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比较

摘 要: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 企业 会计 核算及其信息披露,新会计准则体系也对原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在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进行了重新规范。

与旧投资准则的规范相比,在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

将从新旧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促进新准则长期股权投资在实务中得到正确的理解和应用。

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 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218—02      与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相比,我国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发生了较大的变动,新准则更加规范了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及其信息披露,更好地与国际会计准则(IAS/IFRS)趋同,从而取代了原来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简称为旧投资准则)。

准则与旧准则相比,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范围、初始投资成本计量核算方法应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就针对新旧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      1 新旧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新准则)主要是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准则基本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在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上与1998年6月24日颁布、2001年1月18日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变化较大。

其主要差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论文代写   1.1 规范范围的变化   旧投资准则规范范围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且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因为引入了 金融 工具的概念,新准则仅规范长期股权投资,将短期投资修改为交易性证券投资长期债权投资修改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均纳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未予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但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长期股权投资)也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   1.2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不同   旧准则规定投资在取得时应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初始投资成本是指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

准则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初始计量按照是否是由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分为合并形成和非合并形成两种,而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又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是以在合并日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帐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按其差额调整投资企业的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的,调整留存收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购买方在购买日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 论文代写   1.3 成本法和权益法应用范围的变化   旧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这是由于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核算企业合并的结果并没有太大影响,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取消了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规定,改为采用成本法核算,只是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木法核算;短期投资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核算

另外,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初始确认和减值的处理差别很大。

      2 新旧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旧投资准则最早发布于1998年6月,2001年l月,财政部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订,明确了一些基本概念,对投资核算方法进行了改进,使投资成本、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更加严谨、规范。

但旧准则下的长期股权会计核算方法与新准则相比,存在以下问题:   2.1 投资的入账价值存在问题   旧投资准则投资计价以投资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

采用这种方法处理减少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操纵的空间,但又使得企业投资价值与实际价值产生背离。

因为基于 历史 成本原则的账面价值,很难准确反映投资者在被投资企业的权益。

尤其那些已经使用了较长时间的资产,其 经济 价值与账面价值可能相去甚远,导致投资账面价值无法反映其在被投资企业中的权益。

另外,《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中规定,企业合并、出售、联营和股份经营应当以评估确认的资产价值确认母公司在股份公司中的股权份额。

可以看出,不同的制度规定造成同样一项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在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中的入账价值不一致。

这不仅给会计和审计实务带来了困难,而且使得企业投资价值偏离其实际价值

   2.2 成本法核算下存在的问题   按照旧投资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在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的情况下,除追加、减少、收回投资或被投资单位发放清算性股利以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保持不变,确认的投资收益总额也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换句话说,即使被投资企业获得了高额利润,只要未对利润进行分配,投资企业就不可以记录投资收益。

显然,企业可能因未收到股利而低估投资报酬率,对企业进行投资分析不利。

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2.3 权益法核算下存在的问题   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往往难以确定,具体表现在:①投资企业投资时,所能取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数据只可能是以前期末的数据,即历史数据,而不是投资时的数据。

若按这一历史数据进行会计处理,易于操作,但不符合实际。

②假定投资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能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当日的相关数据,其应享有的所有者权益份额能够确定,则此时投资企业需要区分其所享有的份额,即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是投资前还是投资后被投资单位所实现的净利润的分配额。

这个“区分”的过程较为烦琐,甚至无法真正“区分”清楚,因为净利润是一个动态数据,其实现的具体时间难以确定。

投资损益确认方面,权益法下无论被投资单位是否分配股利,投资企业都要按持股比例、持股时间和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 计算 确认投资收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在控制范围下,被投资企业投资企业的子公司,股权投资投资收益要在合并会计报表中予以抵销,对损益的影响还不是很大。

但如果是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即投资比例在20%一50%之间时,被投资企业并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会计报表直接列报账面记录的投资收益额,就无法真正反映投资企业实际的投资效益。

另外,股权报资差额的确认违背了初始投资成本的概念,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的会计处理不也符合实际。

假设股权投资差额按旧投资准则规定计算并摊销,必然导致未来有关各期的投资收益相应增加或减少,而这仅仅是以前交易会计处理结果的抵销处理,并不是当期发生的损益。

因此,不能直接用投资收益的数据进行投资效果判断。

。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