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摘要]中国理论界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讨论,一方面着重于对马克思经济学文本的解读,另一方面则更多地探讨基于经济实践发展变化条件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拓展和延伸。

改革开放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引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成为中国理论界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争论的前提背景,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正确解读马克思语义下的政治济学研究对象,更是关系建构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从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到当代学者,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表述一直存在着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学术界产生了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的众多争议。

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从古代到近现代经济学家,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亦有不同的表述。

这里不仅有两大思想阵营之间的思想分歧,也有两大思想阵营各自内部的思想认识分歧。

本文选择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客观性和表述的一致性,这样一个认识角度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进行阐述,以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识。

一、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理论的文献梳理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中国理论界一直争论但还没有定论的问题,从现存的研究资料看,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生产关系说   这种观点最初来自于斯大林和苏联教科书。

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说道:“政治经济学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

”并指出生产关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所有制、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

毛泽东基本继承了斯大林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界定,但作了必要的补充,他在1959年批注苏联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强调:“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主要是生产关系,但是要研究清楚生产关系,就必须一方面联系研究生产力,另一方面联系研究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刘诗白和韦初章从政治经济学的党性和阶级性方面,强调了生产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重要性。

1979年孙冶方在《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生产关系》一文中,对流行了20多年的斯大林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生产关系所包括的内容,提出了不同见解:一是,生产关系应该包括生产、交换和分配,而斯大林的定义中没有“交换”:二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虽然包括在生产关系中,但不应把所有制生产关系中独立出来,否则将造成“形而上学的或法学的幻想”。

因此,应该正本清源,恢复恩格斯的定义。

洪远朋虽然赞同孙冶方对斯大林生产关系内容的批判,但认为应该恢复马克思的定义,即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或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关系的总和,按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讲的,应该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总和。

持同一观点的还有吴宣恭,不同的是,吴宣恭是从对生产方式解读的角度,认为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方式是指广义的生产关系,即包括狭义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二)生产力说   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平心发表了系列文章探讨生产力的性质,提出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还需要研究社会生产力的变化与发展规律。

从而掀起了政治经济学是否应该包括生产力研究的讨论:到了1980年代前后,讨论升格为政治经济学研究是否应把生产力放在首位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熊映梧,他认为,政治经济学是没有阶级性的,应该正名为“理论经济学”:经济科学的任务是揭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不应该“丢掉了生产力这个根本的东西,光在生产关系上面做文章”: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热衷于生产力发展

张照坷、王廷湘认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方式“是指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实际上也就是指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力,所以,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应当包括生产力

”卫兴华从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出发,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之所以不包括生产力是与其经济学的任务相联系的,即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因此,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力,但不是所有的生产力,而是生产力的社会方面。

另外,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也应是拓宽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研究对象的方向。

(三)生产方式说   这种观点由于对“生产方式”内涵的解读不同,从而出现了“百家之说”的现象。

其共同点都是想恢复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描述,把生产方式重新纳入到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中来。

早在1960年代前后,我国经济学界就有同志提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方式,并按照斯大林的观点把生产方式理解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统一,由此主张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既包括生产关系也包括生产力,其实就是上文所指的生产力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学术界掀起了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讨论的新高峰,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把生产方式纳入到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中,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大多认为,生产方式是介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一个范畴,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又决定生产关系

不同点仅仅在于对生产方式概念的理解不同:吴斌认为生产方式就是人们谋取生产资料的方式,是属于物质资料生产范围内的概念:?招顺、李石泉认为生产方式的基本涵义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和方法:李扬认为生产方式的含义是生产力与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有机结合等等。

近几年,虽然仍有不少学者对生产方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但基本没有超出1980年代探讨的范围,生产方式的内涵仍没有定论。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的风靡一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资源配置是否能纳入到政治济学的研究对象中。

对此,大多数学者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例如,吴易风和孟捷认为“资源配置方式属于生产方式”,从而肯定了资源配置方式研究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并批判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离开具体的经济制度来研究资源配置的错误方法。

二、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探讨   (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重视所有制研究   所有制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中最根本的问题,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重视所有制研究

这不仅体现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初期,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所有制研究都是生产关系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首先,所有制本质关系的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

公有制规定着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所有制的“公”和“私”决定着生产关系的“资”和“社”。

正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才实现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直接结合,才摈弃了劳动从属资本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生产关系,因此,无论是建国初期的我国实行的单一公有制,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都特别强调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经济保障。

其次,所有制生产力之间的制约关系始终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这在我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理论总结:建国后,我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形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系,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但1950年代末由于党内左倾机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在没有充分考虑生产力现实发展水平的条件下,不断提高经济的公有化程度,搞“一大二公”,结果严重挫伤了社会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力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及时纠正了左倾主义错误,总结了教训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一些调整,在保障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适当引进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适应了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充分调动了劳动者和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生产关系逐渐回归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迎来了我国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大发展;但近些年,我国又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等现象,同样反映了生产资料所有制调整过大对生产力环境所造成的破坏问题。

最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重视所有制实现形式的研究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所有制问题又有了新的突破,即“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济”,并强调这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这些经济理论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生产关系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研究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因此,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公有经济范围内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更要关注其他所制经济尤其是私有经济范围内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这是因为私有经济固有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其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如果这种关系处理不好,极易导致社会动荡和社会分配公,因此,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研究如何用社会主义制度去引导和规范私有经济的生产行为,保障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它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破作用。

另外,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的关系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研究的重点,虽然两种经济成分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保障,这是必须坚持毫不动摇的。

近几年,关于“国进民退”、“与民争利”、“国有企业垄断”的争论很多,有些是正确的,反映了国有企业管理上的不足:但绝大多数是受到了国外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蛊惑,其目的就是想削弱公有经成分,为在我国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经济的种子。

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用正确的理论认识作为生产关系研究的指导。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以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平衡和不平衡、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平衡和不平衡,作为纲,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

”这不仅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内在动力理论的科学总结,更是指导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就是变革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的部分、变革上层建筑不适合于经济基础的部分。

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的具体内容就是根据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状况进行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要研究这种丰富的改革实践以及实践中体现的生产关系,总结经验并形成科学认识,以指导新的改革实践。

三、结语   当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生产?P系等本质层面的问题,还应该更加关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体制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就目前而言,主要包括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利用中的决定性作用,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等等。

常现实的问题,政治经济学都应该将其纳入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之中进行研究

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向来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因此,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中一切进步的研究成果,例如关于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共性规律、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等。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