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43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周围面瘫疗效

方法:选取85例周围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2例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组43例在此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低于观察组的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周围面瘫针刺艾灸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8—0065—01   周围面瘫是指患者面部表情肌功能障碍,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动作丧失。

中医也称“口僻”。

临床常采用针刺单独治疗周围面瘫,效果尚可。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周围面瘫患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5例周围面瘫患者,排除中枢性面瘫患者、外伤性面瘫患者、疱疹型面瘫患者以及风热症面瘫,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原发疾病患者,剔除符合标准但未实施治疗或不依从试验方案规定的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387±126)岁;左侧面瘫22例,右侧面瘫20例,病程1~5d;观察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79±132)岁,左侧面瘫22例,右侧面瘫21例,病程1~5d。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口服他巴唑(北京市燕京药业有限公司),30g/d,肌注维生素B12(山西利丰华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50μg/次,1次/d;维生素B1(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50mg/次,1次/d。

同时减少室外活动,避免吹冷风及冷水洗脸。

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使用“华佗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规格030mm×25mm),在主穴阳白平刺10mm,地仓向颊车方向斜刺15~25mm、攒竹向鱼腰平刺10mm、四白微向下斜刺10~15mm,下关直刺10~15mm、迎香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10mm,留针30min,每日1次,连续2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在针刺后,同样穴位进行艾灸,使用药用艾条(“五年陈艾”,南阳百草堂天然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规格18mm×20cm),点燃一端,在患侧翳风穴20~30mm处行温和灸,热度以患者适宜感觉为准,以翳风穴皮肤微烫、红润、充血为度。

每次不少于10min,以患者实际耐受程度为宜,每日1次,连续2周为1个疗程。

13诊断标准[1]突然发病,多为起床时发现面部松弛、麻木,无法皱眉、露齿、鼓颊等。

口角向健侧歪斜,鼻唇沟平坦,无额纹,露眼流泪。

部分患者伴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患侧舌前2/3味觉降低或消失。

瞬目反射、口轮匝肌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及角膜反射减退。

14疗效判定[2]痊愈:患者面部体征完全消失,面部神经支配区域的面部表情活动正常,两侧对称;显效:患者面部体征大部分消失,面部神经支配区域的面部表情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面部体征有改善,但患侧面部表情活动不自然,双侧面部表情仍存在不对称的情况;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TX—*3]±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参考文献   [1]车艳华,王艳梅.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周围面瘫41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06):42.   [2]邢金云,任秀梅.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面瘫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2):25—28.   [3]张亚楠.分期针刺艾灸治疗周围面瘫24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06):78—79.   [4]张丹.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脑梗死所致中枢性面瘫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 (25):96—97.   (编辑:穆丽华)。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