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摘要:当前的语文课究竟该往何方向发展,作为语文人的我们大家都在摸索、探索中,不管如何,以人为本,以学生主体是不变的主旋律;相信我们只要坚持语文的本质,把握准语文的性质,定能拨正语文课的非语文化倾向,让语文课回归本真,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

关键词:人文性 语言积累 体验 探究。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20—0156—1。

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要“懂”,更重要的是在于“用”。课堂是学习语文的小环境,社会自然是学习语言的大环境。我们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语言的大环境中开展活动,为学生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展示各自的才能、发展个性创造了条件。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自主性,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通过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且成为学校的主人,社会责任感逐步加强。还有助于促进其主动参与,大胆探索,活泼进取的良好个性的形成。以下从三方面谈谈我们所做的尝试。

一、组织形式上,遵循自主性,倡导开放性。

我们的实践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体现出独特的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活动,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和自我评价。如:我们每天进行的常规活动自主活动20分钟”。自主活动是指以学生主体学生在自己对活动具有支配、控制权利的条件下,主动参与、寻求发展的一种活动自主活动内容不羁。展示方式各异。可以是配乐朗诵诗歌、散文,把大家带入一种声情并茂的境界i可以是讲个故事、来个笑话、读篇日记、说说阅读体会;学了《外面的世界》单元之后的知识介绍会,学了《大海》之后的资料交流会……学生结合活动主题,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能力有意选择,而且自始至终都有选择的自由,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施、从主持人的落实到串词的编写,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教师在全过程中只是起指导作用,学生的逐日作用受到了重视。并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在活动内容上,强调趣味性,体现综合性。

1,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活动的趣味性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活动课要多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情境。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成一种礼物来接受。”语文活动课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将知识包装成礼物的过程,它无论是内容安排、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尽可能满足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刺激他们的兴奋点,使知识真正成为孩子们乐意接受的礼物。

2,综合性。语文活动课上,学生活动并不局限语文学科知识,而是软化了学科的界限。它往往需要调动各门学科知识,有时:甚至超越现有的课程知识。活动形式也极具综合性,常常把游戏、竞赛、展示、表演等串联起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时间的积极体验,懂得了如何利用周边资源、网络、图书等途径找资料,学会了如何利用资料来解决问题。它的价值在于使综合性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培养解决问题、发展社会实践能力的过程,达到学会学习、发展个性的目的,超越了现有的课程知识,体现了大语文观的特色。

实践过程中,重视差异性,凸现主体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主体教师给与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主动走进学习与运用语文的天地。而参与主体发展的生成要素,参与还有一个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的问题,不参与固然不成主体,但参与了也不见得就一定体现了主体,也可能是作为客体被动参与的。例如某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编制中国结》中,为学生提供的现成的中国结编制材料,以及中国节的来历,在课堂上进行编制中国结的实际操作,把制作过程细细介绍,让学生按部就班,按教师指导的完成每一步骤,这种“齐步走”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失去了自主的机会,更谈不上主观能动性。因此,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实现主体性的关键。我们在实践中,注意到学生主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区别,采取“分类活动,面向全体”,以适当的目标为导向,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不同内容的活动)或方式(或独立完成活动,或小组协作完成活动,或邀请需要的伙伴合作完成活动等)让每位学生都有活动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实践,再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我的价值。

活动主体性强,作为活动主体,不仅有对客观事物主动认识和改造的作用,而且对自己的认识结果和活动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是一种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实现不断改进的能动活动。因此,我们采用“分层评价”,承认差异,不操一把尺,按照个体的差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从而调动个体内部因素的积极作用,增强主体性,使活动得到优化。每个教师要正确估价学生的能力水平,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闪光点”,都有自身的价值,并从多角度欣赏学生,发自内心的赞赏学生独特并有个性化的言行举动,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喝彩,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添一份欢欣,增一份自信,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去探索,去争取成功。如<排演英语小品中)的活动课中,一位学生在排演中总是紧张,背不过台词,这时老师没有指责他,认识鼓励他:“没关系,我相信你一定行!”老师的鼓励性的语言,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自尊心,坚定了学生的自信心,这位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经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而出色的完成任务,成功的进人了角色。如果那时我说:“你看你,连这点小事儿也做半天,真笨!”他一定很伤心,很有可能再也没有信心上台了,也许从此对上台排演产生惧怕心理。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不要吝啬使用激励,尽量找学生活动时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再试一遍好吗!”“你的手真巧,下次一定会比这次更好!”……这些可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使他们更加自信。

作者简介:汪仁平,女,汉族,籍贯:重庆,大专,职称: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