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分血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常用成分血。

成分血以其高纯度、高活性的生物性能;高疗效、低风险的临床效果,为某些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但由于诸多因素,某些医疗单位的成分输血比例仍然较低,为此将常用成分血的性能及临床应用做如下简述,以便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 红细胞制剂(去除白细胞)。

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年轻红细胞冰冻红细胞、辐照红细胞,另有重组血(“O”红细胞洗涤3~4次后配AB血浆)、转型红细胞

1.1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添加剂红细胞)。

1.1.1 特性 (1)容量小,不会引起循环超负荷的危险;(2)抗原性弱,输血反应少,输注安全;因去除了白细胞血浆,避免了因输入HLA(人类白细胞抗原)血浆蛋白造成的抗原抗体反应。

1.1.2 适应证 (1)同时需要纠正贫血和血容量不足的病人;(2)各年龄段各种血容量正常的急慢性贫血的病人;(3)体外循环及器官移植(前者配比同单位的新鲜冰冻血浆)。

1.1.3 输注方法 同原全血输注

1.2 洗涤红细胞

1.2.1 特性 (1)洗去了细胞碎屑、细胞衍生物以及剩余的血浆蛋白、纤维蛋白聚积物、K+离子。其纯度高,不会增加代谢负担。(2)洗涤过程中破坏了原本的密闭系统,宜在24h内尽快输注

1.2.2 适应证 (1)肝、肾功能不全及高血钾;(2)自身免疫性溶贫患者、阵发性睡眠性白红蛋白尿需输血者;(3)有输血或输血浆过敏反应史的患者。

1.2.3 输注方法 同红细胞悬液

2 血小板输注(机采)。

有新鲜液体保存血小板冰冻血小板

2.1 特性 (1)纯度高:红、白细胞污染少、同型输注不必配血;(2)单个供血者,便于血小板配型;且不易导致同种免疫所致的输注无效;(3)量足,一个治疗量为2.5~3.0×1011个血小板;(4)静置易聚集,过度撞击又易激活致凝集;(5)深低温保存血小板的生物特性;生物活性明显增强:由于深低温保存与解冻过程中,血小板膜生物性改变,使得胞内Ca2+升高,从而激活内源性Ca2+介导的蛋白水解酶作用于膜的小管系统,使其重新分布,从而激活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一方面是膜表面活性物质显露,其黏附受体结合能力极大地增强,从而使止血效果增强,另一方面是新的GPIb减少亚群的产生,其结合V因子的能力比新鲜液态血小板高出5倍以上,促凝血活性明显增强。

2.2 适应证。

2.2.1 治疗性输注 (1)PC计数低于20×109/L伴有自发性出血者;(2)PC计数不低而功能异常引起严重出血者;(3)大量失血,严重丢失,又大量补液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PC计数低于50×109/L)伴有出血者。

2.2.2 预防性输注 仅限于有潜在出血危险的病人:(1)PC计数低于20×109/L,虽无出血,但有发热和感染以及存在潜在出血部位者;(2)PC计数低于5×109/L(易发生脑出血);(3)血小板减少病人要做腰穿、硬膜外麻醉,经皮导管植入、经支气管活检、腹部手术;PC计数应提升到100×109/L。

2.3 禁忌证 (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促进血栓形成而加重病情;(2)输血后紫癜:输注血小板非但无效且输入未做抗原检测的PIA阳性的血小板,会加重病情。若确实需要,应在血浆置换的基础上使血小板抗体水平下降后“配型”输注;(3)冰冻血小板因为其防冻保护剂二甲基亚砜的代谢是从呼吸道和肾脏排泄,所以呼吸功能、肾脏功能不全者慎用,以免积蓄中毒。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