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乳腺导管镜对无肿块乳头溢液的诊治价值

作者;顾懿帆,王励,周鸣,王学志。

[摘要] 目的 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对无肿块乳头溢液患者检查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2001年12月~2005年12月对无肿块乳头溢液患者200例进行乳腺导管检查。其中,手术患者术后行病理检查观察其诊断符合率;非手术患者病变乳管进行介入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乳管镜下见乳管未见异常20例,乳管炎13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导管乳头状瘤36例,导管乳头状瘤病10例,乳腺恶性肿瘤1例,病理符合率81.25%。非手术患者短期随访大部分病人乳头溢液消失,复发率48.03%。结论 纤维乳腺导管镜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作为乳头溢液患者的常规检查。 [关键词] 乳管镜;乳溢pared with pathology,the correspondency rate of the diagnosis was 81.25%.After intervening treatment,mostly nipple discharge was disappeared during short time,but the relapse rate is 48.03%.Conclusion FDS may be used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ipple discharge and will become a regular examination. [Key words] endoscopy;galactorrhea 乳头溢液乳腺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除全身性疾病、垂体肿瘤和药物等原因外,多数为乳腺本身疾病所引起。自纤维乳管镜(fiberoptic duct endoscopy,FDS)问世以来,因其操作简便、创伤性小、能直观乳管内的病变,被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我院2001年12月~2005年12月对200例无肿块乳头溢液患者行纤维乳管检查。现总结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2月~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乳头溢液患者200例,经临床体检、B超、钼靶均未发现肿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80岁,平均43.5岁。双侧溢液50例(25%),右侧溢液82例 (41%),左侧溢液68例(34%);血性溢液16例(8%),乳汁样溢液72例(36%),混浊溢液34例(17%),浆液性溢液46例(23%),透明溢液12例(6%)。 1.2 设备 (1)日本Fujikara公司提供的纤维乳管镜(FVA—3000)及辅助设备,由冷光源、影像显视器、影像记录器和光导纤维(内视镜)组成。乳管镜内视镜子直径0.72mm。另配有Bowmamn眼科泪管探条,用来扩张乳腺导管。(2)冲洗液:生理盐水30ml+利多卡因+庆大霉素8万u。 1.3 检查方法 乳房皮肤常规消毒铺巾,用Bowmamn眼科泪管探条自细至粗地对有异常分泌的乳管开口部进行逐步扩张。以乳管开口部扩张至0.6~0.8m为宜。插入乳管镜内视镜,助手沿乳管镜内置的倒水孔用注射器通过专用连接皮条开始注入冲洗液,压力宜适中;待充盈较满意后可见到管腔,此时慢慢地向深部插入,适当将乳头提起,至乳管分叉处时,可通过左手调整乳腺乳头位置,而右手调节乳管镜的方向,协调完成。FDS检查过程中主要观察管壁是否毛糙,局部有无不规则隆起,管腔是否通畅,局部是否有狭窄或闭塞。发现异常的增生性病变的形状,包括病变的大小、形状、色彩、数量有无坏死和出血,肿块占整个管腔的比例等,同时确认病变乳管开口方向,距离乳头的距离,深度和体表投影,检查完毕后,排除乳管内的生理盐水和空气,乳头涂以抗生素软膏,当日禁浴。 对于乳管镜问题病灶,均行包括病变导管在内的乳腺区段切除术,术后行病理检查,观察其诊断符合率,恶性者进一步手术。其余患者,在检查的同时用含庆大霉素的冲洗液对病变乳管进行冲洗治疗,随访观察疗效。 2 结果 本组200例患者,均操作成功,无乳管破裂及局部感染。乳管未见异常20例(10%),乳管炎132例(66%)。共152例乳管进行冲洗,随访3~48个月,平均25.5个月。短期内大部分病人乳头溢液消失,但73例(占48.03%)再次出现乳头溢液乳管镜下问题病灶共48例(24%),均行包括病变导管在内的乳腺区段切除术,术后行病理检查,恶性者进一步手术。病例诊断情况,见表1。

表1 48例FDS下问题病灶的病理诊断情况 (例)。

由表1可知,FDS诊断乳头溢液病理相比,符合率为81.25%(39/48)。 2.1 正常乳管的FDS表现 乳管可分为乳头乳管、主乳管、分支乳管、末梢乳管。从乳管1~2cm开始逐级分支,依次称为Ⅰ~Ⅳ级分支。正常的乳管管壁光滑,表面光亮,可稍带粉红色,毛细血管清晰可见,管腔通畅,无絮状分泌物,主乳管部似轮状摺,乳管分叉处锐利。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