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骏:平生无意求虚名 惟尽百年赤子情_虚名

经著名记者黄开堂好友的介绍,我们走进了夏家骏家里,所感受到的是一种贴心、平和与亲近的感受。

室内柔和的灯光,墙上几幅夏氏书法,细细品味其书饱满圆润、敦厚质朴、流畅洒脱、不拘一格、气势磅礴。

夏教授一边同我们说着话,一边从上衣口袋里拿一打白纸条,再拿起一个小黑包,将里面的烟丝均匀地撒在白纸条上,然后熟练地卷起来点燃后深深地吸了一口。

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嗜好之一。

书香世家 砥行磨名      夏家骏有过苦难的底层亲历。

他祖籍湖南省龙山县,土家族。

父亲夏次叔是中共地下党员,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到法国留学,后担任国民党李宗仁的机要秘书。

1937年,夏家骏出生在广西桂林。

是年10月,父亲李宗仁同机飞往徐州。

几个月后家里接到李宗仁的通知,称父亲在台儿庄战役中失踪。

母亲心里明白,丈夫是因地下党员的身份暴露而遭到国民党暗杀。

1943年,日军轰炸桂林,老家来人把他们全家一起接回湖南。

可好景不长,夏家骏九岁时母亲去世。

亲戚给的供给逐渐减少,到兵荒马乱的时候就断了粮。

为了维持生计,他挖过葛根,还帮人家挑过柴火、盐,也卖过烟丝,打过草鞋,烧过炭。

他们3个孩子平日的生活就靠吃葛粑粑(葛根粉)、麦子、南瓜叶子、山上的野果子,或者捞捞虾,抓点黄鳝维持。

新中国成立后,夏家骏以孤儿的身份被送到县里的“小学教师培训班”,因为个子矮小没有分配到工作。

后来他又被推荐到龙山县一中念初中,两年后考上吉首民族中学念高中。

夏家骏成绩一直很优秀,但是因为父亲的政治身份不清,而且“失踪”的问题,没有大学肯录取他。

无奈之下,他到远在北京的三姨家寄宿。

自己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说明情况,居然很快得到答复,解决了户籍问题。

1957年,他半工半读,考上了南开大学历史系

毕业后免试被录取为研究生,师从历史学家郑天挺,研究明清史。

1963年,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毕业时,夏家骏父亲的身世问题被取消了研究生资格。

他宁愿下放也不肯妥协,最终以大学生的身份分配到齐齐哈尔的农村当中学教师,不发毕业证书。

其后几经辗转,1986年,他调入中国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培养了我的可塑性,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治学方法。

写研究报告时我知道该如何查阅资料和工具书。

夏家骏谈到了自己在学习上总结的经验令他受益匪浅。

”   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写过《纸老虎现形记》和一些文史论文。

1974年,他出版了一本《清代中叶白莲教起义》;后又出版了《清朝史话》、《中国人与酒》和《廉海钩沉》等书;2006年写出了《古廉吏杂评》和回忆录第二卷的一部分。

还有《乾隆削冗评议》、《乾隆惩贪述评》等百余篇论文。

他还参加了《中国官制史》、《中国法律史大辞书》、《清化法制史》等史著的撰写。

1983年,夏家骏决定把清朝黑龙江历史档案精选标点出版

夏家骏从当年2月份开始,一个人埋头苦干起来,精选材料、复印、标点、总结,到同年12月31日成稿出版

这本书共638万字,按出版学界预计需要10年时间才能完成,他只用了不足一年就完成了。

中央第一历史档案馆得知后盛邀夏家骏前去工作。

为民请命 动力源泉      成为文学家,作品流芳百世使“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夏家骏青年时代的梦想。

造化弄人,他高考进了南开大学历史系,后转入法学史专业。

1987年之后,他先后当选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

多年来,夏家骏凭借自己的多重身份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特权”以及对法律的深刻研究,二十年来办了不少“为民请命”的实事。

2004年年初,夏家骏致信温家宝总理,反映黑龙江省鸡西市长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鸡西反复造假欺瞒中央,总理3次批示追查真相”的新闻使他名扬全国。

“夏青天”的誉称从此不胫而走。

这也使他家变成了“上访接待站”。

他提到:“我经常被人堵被窝,我的手机、家里电话,几乎24小时都会有响声,半夜接到电报也是常事。

我也没有想到,这些素不相识的人总是能与我联系上。

”   近20年的从政生涯,夏家骏真正做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这本是一名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应尽的职责,可一路走来却异常艰辛。

“接办”案子多了,威胁恐吓随之而来。

夏家骏叹了口气:“不少中层领导干部不了解最基层实际情况,并且参与说假话。

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然而对人民却是慈悲心肠,有时候他到医院看病,看到无钱住院的农民,他常慷慨解囊,给予支持,为其买药,有一次资助一位患者10万余元。

有时候上访的人赶到中午来了,如果正赶上吃饭,他也会请上访者一起同桌吃饭,边吃边谈。

然而他自己却非常节俭,他吃饭从不讲究,有时候三块钱一盒的炒面也会令他满足。

夏家骏最初为百姓呼吁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会得到如此之多的回报。

在他爱人因白血病住院的一年时间里,工人、农民、军人、医疗干部队纷至沓来,研究病情。

沂蒙山区的农民听说蝎子能治这种病,几经辗转送来一大编织袋活蝎子。

尤其是医学界的工作人员,仅北京的血液病专家就来了10多位。

其他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湖南、天津、河北、江西、陕西、江苏各省的血液病专家和民间医生都来了,人数有40多位。

他们千里迢迢专程跑来,有的送来了特效药物,有的拿出了祖传秘方,一些民间组织也纷纷赶来帮忙,这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感动之余,夏家骏多次表示:“凡是为人民服务的人,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才不会忘记你,热爱人民的子弟,人民同样会给这样的子弟以爱,越这样得到人民的爱,就越应该为人民服务。

”因此,在这种精神动力支持下,无论接办任何案件,他从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无论困难多大,就是遭到阻拦也不会放弃把该反映的社情民意反映出来。

“要做事就要有股子‘牛’劲,我爱人的病虽然不治而亡,但我在精神上受到了鼓励。

夏家骏表示,“哪一天我从常委退下了,成为一个地道的布衣,该管的事我还是要管。

我既不怕别人公开整我,也不怕别人给我暗中下绊。

是好是坏,让历史去检验,让历史去评说。

”说这番话时,他眉宇间流露出的气息让人清晰地感觉到他身上的正气和豁达。

志趣高雅 胸怀大志      夏家骏敢于谏言已是名声在外。

事实上,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有很高的书法造诣。

他最初学欧阳询的字体,后来习颜真卿、赵孟�的字体也写得出神入化。

他的书法气势磅礴,流畅浑厚,显示了雄浑有力的功底,既有笔走龙蛇之气,又有气吞山河之慨。

楷书、魏碑、草书、篆字都练得炉火纯青。

夏家骏还创造了“鳞书”,写“雪”字有雪花,写“虎”字有虎纹,写“龙”字有鳞片。

他写的双重书,字与字间浓淡相融,楷草同品;抑或是中英文相间,中西合璧。

在齐齐哈尔下放期间,他的钢笔丢了,他连写三张寻物启事都被人揭走。

直到多年以后重返故地,老领导杨荣本就取出一张说:“这张是我收藏的”。

夏家骏常常说,书法上的成就是他意外的收获,当他心情烦闷的时候,他就喜欢用练书法来发泄一下感情,结果竟然练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虽然他把书法当作业余爱好,却在国内国际获得一致好评。

有领导评价,他是“天下第一草”,日本友人说他是“天才的书法家。

”   如今,夏家骏年事已高,按规定应该退休了。

他常对人讲、自己原来是匹野马,国家给予了他很多,他是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享有者之一。

一旦退下来,他一定要在学术上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可以在任何学科再登一个台阶。

夏家骏的生活是充满了情趣的。

他非常喜欢唱歌,提到歌曲他如数家珍,一口气能说出几十首。

通俗、民族、美声样样俱全,他嗓音很好,而且音域广阔,低音能唱下去,高音也能唱上去,他还能演唱《我的太阳》、《天堂》等高难度的歌曲。

他也曾有过将来闲暇的时候录制一张个人专辑的设想。

他对自己的晚年生活充满憧憬,“我可以写杂文,写游记,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

写字唱歌,度过快乐的晚年,有可能还将度过一段浪漫的美好时光。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