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品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学习之中。发挥有利的环境资源、教育手段、共建平台帮助幼儿形成良好品德行为。

【关键词】品德教育优化环境主题活动共建平台。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85—01幼儿期形成的品德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是幼教工作者探询的问题,以下是开展幼儿品德教育的几点实践与探索:

一、善于抓住契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平常琐碎,要善于利用环境中的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为幼儿良好品行打下坚实基础。如:孩子进餐常会撒落饭菜,教师可带领他们参观食堂工作人员匆忙繁琐的劳作;帮忙食堂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摘豆角、剥大蒜、和面团等)。饭后,幼儿轮流当值日生,协助保育员整理班级,这些活动能挑战孩子们劳动的耐心,又能亲身体会劳动的不易。在观察与实践中,产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情感。

二、 充分利用各类活动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园设计组织的活动,应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道理,接受熏陶,从而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1.利用升旗仪式活动,进行品德教育。周一升旗仪式是大家期待的集中大活动。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可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爱国爱家、勇敢上进、健康环保、感恩诚实等方面的品德教育。升旗活动的流程丰富、可视性强,包含“升旗仪式”“小小播报员”“才艺表演”“星宝宝授冠”等。这些活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舞台,能使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培养大方开朗、自信勇敢的品格。

2.利用角色游戏进行品德教育。角色游戏是孩子们模仿成人进行社会性交往的活动,游戏中可深入渗透品德教育。如:“营业员”热情招待客人;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司机”开车靠右行;“小交警”严格执法;“银行”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正确记录;“顾客”有序存取钱等。角色游戏能潜移默化的让幼儿既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又能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3.利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进行品德教育德育内容可根据班级幼儿的个性特点,有计划实施的主题教育活动,确保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如:“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三月十二”的“爱护小树苗”教育;“九九”重阳节是“敬爱老人”的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不同领域相关内容渗透实施,让孩子的作品参与到主题墙布置中,能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

三、优化教育环境,注重品德教育的隐性渗透

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良好环境能让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萌发良好的情感,这是实施品德教育特别关注的问题。如:活动区入口处粘贴的鞋子图标就表示这区能进这几个人;工作盘和柜子边上都贴有相同的图标幼儿根据图标能为工作盘找“家”。环境中的图标,巧妙使其与孩子对话,无声提示孩子遵守操作的规则和秩序。班中的主题墙与活动区,都是进行德育良好媒介。如:“值日生”记录栏,提示孩子们早到、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寝室的楼梯侧面上写着:“说话轻轻、走路轻轻”等文字,提醒幼儿养成有序安静入眠的习惯。生物角拥有各种花卉和小动物,孩子不仅享受了自然带来情趣,也参加浇水、洗涤器皿、喂养小动物等劳动,培养幼儿劳作意识和珍爱生命情感。

四、以家庭、学校、社区共建为平台,拓展了德育范围。

幼儿德育工作应延伸到家庭、社区,使德育途径由单一化转变为幼儿园、家庭、社会三结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共同创设幼儿发展的最优化平台。“请进来”活动可邀请家长一起收集素材,布置班级的“主题墙”,让墙壁成为德育的有效阵地;邀请交警叔叔、消防大队的官兵为孩子讲解交通知识和火灾自救方法;邀请家长(牙科医生)来园给孩子们讲解预防龋齿知识等。“走出去”活动中,把德育的课堂放到社区共建单位,如:带领幼儿祭扫烈士墓、参观周边菜场、邮局、图书馆、超市等地,把社区资源作为品德教育的内容,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成为社会一份子的快乐与责任。

通过幼儿品德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品德教育渗透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渗透幼儿与同伴与成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树木只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才能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品德幼儿探索实践。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