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后鼻腔粘连的探讨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鼻内镜手术粘连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方法 从136例ESS手术患者完整资料中,筛选出15例术后鼻腔粘连病例,对此组病例进行分析并与无粘连的121例比较。 结果 粘连的15例中,中鼻甲鼻腔外侧壁粘连10例;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5例。 结论 手术中对应创面距离过小、换药不及时和粘连后处理不当是造成鼻腔粘连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鼻内镜鼻腔粘连鼻窦炎;并发症。

内镜技术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且治愈率达到90%以上,所以近几年来被临床广泛采用,但鼻内镜手术后可发生鼻腔粘连。本文就经鼻内镜治疗的13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鼻腔粘连的原因,对疗效的影响及处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36例,随访6个月~1年,其中男91例,女45例,年龄18~79岁,平均33.2岁。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型分期及鼻内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海口),136例中Ⅰ型74例,Ⅰ型Ⅰ期24例,Ⅰ型Ⅱ期37例,Ⅰ型Ⅲ期13例;Ⅱ型44例,Ⅱ型Ⅰ期20例,Ⅱ型Ⅱ期18例,Ⅱ型Ⅲ期6例;Ⅲ型18例。

1.2 方法与结果 12例患者因精神紧张和体质较差采取全身麻醉外,其余124例均选择局部麻醉。均采取Messer术式。本组病例中,15例(17侧),其 中2例发生双侧粘连,经局部换药解除粘连10例(12侧),粘连愈合5例(5侧)。

15例(17侧)粘连患者中,11例(13侧)发生在中鼻甲鼻腔外侧壁;4例发生在鼻中隔与下鼻甲。所有粘连病例中,均可见对应部位的黏膜损伤。

2 讨论。

鼻腔粘连是鼻内镜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率6%~7%[1],本组病例的发生率为11%。粘连发生的原因相当复杂,与鼻腔狭窄、黏膜愈合功能不良,术腔感染及内及肉芽组织过度增生,术后中鼻甲漂移、换药不及时和处理不当等均有关联,手术技能、鼻内镜光和热的损害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本组病例粘连发生部位主要在中鼻甲与鼻外侧壁和鼻中隔与下鼻甲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