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小断面环形隧洞施工的通风排烟及除尘

摘要:本文针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周围上、中、下三层排水廊道工程开挖施工通风排烟的做法作一扼要总结。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小断面;环形隧洞; 通风排烟除尘   1.概述    锦屏一级水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3600MW,装机6台,单机容量600MW。

电站地下厂房系统共设有上、中、下三层排水廊道,三层廊道紧紧环绕在主副厂房、主变及开关室的周围,上、下层廊道之间通过排水孔及落水井相连,以引排主副厂房、主变及开关室运行期的地下渗水。

上层排水廊道总长1363.21m,最大坡比为12.724%;中层排水廊道总长975.51m,最大坡比为5.43%;下层排水廊道总长749.66m,最大坡比为4.39%。

三层排水廊道设计总长为3088.38m,开挖断面均为城门洞型,尺寸为2.5m×3.15m,开挖完成后喷厚10cm的C20聚炳烯纤维混凝土。

根据排水廊道施工特性,排水廊道施工采取多工作面掘进,分别根据相关洞室的开挖进展情况自通风下平洞、主变排风到尾调连接洞及2#施工支洞进入工作面

由于洞子断面小,开挖时采取中部直型掏槽,周边光爆的开挖方式,人工装渣、农用三轮车运至主副厂房及主变排风洞内,再由10t载重汽车运出洞外的施工方案。

在各部位开口处,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在洞口做好锁口锚杆支护外,待洞挖进行5m左右,再进行扩挖的开挖方式。

由于排水廊道布置为环形结构,所以洞内通风排烟除尘问题将成为能否安全、快速开挖施工的关键因素之一。

2.隧洞施工的污染源    洞越长,解决通风排烟除尘的难度越大。

洞内有害气体主要来源于开挖工作面的钻孔、炸药爆破、出碴、喷射混凝土产生的烟雾和粉尘。

这些粉尘不但使能见度降低、制约施工进度,而巳影响作业安全,危害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3.隧洞内环境条件的标准   3.1洞内温度与风速。

按照我国《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5099―1999的规定,洞内平均温度不应超过28℃,应根据不同温度,按表1调节洞内风速以提高散热效果,但工作面附近的最小风速不得低于0.15m/s,最大风速也不应大于4.0m/s。

表1温度与风速关系   温度℃ 1.0 >1.5 >2.0      3.2洞内空气标准。

上述规范规定洞内每个作业人员应供新鲜空气3m3/min。

洞内空气中含量为10%以上游离SiO的粉尘最高浓度为2mg/m3。

4.控制污染的措施   为减少洞内排烟除尘所占用的时间,确保施工环境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时除采用湿式钻孔、爆破控制装药量,喷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外,主要在出碴设备上做文章,洞内全部采用人工装渣、农用三轮车运至主副厂房、主变及开关室内,再由10t载重汽车运出洞外的施工方案。

为了解决排烟施工人员呼吸新鲜空气,对洞内采取有效的通风是非常必要的。

5.通风风量分析   通过对隧洞的布置方案、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开挖断面、隧洞的长度以及国家有关通风、防尘卫生标准的分析,计算风机的工作风量及工作压力。

放炮后的瞬间,炮烟扩散距离由装药量、钻孔深度、岩石性质、隧洞断面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由于风机布置在洞内向外排烟,为安全施工风机不宜距离工作面太近,以防飞石炸坏;但也不宜距离工作面太远,以减少排烟时间,一般将风机布置距工作面25~80m,根据施工具体情况每进尺80m风机向前移动一次;因此,实际施工中炮烟的扩散距离50~120m。

按120m计,每次爆破后计划排烟时间为20 min,则最大需风量为:    Q===70m3/min   6.通风方案的确定   隧洞掘进通风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压入式、抽出式、全抽全压式和混合式等。

6.1压入式通风

压入式通风是通过风管把新鲜空气送到工作面,将炮烟稀释并排出。

从以上计算分析表明.压入式通风在相同风量情况下所需时间最长,若单独采用压入式通风,污浊空气将扩散全洞内风管不能深入到工作面,且由于该洞形为环形并成反坡,空气难以流动,工作面附近形成死区,洞内的污浊空气将长时间不能排除。

6.2抽出式通风

抽出式通风与压入式相反,污浊空气通过延伸至工作面附近的吸气门吸入风管被排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由于吸气口的作用可在作业面造成较低的气压,炮烟就地排出,避免扩散。

但由于吸气口的控制范围较小,为要取得较好的排烟效果,需将风管布置到距工作面很近的地方,可是从安全上考虑目前尚无成熟的技术,因而:厂作面附近同样形成死区,也不能很快将污浊空气排出,这种方法也不理想。

6.3全抽全压式通风

全抽全压式通风是一种以抽出式为主、压入式为辅的联合通风方法。

这种:方法能使压入的新鲜空气扫过工作面,迫使污浊空气向外扩散,在作业面很快形成清洁区,污浊空气扩散到吸气口附近时被吸入风管排出。

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效果较好,但要安装两条通风管,设备投入和运行费用也要大得多。

6.4混合式通风

混合式通风也是一种以抽出式为主、压入式为辅的联合通风方法。

为了解决洞内断面小、布置困难问题,仅设置一条通风管,在主变及主厂房廊道进口处lOm的地方设一台通风机向洞内压风,在工作面附近设置一台局部通风机和一条长10~20m移动式风管

这种方法能使压入的空气扫过工作面,迫使污浊空气向外扩散,污浊空气扩散到抽气口附近时被吸入风管内排出。

该方式能在爆破后20~30min内即可将烟尘排出洞外,很快在作业面形成清洁区间:然后再持续向洞内压入新鲜空气,与前三种通风方法相比,该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好,费用低。

7.通风设备选择   7.1一般原则。

①满足洞内通风排烟工作面有效供给新鲜空气;②通风机和风管的尺寸要满足整个洞内布置;③风管沿途损失和漏风要小;④减少噪音污染环境;⑤造价少,运行费用低。

7.2风管选择。

风管内风速决定风管直径,当风量一定时,风管中的风速越大,风管的截面积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风管内的风压损失与风速成正比,风速越大风压损失就会越大,这就需要增加通风机的容量。

当供风量风管内的风速―定时,风管的直径越大,风管风压的沿途损失越小;但风管的直径受隧洞开挖断面的限制。

经过综合比较和计算分析,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和风机性能,选用直径600mm的涂塑帆布风筒,每条10m长,接头采用拉链式连接,拆装比较方便。

为有效利用洞内空间,并将风筒吊挂在洞顶壁。

7.2.1风管的漏风量计算。

风管的漏风量用漏风率来计算,用每100m的漏风率β计算风管的漏风率,计算公式如下:m=βL /100    式中:m――漏风率:%;L――风管全长,m:β――每100m的漏风率,取β=5%。

7.2.2风管风压损失的计算。

风管中的总压力损失为:△P=△P1+△P2。

式中: △P――风管中的总风压损失,Pa;△P1――风管中的风压沿途损失,Pa;△P1=μL;其中μ一损失系数,可查表而得,本工程在风管直径600mm,最大长度645m,通风量70m3/min时,μ为0.13Pa/m;L一风管长度m;△P2―风管中的风压局部损失,Pa。

可按沿途损失的20―3()%计,计算可得 △P=1.3μL=1.3×0.13×645=109Pa   7.3通风机选择   7.3.1通风机工作风量

QM=(1+βL/100)Q式中: QM――风机工作风量,m3/min;β――每lOOm的漏风率,取β=5%;L――风管全长(m),L=645m:Q――洞内施工需要的有效风量,q=70m3/min。

则:QM=92.5m3/min。

7.3.2风机工作风压

风流经过风管时所需的总风压风机工作风压,且应大于风管的总风压损失即:P机≥△P。

根据计算结果和以上原则,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通过各方比较,参照生产厂家提供的有关资料,选用隧道对旋轴流通风机FBN5.6、局部轴流风机GKJ67——2N04.5各一台可满足施工要求,其相关技术指标参数见表2。

表2选用隧道通风机主要技术参数   型号 电机功率(kW) 全压(pa) 风量(m3/s)   FBD5.6 37 700~4500 300~480   GKJ67——2N04.5 11 1650~3100 140~230      8.施工通风的实施   8.1通风系统安装施工   8.1.1通风机的布置。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在主变及主厂房廊道进口处lOm的地方设一台通风机向洞内压风,在工作面附近设置一台局部通风机和一条长10~20m移动式风管

为牢固风机以及使风机有很好的通风效果,两台风机均安装于自制的钢架平台上,钢架采用Ф150mm的钢管及∠50×50×5的角钢焊制。

钢架在加工场地加工,由机动汽车运输,分别安装于指定位置,并与地板锚杆牢固连接。

安装时使风机与钢架牢固连接,并使风机机身与洞室洞身平行.   8.1.2风管的布置。

风机风管均采用胶布软管式风管,每节风管的长度均为10m,由通风机引出,沿廊道洞顶拱布设,转弯段风管的转弯半径采用廊道转弯半径(转弯半径大于风管直径的3倍),与主厂房洞口的风机串联连接。

风管安装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插筋安装 钢绞线定位 风管安装施工    1、风管插筋施工

风管插筋采用Ф25,L=80cm砂浆锚杆,入岩50cm,洞顶中心线垂直岩面布置,随着开挖面的前行,每隔5m布置一根。

插筋孔造孔可利用石方开挖时的手风钻进行施工

2、钢绞线定位。

插筋安装完成后,在焊接好的插筋吊钩上定位钢绞线,钢绞线采用Ф8钢丝绳,用细铅丝与吊钩牢固绑扎,并一直向前延伸。

3、风管安装施工

风管由机动三轮车运入洞内沿长度方向在铺开,人工将风管通过吊环与穿好的钢绞线连接牢靠。

随着风机前移风管逐段进行安装,每节风管之间采用拉练连接,并随着开挖面的前进及时进行延伸。

8.2风机调试与运行管理   8.2.1风机调试。

风机风管安装完成后,进行全面检查,确认风机安装正确,风管无开口、缝隙以及无安全隐患后进行风机的调试,检查风机工作运行情况,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整,确保风机正常工作,以满足施工需求。

8.2.2通风系统运行与维护。

为满足洞内开挖支护施工用风需求,通风机需在作业时间内连续运行。

根据此施工情况,必须加强风机的运行与维护管理,使风机更好地服务于施工生产,确保开挖支护施工

8.3实际通风效果。

通过对上述通风措施实施的效果来看,开挖爆破后都能在30min内将工作面的烟尘排除,使洞内出渣工作进入正常作业,缩短了排烟循环时间,提高了工效。

8.结语   在隧洞施工通风中,首先要控制和解决污染源问题;其二就是要搞好管道通风,控制百米漏风率,提高单机供风的距离;另外,还要做好降尘工作,进一步加强个人防护及尘毒监测,合理利用高压风,加速废气排放。

1)通风系统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通风效果关系很大,因而在施工中必须设专人加强对通风设备的管理.经常检查、维修和调整;2)选择优质风管材料,应具有便于安装连接、抗老化、防水、阻燃、抗静电等性能;风管直径应满足通风方式和风速的需;3)提高通风管的安装质量,风管吊挂要做到平、直、稳、紧;4)尽量增大每节风管长度,减少风管接头,减少风量损失;5)要采取措施控制和降低通风机噪音对洞内的环境污染。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