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探析

内容摘要:发展区域经济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环渤海经济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极,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民营经济在该区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该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概况为着眼点,分析了民营经济环渤海经济区中的作用以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环渤海 区域经济 民营经济      环渤海经济区概念于1986年经中央提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共七个省市区。在国际经济一体化重心不断向亚太转移的趋势下,它将有可能逐步变成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环渤海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从20世纪发展情况来看,以个体民营资本为主的民营资本是增长最快、活力最强劲的资本。民营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来源。同时,也可以认为,民营经济发展也是环渤海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动力来源。随着非公有制经济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环渤海区域非公有制经济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首先是量的增加。天津市的个体工商户的户数从2004年的178296户增长到2006年的181982户;从业人员从252146户增长到263506户;资金数额从558755万元增长到608020万元;在民营企业方面,天津市的从业户数2006年比2004年增长22%;投资人数增长21%;雇工人数增长28%;注册资本金额增长43%,其中天津市的民营企业在解决就业人数上的比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六个百分点。不仅是天津环渤海的其他地区也有不同程度增长,山东省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个百分点;河北省、辽宁省的民营企业投资人数比2004年增长了35%;山西从事民营企业的户数比2004年增长了38%。   各省市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经济发展带动了整个环渤海区域五省二市户数和资金总量的较快发展。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   其次是量的发展推进了民营经济质的提升。2005年环渤海区域各省市较2004年都有较大涨幅,如河北民营经济增加值和营业收入增幅分别高于2004年17.8和10.5个百分点。辽宁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贡献率为43%、占总税收比重的33%、占就业比重为75%;北京、山东、内蒙古的民营经济在就业中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山西的民营经济在出口中的贡献率高达68%,这些数字都在全国居前列。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渠道,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次,民营企业所有制结构日益多样化。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与优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保持高速发展。公司制企业比重继续提高,民营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       环渤海区域民营经济发展优势      从整体上看,环渤海区域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健康发展,并在经济发展和解决工作就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究其内在原因,环渤海区域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优势:   (一)政策优势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经济36条)及配套措施的制定,从国家政策层面上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该文件第一次明确了非公经济在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下,可以进入垄断行业,并可进入自然垄断行业;可以平等取得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以及商业性勘查开发;可以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   地处环渤海区域民营经济,不仅享受到国家政策所给予的优惠,而且更加享受到了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一五”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所带来的各种优惠政策。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若干意见》中对天津滨海新区所辖规定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比照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内资企业予以提高计税工资标准的优惠,对企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予以加速折旧的优惠;中央财政在维持现行财政体制的基础上,在一定时期内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予以专项补助。国家外专局也专门设立“天津滨海新区引智专项”,加大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政策以及人才引进政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人才引进环境。天津开发区也为民营经济发展在融资、法律等方面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所有这一切都吸引了民营企业家进驻环渤海经济区,进驻天津滨海新区。   (二)地理优势   环渤海地区拥有5800公里的海岸线,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秦皇岛等我国重要港口在内的60多个大小港口在这条线上星罗棋布。全国8个亿吨大港有4个集中在环渤海区域,特别是天津港,吞吐量突破2亿吨,跻身世界级大港之列。在天津、秦皇岛、大连、青岛港快速发展的同时,营口港、京塘港、锦州港也得以快速发展。随着东北亚经济的日益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凸现。环渤海区域逐渐将成为南接珠江、长江经济区域,北拓东北亚,西连欧亚大陆,东通日、韩的重要枢纽。   地缘优势进一步促进了产业优势的整合和互补。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有奥运题材;东北已经启动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山东是全国三个GDP过万亿的经济大省之一,已经启动了半岛城市群、半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省建设战略。西部有山西、内蒙,矿产资源很多。环渤海铁路大动脉的建设,可以使区域内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等形成立体大通道,更促使生产要素、资金、人员的大幅度流动,这一切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都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