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女儿叫公主还是格格 [皇帝的女儿为何叫公主?]

公主”这个名词是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就有的。

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

意思是说,周天子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婚的,而是请和自己同姓的诸侯作为长辈来主婚

诸侯的最高爵位是“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天子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

在先秦时代,诸侯之女也称“公主”。

《史记・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古书也常常将公主简称为“主”。

到了汉代,公主成了皇帝女儿的专用词,诸侯之女改称“翁主”或“王主”。

颜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下》中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

亦曰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

”汉以后,翁主王主的称号就废弃了。

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姐姐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为大长公主,加上“大”、“长”的字样是表示尊崇。

东汉时期,公主一般是“县公主”,如光武帝的女儿舞阳公主、涅阳公主等等,舞阳和涅阳都是县名;晋朝的公主则是“郡公主”,因为公主封号之前是郡名,如晋武帝的女儿为平阳公主

这样的“县公主”和“郡公主”也可以简称为“县主”和“郡主”,所以两汉至晋的县主郡主都是皇帝女儿

隋唐时期,太子和诸王的女儿也封郡、县,但不能称为公主,太子的女儿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明清两代亲王的女儿郡主,郡王的女儿县主

到了清代,皇帝女儿的“公主”称谓又有不同。

凡皇后所生,称“固伦公主”,妃嫔所生,称“和硕公主”。

固伦”、“和硕”是满语,意思是“国、至、尊”、“一方”。

“格格”也是满语,意为“小姐”,是清朝对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