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256例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于分娩镇痛产程分娩方式、母婴合并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用于单胎、初产、足月、无其他合并症产妇256例作为试验组,随机选择同期条件相似,未进行任何镇痛处理的产妇2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纪录两组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剖宫产阴道助产指征、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胎膜残留、尿潴留情况。结果 镇痛组活跃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第二产程对照组长,总产程、第三产程及新生儿体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镇痛剖宫产率差异无显著性,缩宫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镇痛组的阴道助产指征产程停滞最为常见,而在剖宫产指征中则枕位异常比例最高。镇痛组的尿潴留发生率高,而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胎膜残留两组比较均无差异。结论 分娩镇痛可使第一产程缩短,第二产程延长,不影响总产程,不增加剖宫产阴道助产几率,对母婴均较为安全。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

产痛是伴随分娩过程中阵发性宫缩的剧烈疼痛。长时间的疼痛严重影响产妇的情绪,消耗体力,并可能因宫缩乏力引起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等因素使剖宫产率增高。近年来,如何为产妇提供安全舒适的、至少是能够耐受的镇痛方法,使产妇能够忍受疼痛顺利分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分析了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于产程分娩方式、母婴合并症等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北京市平谷医院自2003年1月~2007年11月自愿要求实施分娩镇痛的单胎、初产、足月、无其他合并症产妇256例作为试验组,并随机选择同期条件相似,未进行任何镇痛处理的产妇2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试验对象均自然临产并进入活跃期,胎儿宫内情况良好,经骨盆鉴定可经阴道分娩。其中镇痛产妇平均年龄(25.3±1.9)岁,分娩孕周(39.3±1.4)周,对照组年龄(24.8±2.3)岁,分娩孕周(38.6±2.1)周。两组资料经统计均符合正态分布,比较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研究方法 镇痛产妇在宫口开大3 cm时采用CSEA的方法,取L2~3或L3~4间隙穿刺硬膜外腔成功后,将一长度大于硬膜外穿刺针1.2 cm的特制细针(25~29号的腰穿针),置入硬膜外穿刺针空芯中,刺入蛛网膜下腔,回抽有脑脊液流出时,将麻醉药(0.2%罗哌卡因3 mg)注入蛛网膜下腔,取出长针,置管于硬膜外腔,30 min后接自控硬膜外镇痛泵于硬膜外导管上,均采取0.2%罗哌卡因和2 μg/ml芬太尼的混合液,按每15 min 6 ml的速度泵入,若产妇镇痛效果不佳可硬膜外追加0.2%罗哌卡因5~10 ml。对照组产程中无任何镇痛措施。

1.3 检测指标 纪录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程中缩宫素使用情况、剖宫产阴道助产指征、母婴合并症等。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及χ2分割。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比较 镇痛组经阴道分娩(包括阴道助产产妇的活跃期较对照组明显短(P0.01),而第二产程对照组长(P0.05),总产程、第三产程及新生儿体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和新生儿体重的比较(略)。

2.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缩宫素使用情况的比较 镇痛产妇阴道顺产率、阴道助产率较对照组高,而剖宫产率较对照组低,但这些趋势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的缩宫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表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缩宫素使用情况的比较(略)。

2.3 两组产妇阴道助产剖宫产指征比较 镇痛组的阴道助产指征产程停滞最为常见,而在剖宫产指征中则枕位异常比例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表3 两组产妇阴道助产指征比较(略)表4 两组产妇剖宫产指征比较 (略)。

2.4 两组母婴合并症的 对比所有阴道分娩产妇镇痛组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胎膜残留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表5 两组母婴合并症的比较 (略)。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