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丙泊酚 瑞芬太尼

【摘要】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无痛人流术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 将要求无痛人流的早孕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应用丙泊酚加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单用丙泊酚,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术后镇痛丙泊酚用量、术毕清醒时间离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术中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术毕清醒及离院时间对照组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对呼吸循环抑制轻,在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纯丙泊酚麻醉,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关键词】   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人工流产      理想的人工流产麻醉要求起效快、镇痛满意、苏醒迅速、无并发症,术毕即可自行离院

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技术存在镇痛作用弱等缺憾,瑞芬太尼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消退快,镇痛作用强等优点,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在无痛人流术中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均为早孕要求无痛人工流产者,年龄17~42岁,体重41~73 kg,妊娠40~71 d,ASAⅠ~Ⅱ级;术前均经妇科检查、尿HCG检测及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无异常,无药物过敏史。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应用丙泊酚加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使用丙泊酚,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病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6 h禁食,无术前用药,监测生命征、SpO��2�、ECG,常规面罩给氧。

观察组瑞芬太尼0�5ug/kg静脉滴注后,再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孕妇意识、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术毕前2 min停用瑞芬太尼对照组丙泊酚2 mg/kg缓慢静脉注射,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

术中均监测MAP、HR、SpO��2�,SpO��2�0�05)。

�      2�2 丙泊酚用量、术毕清醒及离院时间观察患者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术毕清醒及离院时间对照组缩短(见表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1]。

�   瑞芬太尼为新型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由血液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代谢,不受肝肾功能衰竭和假性胆碱酯酶缺乏的影响,个体差异小,起效快,能有效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对手术操作和疼痛刺激所致神经冲动,在神经反射弧中间环节提高痛阈,达到完全镇痛的效果,在体内迅速被非特异性酯酶分解和消除,停药后体内存留时间短,无蓄积,满足术中镇痛同时不引起呼吸抑制,患者苏醒快,神经认知、镇痛效能及停药后消退时间均优于芬太尼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有协同作用,加大瑞芬太尼靶浓度可降低相同麻醉深度下丙泊酚的靶浓度,显著减少围手术期丙泊酚用量,与丙泊酚剂量相关不良反应随之减少[2,3],镇静镇痛作用增强,循环抑制作用降低,并发症减少,术后意识恢复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尤适于门诊小手术及有创性检查。

麻醉过程中SpO��2�下降多因呼吸变浅、频率变慢或舌后坠等所致,托下颌和加大氧流量后SpO��2�短时即可恢复至95%以上,术中患者MAP、HR及SpO��2�稍有下降,是因患者安静入睡所致,术后自然恢复至给药前水平。

本研究中观察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术毕清醒及离院时间对照组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