要原因就是城市就业压力很。

“左”思想指导下我国所有制形式曾片面追“二公”不顾生产力水平低、层次多特人地搞所有制形式升级渡轻视集体济消灭体济使所有制济形式越越向单发展。

这给我国济建设、劳动就业和人民生活带很多困难。

特别是“革”以这种困难和问题首先以劳动就业薄弱环节表现出。

因“革”期国民济停滞不前国有工商企业又因体制问题和政治原因长期人浮事冗员充塞无法容纳更多人员就业。

到九七九年回城知识青年约千七万。

马千七万?这是什么概念?

厉千七万回城青年再加上三二十万没有就业留城青年总数达到两千多万体上相当当国城镇人口十分。

马这压力够。

厉这么多人下子涌回城市压力就是就业问题

“待业青年”就是那候诞生新词汇比“失业”听。

马九十年代“下岗工人”词和八十年代初“待业青年”词样都是具有国特色名词。

厉那就业压力比因国企裁员造成“下岗工人”再就业压力要得多。

成千上万返城知识青年要政府分配就业而政府和企业又无法满足这么多待业人员要。

矛盾非常突出甚至出现了包围火车、包围市政府要工作群体事件。

因央召开劳动就业座谈会寻办法。

会上我就提出可以召集兴办些企业企业也可以通发行股票扩营以就业问题

马你观会议上没有什么响应者吧?会议期你写了首诗“隋代不循秦汉律明人不着宋人装。

陈规当变终须变留与儿孙评短长。

”这是不是有感而发?

厉我提议没有什么反响但我坚信“陈规当变终须变”。

所以三月共央专门召开“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我再次提出要实行股份制

这会议上提股份制人就多了光远、童林、冯兰瑞、蒋苇、董辅、王珏、赵履宽、鲍恩荣、胡志仁等学者都表示说股份制是办法。

但是股份制了其实并不致。

厉那是改革开放初期对西方济学不熟对配置理论也不熟实际上许多人仅仅把股份制作就业问题政策而没有认识到股份制将重新构造微观济基础。

但不可否认是呼唤国股份制上都是有功劳。

我记得那次会议由万里主持万里对股份制直是非常支持。

马那万里已从安徽调回北京担任国院副总理、共央记处记。

厉“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结束万里告诉北京市可以用股份制北京知识青年失业问题

市委记段君毅说可以我们考虑考虑。

了几月段君毅说不用了我们通银行贷款都已了。

其实这候股份制已开始农村出现萌芽。

共十届三全会我国农村某些社办企业扩生产能力发地采用了集入股、股份合作、股金分红办法使企业规模越搞越企业营充满活力。

农民通各种生产要素入股形成了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这就是股份制雏形。

当然还很不完善所以才要进行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造。

马是不是可以说是知识青年返城催生了国股份制

厉某种义上可以这样说。

“无心插柳柳成荫”知识青年返城带就业问题让我思考问题方法提出股份制但是提出股份制并非权宜策而是思考国济体制改革路径得出结论。

从九七八年开始我就和恩师罗志如先生开始撰写《二十世纪英国济 ――“英国病”研究》。

英国曾是庞殖民帝国由工业发达曾把己炫耀“世界工厂”。

但二十世纪初叶以它却逐渐衰弱患上了人们所说“英国病”。

其症状是停停走走济、通货膨胀、失业并发症与国际收支危机交织、收入分配与济效率矛盾、地方济发展不平衡性和地方分权日益严重趋势。

了确认其症状明其根预测其发展趋势我们研究了二十世纪以英国宏观济政策演变及其对英国济影响认“社会主义试验”、“国有化”、“计划化”都不是英国济走出困境根出路。

从那起我就把所有制问题放了首要位置。

我开始认识到所有制改革对社会主义济体制换具有关键义必须以新型所有制取代传统所有制

波三折国有企业改革

所有制改革当还提不到议事日程主要是讲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堪称国改革块难啃“硬骨头”。

厉是块啃了多少年“硬骨头”。

单纯从词汇上讲“改革”可以追溯到九五六年。

九五六年共八次全国代表会定对国“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但是这种济改革并没有理论科学论证而是按照领导人志进行。

毛泽东九五六年发表《论十关系》讲话把从苏引进高集计划济体制弊病归结管得太多统得死权力分集央以致只有央积极性而没有地方政府、企业和职工积极性造成了整济没有生机和活力局面。

毛泽东开出了“放权让利、调动积极性”这处方。

九五六年以二十多年里国“济体制改革”就是以毛泽东提出“放权让利”特别是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方针指导。

但是实践效并不理想。

厉也不可能达到理想效。

当领导人把“管得多、统得死”等现象看成是问题质企图保持行政性配置框架不变情况下用向地方政府分权办法“调动切积极因素”以只要把各方面积极性“调动”出将“人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济就会飞跃发展。

其实计划济用行政命令配置质定了要社会高集统由行政性分权造成分权型命令济体制既不合计划济这种要又因造成地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而与建立统市场市场济要南辕北辙再加上“革”混乱使国陷入了场灾难。

马是不是九七八年末开始了“扩企业主权”改革

厉“扩企业主权”改革仍然延续了向企业放权让利思路。

早是九七八年十月四川省选择了若干工厂进行试扩企业生产和销售超计划产品、提取和使用利润留成、任命企业下级干部等方面权力。

试效不错是央有关部委推广了这种扩权试验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八型国企率先扩企业主权试验。

九八○年已扩及到六千六多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占到全国预算工业产值60%、利润70%。

马这是不是说明了“扩企业主权”是有效?

厉开始确实是有效。

尤其是“扩权”开始几月因企业主权增了、物质刺激增强了显著提高了企业职工增产增收积极性。

但是人们发现工奖金发得越越多职工胃口越越高刺激效却越越。

其密并不深奥扩企业主权企业并没有建立套妥当企业制安排没有正确处理企业所有者、营者和般职工关系。

结是企业发放奖金、补贴等越越多而完成国下达生产和财计划情况却越越差。

马九七九年作蒋子龙发表了说《乔厂长上任记》社会上反映强烈群众争相传看。

有工人特买《人民学》七期送给厂长希望厂长像乔光朴那样领导工人干“四化”。

说塑造了企业改革型――乔光朴他断地把全厂近万名职工都推上考核、评议线把不称职人员撤离岗位并迅速提高了生产人员素质使全厂劳动生产率节节上升。

但是他搞厂际外交搞原材却因不满新兴“关系学”而败而归。

厉这是改革者悲剧。

因扩企业主权改革是治标不治并不足以使国有济单位成真正企业所以不能从根上改善企业营。

也正因如国有企业改革八十年代初期陷入了困境。

国有企业改革没有改观农村改革却见成效首《希望田野上》就描写了改革开放农村新形势唱响江南北。

厉八十年代初农村产承包责任制出现了明显成效以集体所有制主乡镇企业也蓬勃发展起。

进入九八三年要不要这基础上将改革向城市全面推进就成思考问题

邓平主张改革可以向城市推进。

怎么推进?些领导人提出“包进城包就灵”口要城市工商业全面推行企业承包制

短短两三月全国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承包制

其实前农村改革巨影响下企业改革当机制相对灵活企业特别是地方国营企业以及所谓“集体”企业已悄悄地开始试验了。

马地处偏僻隅、名不见传浙江省海盐衬衫厂成了这次改革明星。

海盐衬衫厂厂长步鑫生学习农村产承包责任制车实行了“产计酬制”。

当髦概括是“打破锅饭”该厂成浙江省先进企业步鑫生也成九八三年改革型。

“步鑫生神话”轰动全国据说通往海盐武原镇沙石路上车水马龙挤满了前“参观学习”人们。

但是九八八年因策失误和管理不善, 步鑫生被免海盐衬衫总厂厂长职。

国有企业理人光芒所以难以持久根原因国企改革核心命题直难以破。

市场化企业成长必须建立产权清晰前提下否则即便是天才型企业仍然难有作“步鑫生现象”无非是无数例证。

企业看实行了承包制企业开始短期对促使企业增产增收有很强刺激作用但是问题逐渐暴露出承包基数因没有客观科学标准导致企业“苦乐不”承包办法刺激了短期行等结导致了济秩序混乱和物价上涨。

面对这种情况央定停止城市推行工商承包制加快“利改税”。

马“利改税”是国有企业改革三阶段?

厉可以这样说吧。

广泛调研究发现世界其他国除苏东国外国有企业对国不交利润而是交所得税。

国制定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按所得税法依法交税利多多交利少少交没有不交。

由我们改成利改税或称以利代税制。

但因财政担不可能把税率定得很低只定了世界上高税率55%企业很不满。

而且即便是余下5%也不能完全留给企业否则财政还是活不了。

因还要通企业与国谈判给国交笔利起名叫“利润调节税”实际上是利多多交利少少交绝多数给了国企业积极性不可能高。

由其他方面改革没有到位仅仅“利改税”仍然没有实现企业盈亏、主营和平等竞争。

搞了四年结连续二十多月企业上交财政任完不成。

九八六年底财政收入上不企业交不上税。

股份制试夭折。

国有企业改革波折也使得股份制思路开始受到重视了吧?

厉谈不上重视但是呼吁下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改革方案开始出现。

九八四年我安徽马鞍山市所作《关城市济学几问题》报告直接论述了国所有制改革问题包括企业发行股票、职工入股、组建公司集团、居民成投者和创业者等设想。

从那起我直坚持认所有制改革是国济体制改革关键。

九八四年前世界银行国济考察团也向国政府递交了份多卷调研报告对国存济问题和可选方案提出系统见。

报告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根问题建立国和企业恰当关系。

了做到这可以将国有企业财产划分股份分散给若干不公有机构如政府、银行、养老金基金、保险公司、其他企业等持有以将国有企业改造成公司制企业

股份制企业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马这年召开共十二届三全会通了《共央关济体制改革定》提出要突破把计划济商品济对立起传统观念明确提出“有计划商品济”概念。

提出改革重从农村向城市而城市改革重就是国有企业

厉什么把国有企业改革作城市改革重?因这期非国有部门活力提高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作国民济支柱国有企业改革却远远落面。

国有济很程上仍然保留着计划济下形成企业制效率没有多少提高生产增长仍然主要依靠量能投入特别是投支撑。

而仅仅“扩企业主权”不能建立有效产权约束和市场竞争约束企业财预算约束反而更趋软化作国民济支柱部门国有济量“失血”。

国有企业改革世界银行方案没有被采纳。

厉当世界银行建议国采用休克疗法通放开价格方式进行改革

“二战”西德济部长路德维希・艾哈德夜废除了价格管制让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取得了良效。

但是我们北学者认国情况和西德不样西德放开价格可能有效因它是私有济国公有济放开价格可能就没有效所以国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革首先把微观基础调整。

马也就是说先要突破单所有制形式而不是先放开价格。

厉如先放开价格废除命令式体制从直接控制向接控制以是否就具备了市场运行充分条件?我认并非如因商品价格以生产要素价格基础生产要素价格又以所有权基础所以价格说到底是市场当事人让所有权交易条件。

没有有效所有权结构就不可能有对企业和消费者都有有效财产权利关系约束也就不可能有真正合理价格体系。

企业承包制也出现了系列问题

了提高利润多分成有承包者采取了杀鸡取卵办法设备该维修不维修拼设备;该提折旧不提折旧或者少提折旧把折旧变成利润使国有产流失企业设备造成损害表现上缴利润和财政增收实际是企业存量产承包者所得是挖财政墙角挖国有产墙角。

这种情况下我就提出仅仅从所有权和营权分离角对企业营权进行改革已不行了必须深入到企业所有权改革深入到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改革改革方向就是实行股份制

马你亮出了己观虽然看似与九八○年提出股份制但是你已把股份制看成了改革方向。

厉名而实异。

九八○年是问题手段到八十年代期我就明确说实行股份制改革方向。

九八五年德国称“五贤人委员会”访华代表团由“五贤人委员会”主席施耐德首会见国院领导国院领导曾咨询他们对国国企改革建议德国专当没明确表态说研究不够等思考成熟再回答这问题

二年他们真了住钓鱼台任国体改委副主任安志谈这事他们明确提出发展股份制是种形式既可以保持国有企业国有性质又有可能避免国企政企不分积弊哪怕是国股份很但它套操作办法可避免政企不分问题

九八五至九八六年当政府领导提出“价税财配套改革”不少“整体协调改革”论者参加了改革方案设计。

而你对这方案明确表示反对。

厉当国院关价格改革定要出台了要放开价格呼声很高国院主要责人派国体改委副主任安志征我见。

我直言国济改革失败可能是由价格改革失败而国济改革成功则必须取所有制改革成功。

马这观你九八六年五月北京学“五四”科学研讨会上也讲。

厉听众有上千人吧我仍然坚持己观并且对价格改革所有制改革进行了比较。

两年以九八八年因价格闯关而引发抢购风潮初步证实了我论断。

九八六年你已担任北京学济管理系主任你见与当策层和学术界主导观有分歧。

厉“革”前我到湖北江陵县参加“四清运动”写首诗其有句 “布衣莫问官场事”。

系主任不是官我也从不想当官只想做学者坚持己认真思考得出研究结论。

这候谈股份制九八○年就不样了九八○年谈股份制主要是就业问题到了九八六年就是整国改革思路问题

马而你人思想是以贯认股份制是国济体制改革方向。

厉对。

但是当不提啊人们思想不能接受啊。

马当社会上反对股份制声音仍然很。

甚至有人说“厉股份”实际上是“明修国企改革栈道暗私有化陈仓”。

厉压力很总起说反对多、赞少。

不少人认股份化就是私有化。

这帽子当是很吓人。

即使是济学界人士也对股份制性质有顾虑。

不少人反对股份制提出各不见。

如有学者针对利用股份制可以克国有企业短期行观提出全民所有制并非必然产生企业短期行克短期行也不必采用股份制办法;有学者搞活企业角认股份制与搞活企业没有必然系;有学者针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会产生系列弊端如扩社会不平等感、助长投机心理以及新不正风开辟门路等问题提出股份制绝不是什么公有制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股份制就会变公有私有;有学者则对股份制提出己不见认国有企业可以推行股份制但不应该推行股份化。

还有学者担心推行股份制企业并不定能够使产权明确不能制止企业短期行和浪费等等。

当然也有学者引进现代公司制改造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采用“股份制”可是许多人对到底什么是股份制不甚了了。

他们心目“股份制”就是保持国有国有股份制”而对现代公司制性质特征与基架构并不甚了了。

马从八十年代期理论界开始了关股份制激烈争论。

厉 争论焦集股份制是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目标这方向问题上。

这场激烈争论我是积极主张以股份制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和方向。

我当就明确提出股份制身没有什么社会性质其性质取投者性质二者关系如形式与容关系样。

股份制是种合商品济发展企业组织形式并不是主义制所特有社会主义实行股份制并不味着改变企业公有制性质而是以新型公有制代替传统公有制。

九八六年九月我《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我国所有制改革设想》从理论上详细地讨论了我国改革所有制体系以及股份公司构造。

以我系列著述不断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声疾呼。

九八六年你多次论述股份制从你享有了“厉股份”称。

厉张劲夫看了我把我推荐给国院主要责人说北京学有新思路。

九八六年十月我随胡启立到四川考察想那里搞股份制试。

当四川省委记杨汝岱很支持。

什么选四川呢就是因那里国有企业多。

但是我们从四川回才两月耀邦志辞了总记职股份制改革设想也就不了了。

马实际上把四川作股份制试方案途夭折了。

厉夭折了。

前不久杨汝岱还讲如当初听了厉以宁建议四川把股份制搞起那么四川就不会是现这样子。

但是当耀邦志都下台了谁还敢搞呢?耀邦是支持股份制以四川试搞股份制也是耀邦支持。

但是耀邦下台就不再提了。

九八七年五月份承包制正式出台了。

又选择了承包制

企业改革就向了承包制

承包制是作股份制替代方案提出股份制原也有试验但是股份制已被批“由化”就开始试验承包制

马什么又选择了承包制呢?

厉虽然看到了承包制问题但是又认这些问题是可以克。

如认企业“苦乐不”问题可以通基数平化克用延长承包期办法抑制短期行等等。

九八七年掀起了企业承包二次高潮。

九八七年底型企业有80%实行了承包制

马这候出现了另改革型马胜利被称“国企业承包人”。

他先获得“五”劳动奖、全国优秀企业等四多荣誉称奖状、证填满七箱子。

九八七年马胜利跨越全国二十省市承包造纸厂组建“国马胜利纸业集团”。

九八八年由扩张速快纸业集团效益出现面积滑坡马胜利终被免职。

厉周冠五也是改革风云人物他以“承包制”和规模并购而成国企业改革先锋。

周冠五严格管理激发工人积极性改革似乎夜成功。

改革前三年首钢利润净额年增长5%上缴国利润年增长3%到九八九年首钢实现利润年增长依然保持35%是当全球钢铁公司年利润增长率二四倍。

首钢业绩足以让全国产生幻觉以国企痼疾部管理无序和主权不足只要这两问题它们是完全可以产权不变革前提下完成改造。

但是到九九五年首钢因扩张而陷入困境领导班子也出现了问题周冠五被免职。

从步鑫生到马胜利再到周冠五这些改革人物从辉煌走向黯淡是偶然吗?

厉当然不是偶然。

各种看似不人因素背国有企业选择改革路径是他们终失败根。

承包制作种制安排具有质性缺陷即它把部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取权交给承包者以企业产权界定不是清晰了而是更模糊了发包者与承包者利益冲突加剧双方侵权行更容易发生。

承包制没有也不可能使企业获得充分主营权也不可能实现政企分开和企业平等竞争。

它不但没有改革现行体制反而定程上固化了现行体制加了改革难。

马多年国企改革因试图绕开产权这核心命题无数企业沉沙折戟。

厉想绕但是绕不。

当全国对企业改革有几种不看法。

种是以杨培新代表观认承包制企业改革目标模式;二种是主张企业应该向股份制发展从承包制走向股份制;三种主张实行租赁制;四种主张实行产营。

我是二种观代表。

马杨培新有绰就是“杨承包”他认承包制企业改革唯出路承包制企业改革目标模式他公开喊承包制万岁直到九九年他还说承包制企业发达必由路。

承包制问题它不动产权怎么问题?事实再说明不了问题

承包制改革对激活国有企业仍然没有产生根性影响。

而且与如日初升朝气蓬勃民营济相比刚形成反差国有企业每况愈下。

到九九○年不仅没把企业利润包上反而全面承包下盈亏成了“三三制”以前国企80%盈利亏损只有0%但承包制变成了三分盈利三分亏损三分虚盈实亏即三分二没利润可包了。

承包制问题股份制不让搞就回到价格改革

九八八年五月央主要领导人提出要不怕风险用五年左右物价、工问题

厉当央已心进行价格改革

六月日国院总理李鹏南海接见了五济学有我、吴敬琏、王珏、张卓元、吴树青。

我预见到可能要发生通货膨胀会上提出防止人们提取存款五项措施提高利率、发行国有企业股票、卖企业、有偿让土地使用权、发行黄金保值储蓄券。

外还可以把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改造股份银行有计划放开城镇户口。

马这些措施部分没有得到采纳?

厉没有。

九八八年放价格还没放就乱了抢购了所以暂停了开始治理整顿。

九八九年重又提准备再讨论这赞成股份制人就多了谁想到又碰到了政治风波又停了。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