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例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

方法:选择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年龄在8月龄~3周岁儿童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测定。

结果: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2岁内抗—HBs阳转率为91%,2~3岁抗—HBs阳转率为81.1%。

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仍有部分无应答,另外接种后随着年龄的延长免疫水平下降。

【关键词】乙肝疫苗 预防接种 抗体生成 乙型肝炎在我国感染率较高[1],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传播的主要措施。

从2002年始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被纳入计划免疫

由于乙肝疫苗接种抗体检测仍为阴性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解实际情况,我们于2008年6月对131名8月龄~3周岁儿童进行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水平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新生儿时期按免疫接种程序和接种技术操作规程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且年龄在8月龄~3周岁到本科接种门诊接种其他疫苗的儿童

经查验接种证有3针次乙肝疫苗及时接种记录史的,家长自愿支持配合。

1.2 方法 征得家长同意后,对调查所有对象进行采血和登记及统计资料。

取静脉血2ml,送市疾控中心微检科进行检测,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表面抗体定性检测。

1.3 乙肝疫苗接种方法使用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规格5μg/0.5ml,按0、1、6程序进行接种[2]。

所使用的疫苗全部严格按冷链规范专人管理,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2 结果 被检测131名年龄8月龄~3周岁儿童中,乙肝表面抗体阳性114名,阳性率87%,乙肝表面抗体阴性17名,阴性率13%;其中男孩71名,乙肝表面抗体阳性62名,阳性率87.3%,女孩60名,乙肝表面抗体阳性52名,阳性率86.7%,检测到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17名儿童中,未发现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这次监测对象主要集中在8月龄~3岁年龄段儿童,其中2周岁内组78名,乙肝表面抗体阳性71名,阳性率91%;2~3周岁组53名,乙肝表面抗体阳性43名;阳性率81.1%;两个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较显著。

此外,在131名儿童检测结果中,乙肝表面抗原全部为阴性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一种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复杂,控制困难。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而且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越小,隐性感染可能越大,危害比成年期显性感染更严重。

为了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1985年开始推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2002年更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要求在新生儿出生的24小时内开始接种,按0.1.6程序。

本次调查的131名儿童新生儿时期接种乙肝疫苗,年龄在8月龄~3周岁抗体阳性率为87%,已达不到群体性免疫屏障要求,这可能是少数儿童免疫功能低下所造成的结果。

追踪观察显示表面抗体阴性这部分儿童并未发现有乙肝病毒感染者。

可能是因为本次调查是用抗体定性测定,阴性者不排除存在微量抗体的可能。

乙肝抗体阴性的情况毕竟存在乙肝感染的危险。

为此,按自治区疾控中心的要求实施如下:加大乙肝疫苗接种的剂量,从5μg增加到10μg。

我们从2003年开始在已完成乙肝免疫接种程序但乙肝表面抗体未阳转的儿童中,加大乙肝疫苗每针次的剂量,由5μg加至10μg进行及时补种,经检测全部达到抗体阳转。

有针对性地对乙肝表面抗体阴性儿童重新实施免疫规划,以保证对儿童提供最有效的对乙肝病毒免疫保护屏障。

参考文献 [1]庄贵华,王学良,徐慧文,等.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者复种远程效果观察,中国公共卫生,2003,19(778—779). [2]罗耀星,蔡汉港,黄祖星,等主编.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7.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