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产品结构低端化的问题突出,要提高出口品的竞争力,在残酷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制定好产品附加值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低附加值出口商品结构品牌战略         一、我国出口品现状      1.我国出口品结构低端化   我国出口品以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为主,初级产品以能源产品、农产品为主;工业制成品以机电产品、轻纺工业品为主。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94.6%,是我国出口的主打产品。在工业制成品中,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出口总额一半以上,但高新产品出口仅为27.4%。排在世界前10位经贸大国的高科技交易额占总贸易额的60%强,而我国还未达到40%。   2.我国出口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出口品是具有相对优势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发达国家出口相对优势的产品则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比较弱,这正是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之所在。      二、我国附加值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      1.以低价取胜。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品牌竞争—服务竞争—关系竞争五个竞争发展阶段。我国许多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普遍采取低价出口策略,以期增强出口品的国际竞争力,赢得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低价”已成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共同形象。

2.出口退税率调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面临萎缩。   据测算,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就会下降4.9个百分点。照此计算,此次平均出口退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左右,我国出口约下降14.7个百分点左右。此次出口退税调整,直接影响我国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   3.人民币升值。   受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我国出口数量的降幅从2005年的2个百分点,扩大到2008年的6.61个百分点,与之相伴的是出口价格涨幅从2005年的0.38个百分点提高到2008年的1.24个百分点。直接削弱了我国出口品的价格竞争优势。   4.反倾销案不断扩大。   近年来,全球反倾销案件中近1/3的案件是针对我国的。以美国为例,2009年以来,仅美国就对中国产品共发起10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2起反倾销调查,1起特保调查,并实施了对出口轮胎最高征收35%的惩罚性关税。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只占其进口总额的8%,而美对华反倾销案件却占其总数的20%。   5.出口市场过份集中。   我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我国直接出口和经香港转口的出口中有65%出口到欧美市场,对其他国际市场份额较少,其开拓进程也太慢。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