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养殖场污水治理模式分析与比较

摘 要: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其产生的养殖污水治理已成为各地环保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义乌市农能办在畜禽污水治理实践过程中,建立的以两个典型案例为代表的两种治理模式的分析和比较,得出两种模式之间的优缺点。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关键词:养殖场污水治理模式   1概述  自开展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以来,义乌市截止目前共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治理沼气工程90处,共有141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和1家畜禽屠宰场粪便污水得到综合治理治理存栏生猪18.46万头,建成厌氧池池容22980立方,年处理养殖场污水101.1万t,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在治理过程中,义乌市农能办根据养殖场规模大小、所处地理位置、周边区域环境容量等不同条件,对畜禽养殖场污水治理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在实践过程中,建立了二种典型治理模式:一是以义乌市邦乐养殖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能源环保型治理模式,二是以顺旺养殖场为代表的能源生态型治理模式。  2典型治理模式分析  2.1义乌市邦乐养殖有限公司能源环保型治理模式分析 义乌市邦乐养殖有限公司地处佛堂镇后阳村附近,平均日生产猪粪15 t,日生产猪尿污水150 t,且养殖场没有足够消纳畜禽污水的土地。为不影响当地村容村貌及破坏周边生态环境,公司于2006年,采用“能源环保型”处理模式,利用国内成熟的处理工艺:厌氧与好氧生物净化相结合的的综合处理技术,引进吸热性能良好的红泥塑料技术,投资246.2万元,建成一处可日处理200 t污水沼气工程,其中集水池200 m3,酸化池200 m3,厌氧池1440 m3,曝气池400 m3,干粪池208 m2,其工艺如下:

代写论文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说明:猪场养殖排放废水(原水)先进入格栅池固液分离,然后进入酸化池水解酸化酸化液一部分进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沼液一部分用于种植黑麦草等作物,富余沼液则与一部分酸化液进入配水池调节水质和水量,经调配后的厌氧出水泵入SBR池进行除碳脱氮处理。SBR出水进入填料沟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脱氮除磷,确保水质达标排放。SBR产生的剩余污泥与沼渣一起外运处置(用作肥料)。经检测,污水处理后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2.2顺旺养殖场能源生态型治理模式分析 义乌市顺旺养殖场位于赤岸镇雅治街村的一个山凹内,年存栏生猪4700头。养殖场下游有300余亩良田,上游有100多亩丘陵。2005年,养殖场实行生态化改造,投入50多万元建成沼气工程一处,其中集水池50 m?,酸化池30 m?,厌氧池400 m?,过滤池100 m?,人工湿地1600 m?,集粪池150 m?。该处理工程每天可处理污水60 t,但是处理排放水仍未能达标排放。为此,养殖场从2006年开始,先后承租周边闲置田地及荒坡山地50余亩,通过种植牧草来消纳沼液。2007、2008年先后投资40多万元,建成5个总容积达到2000 m?的沼液池,并配套相应的输送管道系统,沼液用自动喷灌系统浇灌牧草,牧草地流出的水再流入8亩的水池氧化塘内,池中放养绿萍,使水质进一步净化,完全达到环保部门监测的排放标准,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2010年,养殖场新购37 Kw纯沼气发电机组一台,用于沼气发电,从而实现了生猪生态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循环发展。其工艺如下: 代写论文   3典型治理模式比较  二种典型治理模式畜禽污水治理实践中显示了良好的治污效果,同时也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其模式的选用却受养殖场规模、地理位置、经济能力、管理人员素质、周边消纳土地等诸多因素限制,因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而选用。  3.1义乌市邦乐养殖有限公司能源环保型治理模式优缺点 该模式的优点有沼气回收与污水达标、环境治理结合得较好,适用范围广;工艺处理单元的效率高,工程规范化,管理、操作自动化水平高;对COD、NH3 —N 的去除率高,出水能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没有二次污染。其缺点是工程投资较大,机械设备多,运行费用也较高;同时运行管理、操作技术要求高,需专门配备技术人员。  3.2顺旺养殖场能源生态型治理模式优缺点 该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在畜禽污水经厌氧发酵提取生物质能(沼气)后,采用农牧结合的形式,不仅实现畜禽污水治理的达标排放,而且实现了污水资源化利用。同时通过种植牧草,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该种模式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可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目的。其缺点是需要有大量的具备消纳污水能力的土地,其对地表水或地下水存在潜在污染危险。  4结论  畜禽养殖废水由于其有机物浓度高及大量致病菌的存在,无论采取何种处理模式,厌氧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处理阶段[1]。由于各养殖场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条件、规模大小、环境容量大小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畜禽污水治理技术和模式的过程中,也不可能采用一种技术或一种模式。科学地看,大中型养殖场畜禽污水首先应考虑农牧结合、综合利用的能源生态型治理模式,它是解决畜禽污水污染的最佳途径,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好出路[2]。而对不具备大量农田或利用后仍有多余污水需排放时,应考虑能源环保型治理模式。同时,从环境安全、二次环境污染防治角度考虑,存栏(以猪计)1万头及以上的养殖场区,其周边通常不会具有如此大面积的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来消纳沼液、沼渣,并且这种大规模综合利用工程,一旦发生紧急事故会产生巨大的环境隐患[3]。因此,大规模的养殖场除有综合利用区外,应有相应的环保达标处理设施。

参考文献:[1] 黄武,王志荣,刘银秀,范志斌,赵光桦.浙江省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模式.中国沼气,2008,26(2).[2] 王凯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3] 张洪芬,黄武,刘媛,浅析集约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模式.中国环保产业,2009(12).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