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关键词】 西酞普兰 阿普唑仑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内外对经前期紧张综合征(premenstrual tension syndrome, PMS)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对于伴有轻中度身心症状的PMS患者,国内外均着重于心理治疗,但部分症状较重的患者,常需配合药物治疗。文献报道,应用氟西汀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获得了较好疗效[1,2]。作者试用西酞普兰阿普唑仑对中重度PMS患者进行治疗,并作疗效比较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本院农村健康体检普查中诊断的PMS患者和门诊已确诊的PMS患者,选择年龄16~49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月经规律,排除合并有各种躯体疾患和精神障碍的患者共80例,均符合PMS的诊断标准[3]。入选前均从未使用过抗焦虑药、神经阻断剂、激素、利尿药及口服避孕药。按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相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AMD两组比较,t=0.92,P=0.36;HAMA两组比较,t=0.13,P=0.89)。详见表1。

1.2 用药方法 两组均要求被试者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服用药物,持续服2周并连续应用6个月经周期。试验组给予西酞普兰片20mg(商品名:喜普妙,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1次/d,口服;对照组给以阿普唑仑片0.8mg,每晚1次口服。

1.3 疗效评定 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抑郁、焦虑情况,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种药物的安全性。评定时间均为月经来潮前1周。按诊断标准中各项症状评分累积5分或症状全部消失为治愈;各项症状累积分≥5分而10分或症状大部分消失为显效,其他一律为无效。

1.4 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以(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6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后,试验组治愈18例,显效17例,无效5例,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9例,无效12例,有效率70.0%。两组有效率比较经秩和检验,Z=—2.43,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HAMD、HAMA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1。表1 治疗前后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t=9.16,P0.01;△t=4.99,P0.01。

2.3 两组副作用比较 治疗结束后,TESS评分试验组(3.1±1.3)分,对照组(3.4±1.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P=0.29)。试验组的主要副作用是恶心、口干、失眠、出汗等,对照组为嗜睡、乏力等。两组均无一例因副作用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