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芙蕖照水开

文学期刊负载着传播文学艺术的历史使命,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回眸现代中国,正是文学期刊的存在与不断壮大,在一定意义上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与思想的巨大成就。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新编》①,收入中国现代文学相关期刊657种,足见期刊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不可或缺而如此文学主要依凭期刊阵地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状况一直延续到当代。数十年来,江苏文学秉承地域文化传统并积极吸纳外来创作经验,以超乎寻常的坚忍与创新,在延续江苏文脉的同时,冲破思想意识、市场经济、浮躁物欲等因素的影响,努力走在先进文化生产的前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出版政策的不断调整与引领下,江苏文学期刊基本能够按照文学的自身规律健康发展,进而在繁荣江苏文学的同时,呈现出创新性、地域性、集群化等特点。江苏文学从作品创作到评论研究,从发行阅读到社会效应,都取得相当的成绩,在全国乃至世界文学舞台上赢得一定美誉。取得如此实绩,除了与创作主体即江苏作家的勤奋笔耕密不可分,也与评论研究等其他各种文学生长因素息息相关,尤其是文学期刊功不可没。

一、繁花盛开:文学作品类期刊优势明显。

文学的发展首在创作,传统型文学作品的面世大体有期刊印行与书籍版行两种途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期刊文学创作与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许多文学作品往往首先在期刊上发表,产生相当影响后再以图书形式版行,在实现文学社会效应的同时,也给文学期刊带来良好的市场回报。文学作品以期刊发行得以传播繁盛的现象,一直持续到网络数字化时代来临才逐渐衰弱。电脑、手机等阅读工具普及后,文学作品的传播与阅读方式有了多元选择,文学期刊的生存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成为不争的事实。综观之,数十年的沿承與积累,江苏文学期刊秉承个性精神坚持不辍,在打造地域性文学期刊经验与色调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学的整体发展、中国文学走出去及文学人才队伍的建设等作出了贡献。

兼顾传承与创新,期刊地域分布合理。文学首在作品创作,其次在于传播与接受。近些年来,江苏文学坚持走在全国文学发展的前沿,与江苏各地文学从业者和文学受众的基础厚实有关,其中当然也离不开文学期刊的传播与普及。以地级市行政地域为观察出发点,大略可以感受江苏文学期刊发展的牢固基础。除了作为全省文学主管单位即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几种刊物之外,江苏13个地级市都有自己的代表性文学期刊,即南京的《青春》,苏州的《苏州杂志》,无锡的《太湖》,常州的《翠苑》,镇江的《金山》,南通的《三角洲》,扬州的《扬州文学》,泰州的《稻河》,徐州的《大风》,淮安的《短小说》,盐城的《湖海》,连云港的《连云港文学》,宿迁的《楚苑》。长期以来,十余种文学期刊继承传统,努力创新,在提供文学阵地、培养文学新人、彰显地域文学特色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特别要说明的是徐州《大风》,创刊于1983年,因种种原因停刊后,于2009年7月复刊,实为徐州文学生活的一件幸事。此外,江苏还有一些文学类民间期刊,部分还相当活跃,客观上也为繁荣江苏文学推波助澜。

期刊面貌辨识度高,诸多体裁题材兼备。江苏文学期刊大多隶属于作协、文联、出版社或高校等单位,管理、主办部门性质不同以及办刊方针各有侧重,因而江苏文学期刊彼此之间面貌存异,在适应、吸引不同读者群的同时,合力促进江苏文学的发展。《扬子江诗刊》是长三角地区惟一的诗歌期刊,近年来锐意创新进取,从封面设计到刊载内容皆精心设计组织,以至于可以同北京的名刊《诗刊》南北相望,比肩前进。创刊于1957年的《雨花》杂志,作为省作协主办的老牌期刊,遵循“写实传统,现代精神,文学文化,人本人文”的办刊宗旨和“短些短些再短些”的采稿理念,多刊发不超过8000字的小说,而所发散文、随笔、杂文等也以丰富、活泼、率真、犀利为特色追求。1979年创刊的大型外国文学杂志《译林》由江苏凤凰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该刊一直坚持“打开窗口,了解世界”的办刊宗旨,每期以一篇优秀长篇小说主打的同时并重外国文坛最新动态、热点事件与人物、文学流派和名作、文坛现状综述等的介绍与研究,大大增加了信息量、知识性和学术性,备受外国文学研究界、文学创作界及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江苏文化厅主管、主办的综合性艺术杂志《剧影月报》创刊于1959年4月,是全国办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戏剧影视艺术类专业期刊之一,主要发表文艺类学术论文、艺术作品。上述四种期刊和省内其他兄弟文学期刊一起努力,把个性特征打造鲜明突出的同时,互补互进,拱力提升了江苏文学期刊的整体形象。

把脉文学发展方向,栏目设置锐意创新。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文学的潮头此起彼伏迭涌前进。近些年来,受到诸多社会风潮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文学创作的热点焦点、内容范式等变化较快,如此情况下,文学期刊只有在栏目上不断创新调整积极应对,才能不落时代潮流并满足读者大众的需求。以《扬子江诗刊》为例:在传统“诗的长廊”“扬子江诗潮”“当代外国诗歌”“百家荟萃”之外,推出“深水区”“新诗十九首”“重读经典”等新栏目。其中“深水区”以“去蔽”为主旨,推介成名诗人处于遮蔽状态的重要作品、沉潜安静的写作者的优秀文本以及未成名诗人有分量却没得到应有关注的新锐之作;“新诗十九首”组织诗人、诗评家、诗编辑推荐他们眼中的好诗;“重读经典”选择某些被误读的经典作品进行诗学过滤。此外,该刊还有“百家诗萃”“古体新韵”“外国诗歌译介”“诗性随笔”“诗人访谈”“诗长廊”以及根据年度或诗坛大事件推出的即时性栏目。新旧栏目按需安排,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同,又深化提升了办刊理念,也扩大了刊物的影响力。

长时期沉淀积累,打造文学名刊效应。文学期刊作为文化生产与普及文学的主要园地,其创设与发展是国家文化相关部门一直关心并着力扶植的。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大型综合类文学刊物《钟山》,自1978年创刊以来,秉承“兼容并蓄、惟文是举、鼓励探索、引领潮流,做最好的汉语文学杂志”之办刊宗旨赢得各界好评,已经成为引领汉语文学创作潮流的重要阵地和世界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窗口。《钟山》奉行好作品主义,力争将最新的优秀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文学评论奉献给读者。30多年来,《钟山》首发的作品先后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国家图书奖、小说“百花奖”等近百项文学大奖,在文学界赢得相当的认可度,被誉为文学期刊界的“四大名刊”之一。近几年来,《钟山》在貌似杂志之“杂乱无章”中,于主打小说的传统之余不断开掘新栏目、推出新话题,如王彬彬、李洁非、夏坚勇、李村等学术性很强的专栏书写,进一步体现了《钟山》坚持知识分子写作的文学立场。坚持人本主义,对现实保持警醒与批判,不迎合不媚俗,从而呈现出一以贯之的厚重大气之风,《钟山》在努力守候文学诗意的同时,也日趋打造出国内外皆为关注的名流期刊

二、绿草如茵:文学评论研究期刊进取有为。

文学评论研究文学创作与传播是文学事业的重要两翼,缺一不可。有人认为评论研究属于书斋里的学问,通过书籍出版传承薪火或学校课堂讲读传播即可,其实不然,观察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的发展,此种看法越来越失之偏颇,甚至存有伤害乃至灭亡文学的隐患。无论文学期刊书籍的出版发行,还是文学评论研究(包括学院派),皆和文学创作密不可分。且不往深处说,评论研究可以直接引导、影响乃至介入作者的写作,就是这些年遍布文学生活圈的作品发布会、读者见面会、作家/作品研讨会等空间,已然很少不见到评论家或学者的影子。客观上不能不承认,文学评论研究确实支持、促进并提升了写作者的成就与水平。由是观之,评论研究文学期刊的新创开设与扶持发展确然不可或缺。

1.文学专业性学术期刊稳中求进。上世纪80年代开始,基于提高民众的基本文化水平之需求以及外国文学文化影响中国的实际,文学学科教育与中外文学知识普及得以确认并实施,一批文学期刊也应运而生。就江苏省内而言,1980年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主办《当代外国文学》(后与译林出版社合办),1985年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主办《明清小说研究》,1986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后改名凤凰出版社)主办《古典文学知识》,1990年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主办《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9年南京师范大学文学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此五种期刊评论研究广涉古今中外文学,可谓互补共进。经过数十年的积累,五种期刊皆形成自己的办刊特色,品牌荣誉度也越来越高。以同时隶属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的两家期刊为例,《明清小说研究》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用力对象相当分明——“明清小说”与“世界华文文学”,虽然这两种研究方向在学科等级划分上相对小而低(往往被分别视为分属于二级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但正是切口小而能够聚力强,恰恰成就了这两种文学期刊的学术研究深度和水平提升速度,使得两种期刊在国内取得相当认可度的同时,也期在境外尤其是海外具有一定的接受度,而且这一接受实际甚至扩大到文学之外,具有传播中华文化、团结海外华侨华人的功能,而这一点是大部分评论研究文学期刊难以做到的。

2.综合性哲学社科期刊水平提升。长期以来,江苏在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亦然,这里既有地缘因素的影响,也和重视继承发扬文化传统息息相关。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的《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江海学刊》、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南京社会科学》三家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作为江苏省人文社科期刊的代表,办刊质量持续提升,在全国同类期刊阵营中越来越处于领先位置。此三种期刊都设有文学栏目或版块,所刊发的文学评论研究性学术文章,往往都是业内名家宏文或国家级、省部级社科规划课题成果,前沿意识和问题意识相对突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相关研究领域内专业研究的较高水平。以《江海学刊》为例,该刊尊重学术传统,弘扬文学精神,每期固定有文学栏目,坚持采稿范围从宽用稿标准严苛的策略,于评论研究群体形成积极性投稿记忆与欲求之余,保持刊物与作者的良性互动,稿源数量与发稿质量都能得到保证。几十年下来,《江海学刊》在整个文学评论研究界口碑颇高。

3.交叉性学科学术期刊质量提高。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文学成为其时普及现代知识与提高人文素质的最具功能性的文化途径。一段时间以后,各种文艺形式日趋健全发展,文学的社会影响力慢慢下降,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运行和民众的文化接受能力相对提高之后,整个社会的文化着眼点和知识兴奋点越来越繁杂多样,文学变得渐益边缘化。然而一如文学成为新时期以来中国影视创作发展的根本性支撑,诸种文艺样式往往都具有文学的基本性质和审美元素。因之,文学评论研究经常性隐现或交叉于其他相关艺术的评论研究之中。江苏文化主办的《艺术百家》创刊31年来,立足江苏本省,面向海内外,提倡自由平等交流基础上的文化融合,着重刊发艺术性、思想性、学术性、理论性的艺术学科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成果,栏目内容设置涵盖艺术学一级学科下属诸如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舞蹈学等8个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兼顾哲学、美学、建筑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术领域中与文化有关之部分。由是观之,《艺术百家》涉及文学评论研究也是自然,只是比例相对小一些而已。类似期刊还有《剧影月报》《译林》《文教资料》《少年文艺》《七彩语文》,其中的文学评论研究大多时候是靠近、隐现、并存于影视剧批评、文学翻译和中小学文学教育研究当中。

4.新创评论研究期刊跨越发展。新世纪以来,面对日益边缘化的社会现实处境,文学没有举手投降而是努力坚持,争取在最大可能的时空里发出自己的声音,可以乐观地说,文学依然在坚持,也绝不会灭亡。基于教育学习、职业生存和素质修养提升的需要,文学评论研究从业者也众,专业性文学期刊的新创提上日程。十余年来,江苏有三种新创文学评论研究期刊江苏省作家协会2006年创办的《扬子江评论》,常熟理工学院2010年创办的《东吴学术》,《雨花》杂志和江苏师范大学2015年联合创办的《雨花·中国作家研究》。此三种期刊各有自己的学术侧重与办刊理念,内外兼修,相当程度上得到学界青睐。以目前最有影响的《扬子江评论》为例,该刊搭设了江苏文学创作与评论、省内与省外的平台,进而集中了文学评论界知名学者教授为中国文学发展一起努力。正如执行主编丁帆先生所说:“文学的动荡、思想的多元,以及价值观的撕裂,都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同时也为本刊的定位带来了思想的空间,促使我们独立个性的生成。惟有此,我们才能在历史的缝隙与现实的陆离中寻觅到重生的机会,才能在新世纪的文学评论界有所小小的建树。”②。

另外,以《南京大学学报》《东南大学大学学报》《南京师大学报》等为代表的江苏境内各大学院校学报之哲学社会科学版,往往也设有文学评论研究的相关栏目,依照各刊的用稿理念方向刊发文学评论研究类学术文章,他們和以上四类文学评论研究期刊一道,促进了江苏文学的发展。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