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寻找力量与勇气]勇气的力量

中国高尔夫领域的传媒现状,对于业内人可喜,对于业外人可悲。

高尔夫在国内发展20余年来,并没有出现可以一统天下的传媒王者,甚至三国鼎立的好戏也未上演,虽然时不时有新媒体跳出来,也多是占山为王,享得一方太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高尔夫运动在国内兴起,已是定势,哪怕大家只是霸着各自的山头,等来东风之时,自会兴旺发达。

是为可喜。

150万人接触过高尔夫,35万人已成为忠实球友,这两组数字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迅猛增长,强劲的市场增量却依然不能让看中高尔夫人群的人感到满足。

在他们看来,目前的高尔夫市场,就像是一个水潭,深不见底,却风平浪静。

而依照他们的期望和想法,只有把高尔夫造出可以如F1般被顶礼膜拜的气势,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高尔夫人群的广告效应和消费潜力。

要达到此目的,高尔夫媒体的推波助澜必不可少。

但事实上,推广,是高尔夫媒体最不愿意搅和进去的事情之一。

是为可悲。

被“禁咒”的帝国   传媒帝国的说法,显然并不是针对所有的媒体,至少眼下在高尔夫行业内打滚的同行还无法享受此盛誉。

高尔夫媒体的生存现状,正如20年前这个行业在国内的萌芽一样,头顶光环背负置疑在摸索中前进。

甚至,我们自己也无法评价,我们所称谓的高尔夫媒体,是否可以与国内高尔夫行业的整体成长相匹配。

如果不能跳出“中国式成长”的禁咒,“高尔夫媒体三年内必将洗牌”的背后,将是依然庞大却不再属于国人的商业机会。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而且完整的怪圈:   高尔夫媒体的规模小,服务的高尔夫人群少,影响力有限;   在有限的影响力之下,媒体对于产业并不强势,难以获得丰厚的广告收入;   媒体收入有限,人人但求自保,难以筹集人力物力进行高尔夫运动的推广;   推广不足,导致高尔夫人群增长相对缓慢;   消费基数有限产业规模不可能做大做强,新的产业资本持观望态度;   产业无力在媒体投放广告,改以实物支付广告费用;   媒体费劲周折将实物转化为现金,而且收入缩水;   ……   如此情形长期存在的情况下,产业规模始终难以获得扩张。

不仅如此,即使在产业链条中有可能出现个别效益不错的企业,他们也会全力维护此潜规则,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长此以往,如无重量级投资进入本行业,或是业内没有人愿意“出力不讨好”的做推广,“中国式成长”的禁咒将被加持,直到国际巨头携强大的人力、技术、资金,从高尔夫的故乡杀至中国大陆的那一天。

而所谓“中国式成长”的根本原因则在于,中国高尔夫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为了给高尔夫运动做推广,而是为了笼络业内的资源。

某位在著名广告公司做小头目的朋友,把目前从事高尔夫媒体工作的人,做了三类划分:   其一是保皇派,多属最早一批接触高尔夫的人,传统的西式高尔夫的观念根深蒂固,将其作为绅士生活的一部分,也相当重视其作为运动的技战术;   其二是改良派,多属与中国高尔夫产业有相关利益的群体,借助媒体平台,退可维护各方关系,进可获得经营媒体的溢价收益;   其三是革新派,多属发现高尔夫行业潜质的媒体从业员,习惯以媒体的视角,搭建高尔夫推广平台,敢冒颠覆传统的大不讳。

而在这三类划分中,前两类占了绝大部分。

身为媒体,却不以媒体的天职来驱动,只会失去应有的力量勇气,过多的阿谀奉承,面对禁咒,也只能软弱无力低声下气。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