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11)

新国开放学电专科《国学通论()》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 盗传必究 、填空题 .《诗》原名只叫《诗》因它收录了305首诗又叫它《诗三》 .《左传》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3.《冯谖客盂尝君》选《战国策》。

.《陌上桑》是汉乐府(答汉代民歌亦可)民歌。

5.国诗歌史上早完整七言诗是曹丕《燕歌行》。

6.汉代人五言诗著名是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7.盛唐山水田诗人具代表性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 8.《登高》是杜甫作品

9.《水调歌头·明月几有》是苏轼作品其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千古。

0.《窦娥冤》是关汉卿作品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被严羽称“唐人七言律”是崔颢《黄鹤楼》。

被称“秋思祖”元人散曲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诗》分风、雅、颂三类编排。

.《烛武退秦师》选《左传》。

5.《冯谖客盂尝君》选《战国策》。

6.《西厢记》是王实甫作品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是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了》名句。

8.李白太白。

9.《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作品其名句“江东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概不凡。

0.汉代人五言诗著名是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邵公谏弭谤》选国别体史《国语》。

.《病梅馆记》是龚珍作品

3.《窦娥冤》是关汉卿作品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零丁洋》是天祥作品其“人生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传诵千古。

5.《无题》(相见难别亦难)是李商隐作品

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传诵千古。

6.《诗》收录诗歌跨从西周初年到春秋叶。

7.《左传》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 8.庄子名周。

9.《史记》有五十二万六千多。

30.《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首。

3.李白太白。

3.《山居秋暝》是王维作品

33.《长恨歌》是白居易作品描写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爱情悲剧。

3.《水调歌头·明月几有》是苏轼作品

35.陆游放翁。

36.《西厢记》是王实甫作品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37.《齐桓晋方事》选《孟子》。

主要记录了孟子和齐宣王次对话。

38 韩非是先秦法思想集成者。

39.《无题》(相见难别亦难)是李商隐作品

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传诵千古。

0.孟子名轲。

.《诗》收录诗歌跨从西周初年到春秋叶。

左传》与《谷梁传》、l公羊传》合称 “春秋三传”。

3.屈原名平。

.《陌上桑》是汉乐府(答汉代民歌亦可)民歌。

5.“盈盈水脉脉不得语”是《迢迢牵牛星》句。

6.汉代人五言诗著名是无名氏《占诗十九首》。

7.《西厢记》是王实甫作品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8.盛唐山水田诗人具代表性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二者并称“王盂”。

9.《窦娥冤》是关汉卿作品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50.《浣溪沙》(曲新词酒杯)是晏殊作品

其名句“无可奈何花落似曾相识燕归”。

5被称“秋思祖”元人散曲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5.《水调歌头·明月几有》是苏轼作品其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千古。

53.关《诗》采集和编纂成有采诗说、献诗说、和删诗说。

5“春秋三传”是指_《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55.《战国策》是汉代学者刘向整理定名。

56.《史记》分五种体例分别纪、世、列传、表、。

57.国诗歌史上早完整七言诗是曹丕《燕歌行》。

58.盛唐山水田诗人具代表性人物是王维和盂浩然二者并称“王孟“。

59.《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作品其名句“江东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慨深广。

60.孟子名轲。

6.汉代传习《诗》有齐、鲁、韩、毛四。

其三先失传保存至今毛诗。

6.《左传》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63.《战国策》是汉代学者刘向整理定名。

6.《陌上桑》是汉乐府(答汉代民歌亦可)民歌。

65.《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是曹丕作品是国诗歌史上早完整七言诗诗。

66汉代人五言诗著名是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67.李白被称“诗仙”杜甫被称“诗圣”。

68.《登高》是杜甫作品

69.《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

70.《窦娥冤》是关汉卿作品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7.《邵公谏弭谤》选国别体史《国语》。

7.被称“愁思祖”元人散曲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3.《离骚》是屈原作品

7.《零丁洋》是天祥作品其“人生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传诵千古。

75.《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

76.《冯谖客孟尝君》选《战国策》。

二、连线题 .诸葛亮 .《前出师表》 .陶渊明 《饮酒》 3.《左传》 b.《烛武退秦师》 .陆游 .《愤》 5《诗》 .《氓》 6.江淹。

《别赋》 7.李白 .《将进酒》 8.《诗》 .《采薇》 9.《战国策》 B.《冯谖客盂尝君》 0.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 .江淹 .《别赋》 .李白 .《将进酒》 3.《诗》 .《采薇》 .《战国策》 b.《冯谖客孟尝君》 5.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 6.诸葛亮 .《前出师表》 7.陶渊明 .《饮酒》 8.《左传》 b.《烛武退秦师》 9.陆游 .《愤》 0.《诗》 .《氓》 三、选择题 .下列作属“初唐四杰”是( )。

.陈子昂 B.卢照邻 王涣 .张若虚 .下列作品属英雄传奇说是( )。

.《西游记》 B.《三国演义》 金瓶梅》 .《水浒传》 3.下列词作属豪放派是( )。

.晏殊 B.苏轼 .柳永 .李清照 .以下元杂剧作杂剧创作成就高是( )。

.白朴 B.马致远 .关汉卿 .汤显祖 5.下列作( )作品全是乐府诗。

.李白 B.白居易 .曹操 .曹植 6.下列作品属英雄传奇说是( )。

.《西游记》 B.《三国演义》 .《金瓶梅》 .《水浒传》 7.“究天人际通古今变成言”是( )给己定下写作要。

.孔子 B.庄子 .司马迁 班固 8.以下元杂剧作杂剧创作成就高是( )。

.白朴 B.马致远 .关汉卿 .汤显祖 9.下列作属“初唐四杰”是( )。

.陈子昂 B.卢照邻 .王涣 .张若虚 0.南宋伟诗人应该是( )。

.成 B.杨万里 .天祥 .陆游 .“究天人际通古今变成言”是( )给己定下写作要? .孔子 B.庄子 .司马迁 .班固 .杜丽娘是( )人物形象

.《拜月亭》 B.《救风尘》 .《牡丹亭》 .《南柯记》 3.下列历史著作属国别体是( )。

.《左传》 B.《国语》 .《史记》 .《春秋》 .下列作品属英雄传奇说是( ) 《西游记》 B.《三国演义》 .《金瓶梅》 .《水浒传》 5.下列作属边塞诗派作是( ) 孟浩然 B.王维 .高适 .李商隐 6.杜丽娘是( )人物形象

《拜月亭》 B.《救风尘》 .《牡丹亭》 .《南柯记》 7.下列先秦诸子属道是( )。

.庄子 B.孟子 .荀子 .墨子 8.下列作( )作品全是乐府诗。

.李白 B.白居易 曹操 .曹植 9.下列作属边塞诗派作是( )。

.盂浩然 B.王维 高适 .李商隐 0.国历史上早完整七言诗是( )。

.鲍照《拟行路难》 B.曹丕《燕歌行》 .崔颢黄鹤楼》 .木兰诗》 .下列历史著作属国别体是( )。

.《左传》 B.《国语》 .《史记》 .《春秋》 .刘兰芝是( )人物。

.《陌上桑》 B.《木兰诗》 .《长恨歌》 .《孔雀东南飞》 3.“究天人际通古今变成言”是( )给己定下写作要? .孔子 B.庄子 .司马迁 .班固 .下列作属边塞诗派是( )。

.王维 B.岑参 .孟浩然 .杜牧 四、名词释 .赋比兴 《诗》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分)“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也”;(分)“比者以彼物比物也”;(分)“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辞也”。

(分) .田诗 以描绘田风兴与田生活主诗作。

(3分)由陶渊明独创立。

(分)诗具有平淡、然、朴素而寓韵味风格。

(分) 3.楚辞 战国期(分)由楚国诗人屈原等人(分)吸收楚国民歌滋养基础上(分)创造带有楚国地方色彩新体诗。

(分) .赋比兴 《诗》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分)“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也”;(分)“比者以彼物比物也”;(分)“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辞也”。

(分)(可用己语言作答) 5.“高岑” 指唐代诗人高适和岑参。

(分)两人以反映边塞生活见长(分)是“边塞诗派”代表人物(分)诗风亦有某些相似处故并称。

(分) 6.四奇 指明代四部长说。

(3分)《西游记》、(分)金瓶梅》、(分)《三国演义》、(分)《水浒传》(分) 7.建安风骨 建安学尤其是建安诗歌深刻反映了当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3分)表现了统天下理想和壮志(分)悲凉慷慨有着鲜明代特色。

人称“建安风骨”。

(分) 8.四奇 指明代四部长说。

(3分)西游记》、(分)《金瓶梅》、(分)《三国演义》、(分)《水浒传》。

(分) 9.“临川四梦” 汤显祖晚年归隐临川玉茗堂。

(分)先创作了《牡丹亭》、(分)南柯记》、(分)《邯郸记》(分)和《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

(分) 0.建安风骨 建安学尤其是建安诗歌深刻反映了当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3)表现了统天下理想和壮志()悲凉慷慨有着鲜明代特色。

人称“建安风骨”。

() .山水诗 作独立诗歌流派和完整艺术形式产生南朝刘宋期。

() 些人隐遁泉林寄情山水以山水景物吟咏主题山水诗便量产生。

()谢灵运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变。

()山水诗主要艺术风格清新然。

() .“临川四梦” 汤显祖晚年归隐临川玉茗堂。

()先创作了《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和《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

3.建安风骨 建安学尤其是建安诗歌深刻反映了当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3分)表现了统天下理想和壮志(分)悲凉慷慨有着鲜明代特色。

人称“建安风骨”。

(分) .王孟 指唐代诗人王维和孟浩然。

(分)两人都以描绘山水田风光见长是“山水田派”代表诗人(3分)风格亦有近似处放并称。

(分) 5.三苏 是北宋学苏询与子苏轼、苏辙合称。

(3分)三人以苏轼成就高创宋词豪放派。

(分)三人也是“唐宋八”重要成员。

(分) 6.赋比兴 《诗》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分)“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也”,(分)“比者以彼物比物也”;(分)“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辞也”。

(分)(可用己语言作答) 7.山水诗 作独立诗歌流派和完整艺术形式产生南朝刘宋期。

(分)些人隐遁泉林寄情山水以山水景物吟咏主题山水诗便量产生。

(分)谢灵运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变。

(分)山水诗主要艺术风格清新然。

(分) 8.边塞诗派 盛唐期出现诗歌流派。

(分)以表现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题材。

(分)风格豪迈粗犷悲壮慷慨。

(分)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和岑参。

(分) 五、简答题 .简述《诗·氓》比兴手法。

比兴手法运用得恰到处是诗特色。

(分)特别是“桑落”“桑落矣”两处(分)分别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与年老色衰不遭遇十分贴切传神。

(分)这两处比兴对揭示悲剧根起到了画龙睛作用。

(分) .简述《三国演义》“三绝”。

答指《三国演义》塑造三重要人物。

(分)因其有鲜明特色与突出特征而被称“绝”。

(分)诸葛亮是“智绝”。

(分)关羽被塑造“义绝”当作义气所化身。

(分)曹操则是被当作反面人物、暴君塑造是“奸绝”。

(分) 3.简述《诗·氓》比兴手法。

比兴手法运用得恰到处是诗特色。

(分)特别是“桑落”“桑落矣”两处(分)分别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与年老色衰不遭遇十分贴切传神。

(分)这两处比兴对提示悲剧根起到了画龙睛作用。

(分) .简述《三国演义》“三绝”。

答指《三国演义》塑造三重要人物。

(分)因其有鲜明特色与突出特征而被称“绝”。

(分)诸葛亮是“智绝”。

(分)关羽被塑造“义绝”当作义气化身。

(分)曹操则是被当作反而人物、暴君塑造是“奸绝”。

(分) 5.《木兰诗》木兰形象与其他国古代学作品女子形象有何不? 答木兰形象国学史上有着特殊义以前女性形象学题材都是与爱情、婚姻有关(3分)且往往是弱者和被动者是受损害形象

(分)而木兰形象则与般爱情婚姻题材无关(分)且她已是主动者强者形象

(3分) 6.简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对比手法。

答对比词表现三方面(分) .古今赤壁对比。

(分)显示出孤单寂寞心情。

(分) b.身游与神游对比。

(分)是抒情与写景结合。

(分) .己与英雄人物对比。

(分)与出了己失落魄。

(分) 7.简述《诗·氓》对比手法。

答对比有两层(分)是女子与男子对比(分)是美与丑、真诚与虚伪对比;(分)是男子身前行不对比(分)显示“氓”私、“二三其德”性格。

(分)这两层对比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极作用。

(分) 8.简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对比手法。

答对比词表现三方面(分).古今赤壁对比。

(分)显示出孤单寂寞心情。

(分)b.身游与神游对比。

(分)是抒情与写景结合。

(分).己与英雄人物对比。

(分)写出了己失落魄。

(分) 9.简述《诗·氓》比兴手法。

比兴手法运用得恰到处是诗特色。

(分)特别是“桑落”“桑落矣”两处(分)分别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与年老色衰不遭遇十分贴切传神。

(分)这两处比兴对揭示悲剧根起到了画龙睛作用。

(分) 0.简析陶渊明《桃花记》对比手法。

答即桃花世界与外面世界对比。

(分) 桃花是美外面世界是丑。

桃花是善外面世界是恶。

可惜是外面世界是真而桃花世界却是虚构、假、不可追寻。

(3分) 这种对比包含着陶渊明对社会批判、讽刺和否定也包含着他悲伤那美“有父子无君臣”社会是仅虚构。

(3分) .《木兰诗》木兰形象与其他国古代学作品女子形象有何不? 答木兰形象国学史上有着特殊义以前女性形象学题材都是与爱情、婚姻有关(3)且往往是弱者和被动者是受损害形象

()而木兰形象则与般爱情婚姻题材无关()且她已是主动者强者形象

(3) .简述张养浩《潼关怀古》深刻主题。

答这首短曲虽寥寥数语却高概括精警深刻(3)“兴姓苦亡姓苦。

”把统治阶级利益与广姓利益摆尖锐对立位置()其深刻性尖锐性思想性足抵史论。

(3) 六、作品分析题 下列作品回答问题。

烛武退秦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晋且贰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狐言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

辞日“臣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也已。

”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子是寡人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

夜缒而出。

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厚君薄也。

若舍郑以东道主行李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所知也。

夫晋何厌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不阙秦将焉取”?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乃还。

子犯请击。

公日“不可。

微夫人力不及。

因人力而敝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

.烛武秦穆公分析了哪两种关系?利害如何?(8分) .烛武这段说辞立足是什么?秦穆公什么听从了烛武劝谏?(3分) 答.展示了两种关系是秦郑关系(分)烛武假定两种情况亡郑、存郑。

(分)然指出亡郑秦有害而无利;(分)存郑秦有利而无害。

(分)从而使秦郑关系由敌我关系变合作利关系

(分)二是秦晋关系

(分)烛武从历史与两指出秦晋竞争关系就历史看晋(对不起)秦;(分)就看晋阙(损害)秦(分)。

从而使秦晋由合作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

(分) .烛武所以能说秦穆公是因他抓住了“利害”二(分)。

这二是这段说辞核心与立足。

(5分)泰穆公所以被烛武说是他烛武分析看清了利害。

(分) 下列作品回答问题。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万里悲秋常作客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作何?(杜甫早年、年、晚年?)杜甫处境如何?(0分) .“万里悲秋长作客年多病独登台”被称“十四含有八”你能否指出? (6分) 答.作者写诗是他晚年(五十六岁)(3分)他漂泊异乡滞留夔州(分)生抱志向都已付东流。

(3分)重九登高所见所闻与所感融江遂成千古绝唱。

(分) .“万里悲秋常作客年多病独登台”是全诗重心所宋人罗《鹤林玉露》称赞“十四含有八”“万里地远也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外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乙编卷十五)(可用己话说明。

每答出给分共6分) 3 下列作品回答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复几许? 盈盈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主题是什么?(7分) .这首诗基手法是什么?(7分) 3.简述叠使用传情写物上作用。

(分) 答.借天上牛郎织女神话故事(3)写人男女爱情悲欢离合是这首诗主题。

() .全诗句句都写天上织女()却又句句都抒发地上思妇离恨()既有象征特色又有浪漫色彩(3)。

3.诗连用六迭()不仅增强了节奏美感和音韵协调(3)更多是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

()象用“纤纤”写手用“盈盈”写银河贴切而形象用“脉脉”写情更是含而不露却又尽得风情。

(3) 下列作品回答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复几许。

盈盈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主题是什么?(9分) .这首诗基手法是什么?(9分) 3.简述叠使用传情写物上作用。

(3分) 答.借天上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分)写人男女爱情悲欢离合是这首诗主题。

(5分) .全诗句句都写天上织女(3分)却又句句都抒发地上思妇离恨(3分)既有象征特色又有浪漫色彩。

(3分) 3.诗连用六组迭(3分)不仅增强了节奏美感和音韵协调(3分)更多是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

(分)象用“纤纤”写手用“盈盈”写银河贴切而形象用“脉脉”写情更是含而不露却又尽得风情。

(3分) 5 下面作品回答问题。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女名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笼系桂枝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明月珠。

缃绮下裙紫绮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姝。

秦氏有女名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何愚使君有妇罗敷有夫。

”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史二十朝夫。

三十侍郎四十专城居。

人洁白皙髯髯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趋。

坐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 .诗如何描写罗敷美?(8分) .罗敷何要夸夫?(8分) 3.综述罗敷人物形象

(0分) 答.写罗敷美作者没有直接写罗敷容颜(分)而是通对环境美、器物美、饰美描写衬托(3分)又写了观者反映这是通写美效写美丽方法。

(3分).面段罗敷夸夫必是实情从诗分析罗敷不会有这样位丈夫(分)她虚构出这么位杰出丈夫是要以其人道还治其人身太守以势压人诱人她也就以势相抗这显示出罗敷不仅勇敢而且机智并不失活泼。

(3分)这段对罗敷形象刻划极其重要。

这种写法避免了般这种题材悲剧套路使般严肃道德性主题变而轻松愉快喜剧。

(3分) 3.坚贞(分)勇敢(分)机智(分)不慕权势(分)。

外貌美色和美德完美结合其形象丰满而光彩夺目。

(3分)(能结合作品作较充分论述3分) 6 下列作品回答问题。

烛武退秦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晋且贰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狐言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

辞日“臣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也已。

”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子是寡人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

夜缒而出。

风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厚君薄也。

若舍郑以东道主行李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所知也。

夫晋何厌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不阙秦将焉取”?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乃还。

子犯请击。

公日“不可。

微夫人力不及。

因人力而敝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

.烛武秦穆公分析了哪两种关系?利害如何?(6分) .烛武这段说辞立足是什么?秦穆公什么听从了烛武劝谏?(0分) 答.展示了两种关系是秦郑关系(分)烛武假定两种情况亡郑、存郑。

(分)然指出亡郑秦有害而无利;(分)存郑秦有利而无害。

(分)从而使秦郑关系由敌我关系变合作利关系

(分)二是秦晋关系

(分)烛武从历史与两指出秦晋竞争关系就历史看晋(对不起)秦;(分)就看晋阙(损害)秦。

(分)从而使秦晋由合作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

(分) .烛武所以能说秦穆公就是因他抓住了“利害”二。

(3分)这二乃是这段说辞核心与立足。

(分)秦穆公所以被烛武说正是他烛武分析看清了利害。

(3分)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