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神秘的魅惑] 神秘的唐卡教案

唐卡,在汉人眼睛里心里一直是团谜,而且是团愈研究愈揣摩愈让人迷失的谜。

它的那份淋漓尽致的美征服着海内外无数双眼睛和无数颗心灵,它的色彩是如此鲜艳眩目,它的意味是如此虔诚,它的历史含量是如此深厚,让人在它悬挂着的魅惑身躯前不由屏息。

在这届博览会布展时,唐卡更是引人驻足,它的美丽像魔幻样不可阻挡。

它的价格同样让人叹为观止。

怀着这些谜,我们走访了特地从青海同仁赶过来的参展商,他们为我们讲述了唐卡的渊源由来,和现今唐卡以及唐卡人的生活状态。

美丽的唐卡来自遥远      热贡是藏语,汉语译为同仁,青海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大世界吉尼斯记录《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的诞生地。

唐卡热贡艺术的一种,是与雕塑、堆绣建筑、酥油花并列的热贡名词,唐卡也是藏语,译为汉语是壁画或卷轴画。

热贡有个吴屯,是个艺人村,那里家家作画,人人从艺,这样的奇景通过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已作了现场直播,由此全国都知道了热贡吴屯以及唐卡

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遥远,这一切还是蒙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唐卡,简单地说是西藏的卷轴画。

根据记载,西藏在七八世纪时就开始绘制唐卡,绝大多数唐卡表现的是藏传佛教的主题, 因此收存时要讲究一定的规则,需由下向上卷成一束,否则会被视为亵渎神圣。

对于藏传佛教僧尼们来说,唐卡乃是修行时必不可少的用具,礼拜唐卡可获功德。

唐卡展现自己的最壮观的场面则是节日和法会时的晒佛仪式了,僧人们将寺院中珍藏的唐卡取出郑重展示,包括向民众及香客展现净土世界的光辉,佛陀祖师的伟大,他们或说或唱,载歌载舞,场面隆重而盛大。

平常室内供奉用的唐卡一般不逾一米,但晒佛时展开的巨幅唐卡能够铺满整整一面山。

钟喀巴,藏传佛教的创始人。

他在历史上的出现给唐卡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不满于红教即喇嘛教严厉的教义,自成一派,是为格鲁派黄教,修正了教义,多为老百姓着想。

这样热贡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起来,人民历代记念他,奉其为钟喀巴大师。

这一时期各地区大兴寺院,大量僧俗投入到绘塑佛像装饰寺庙的活动中,掀起唐卡绘画历史上不多的一个高潮。

唐卡所表现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趋丰富,以佛经故事及佛教人物为主题的作品层出不穷。

到18世纪,热贡匠师们技艺日趋精妙,线描刚劲有力,设色清新浓郁,并采用工笔重彩,画风华丽细腻,达到了唐卡的鼎盛期。

唐卡在19世纪初形成了“汉风”时期。

画师们在第一阶段华丽富贵的风格基础上,开始追求汉画设色雅致、清新的风格,并将一些汉族人民喜欢的 “福”、“寿”之类的吉祥词绘于画中,形成了今天藏汉融合的唐卡艺术风格。

实际上现在的唐卡艺术已经融入了藏、汉、西方、尼泊尔等各地的艺术手法。

昂贵的唐卡嫁给谁      介绍人马效麟先生与同仁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耿藏先生特地提到了唐卡的原料问题。

打开的是一幅美轮美奂的手绘唐卡,只见大佛衣饰华丽,形容端庄。

旁边的小图案有花草、云朵、人物和山川河流,包罗万象。

“这上面的颜色永远都不会褪掉。

”原来绘制唐卡的颜料多以不透明的矿物颜料如朱砂、石黄、石青、石绿、赭石等,色彩鲜艳经久不变,有的也使用动物的血,与花卉如报春花的花汁风干后的粉。

另一个显著特色是用金。

金壁辉煌的效果原自于此。

另外还有大量的宝石,如珊瑚、珍珠、玛瑙也镶嵌其中,大自然所有最为艳丽珍罕的瑰宝全部用于此了。

手绘唐卡代表作即是著名的《布达拉宫》。

这次将要展出的唐卡品种主要就是手绘堆绣两类,堆绣唐卡则是运用“堆”的技法形成的一种刺绣艺术

艺匠在纸上绘好图案,按各部位的需要,选择各种颜色或带花纹图案的真丝锦缎按样剪好,然后组合绣制在一起。

整个图案是由一块块绸缎拼合而成的。

由于中间凸起,产生了较强的立体效果,犹如一幅丝质的浮雕。

唐卡民间艺人现在大多与一些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自己也承认只有这样,唐卡艺术才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在现代社会里存活下去。

公司大多具有开明的企业文化,他们在探索怎样在不至于损失掉艺术价值的情况下开展产业化生产,目前这一“唐卡她会嫁给谁”的命题尚在探索中。

唐卡在国内主要销往青海、 内蒙、甘肃等地的寺院里,也有广东一些信仰佛教的个人购买的,另外出口尼泊尔、泰国、美国等。

记者问到客户主要看中的是什么,马先生说主要是教徒们希望找到一种精神寄托的愿望在起作用,所以他们做生意不会说买与卖,要说请,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息。

另外一幅优秀的唐卡作品就是一件绝世的收藏品,有着收藏价值。

同时在同仁,家家都有悬有自绘唐卡,定期朝拜,他们自己也收藏它。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