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权法的开封市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

【摘 要】 基于对城乡一体化内涵的理解,从城乡差异程度,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城乡社会共同发展城乡文化共同发展城乡生态共同发展以及动态稳定性六个方面选取35个指标数据构建评价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对开封市2000—2014年15年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评价

研究表明,开封市城乡一体化整体上呈现平缓上升趋势,但在06—11年出现振荡变化,其中城乡差异程度为其变化的主导因素。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开封市权法 城乡一体化   1 引言   城乡一体化是指通过促进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等方面协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形成互相促进,互相依赖的统一整体。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一体化受到持续关注。

国内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体内容、发展目标、本质特征、动力机制、建设模式、规划实施等方面。

从区域尺度来看,在全国层面上主要以省区为单元,且研究区域单元主要集中在全国层面或江苏、福建、山东等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区, 而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中西部典型农区或粮食主产区等城市化水平较低的省区关注较少。

在对城乡一体化评价方面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

开封市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且为农业城市,城乡一体化水平较低。

产业结构不够完善,产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使得开封市城乡一体化发展难以推进。

2014年5月26日《河南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城乡一体化发展被列为6个关键领域之一,研究开封市城乡一体化,对于河南省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2 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确定   2.1 指标体系的确定与数据来源   城乡一体化水平不仅指城乡发展水平城乡差异程度,还要注重稳定性。

因此选取城乡差异程度,城乡共同发展,动态稳定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城乡共同发展分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四个子系统,依据指标选取的主导型,典型性,科学性,可比性以及数据可获取性原则,结合已有成果,选取35个指标开封市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构建评价开封市城乡一体化水平指标体系。

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开封市统计年鉴》以及开封市及其他地市的政府报告等。

其中评价城乡差异程度选取指标城乡收入比,城乡消费比,城乡恩格尔系数比,城乡基尼系数,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城乡零售品销售总额比,皆为负向指标,以及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城乡人均GDP比正向指标

城乡共同发展系统分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四个子系统,其中经济子系统评价指标人均GDP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人均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乡村人均纯收入,且皆为正向指标

社会子系统选取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万人拥有的医生数,万人拥有的医疗床位数,万人拥有的养老保险人数,万人拥有的医疗保险人数,万人拥有的社会保险人数,万人拥有的失业保险人数,且除城镇登记失业率为负向指标外,其余皆为正向指标

文化子系统选取指标万人拥有的高等学校教师数,万人拥有的大学生数,万人拥有的图书馆藏书量,万人拥有的移动电话部数,万人拥有的互联网户数,且皆为正向指标

生态子系统选取指标城乡绿化覆盖率,城乡污水处理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环境保护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皆为正向指标

选取指标城镇化率增长值,非农产业总产值增长率,农业总产值增长率,财政支农支出比重变化值,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增长率,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率评价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稳定性,且皆为正向指标

2.2 评价方法   将AHP决策分析思想与熵权法相结合,建立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修正,得到较客观的指标权重的客观赋权方法。

权法完全根据决策矩阵求出能代表权重的熵权,能有效规避专家主观判断误差对权重分析的影响。

将熵权法确定的权重与标准化判断矩阵相乘,依据得分判断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见表1)。

3 开封市15年时间序列分析   3.1 图表解析   由表1可知,开封市城乡共同发展层面一直处于不断优化的状态,总体水平处于稳步上升,只有文化系统方面在2011年从0.0765提升到0.0350,而在2012年继续恢复平稳。

城乡差异程度与动态稳定性方面整体并无太大变化,在06—10年两者皆出现了较大的波动,07,09年两者的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份,但在10年又下降至平均水平

城乡一体化的综合得分,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只有在07,09,11年出现明显提升,而在08,10,12年又恢复平稳态势。

影响城乡一体化总体水平的主导因素应为城乡差异程度,虽然部分年份有较大突破,但不够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其中07年随着开封市财政支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以及工业化建设的推进,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农民人均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异问题得到改善。

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使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趋于稳定。

12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各项指标得分均呈现下降趋势,至14年才略有回升。

11年电信价格的下降则为城乡共同发展水平提高的最主要原因。

3.2 开封市城乡一体化优势分析   开封市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水平提高,表现为人均GDP,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等各项经济指标的稳步增长。

而且随着政府的扶持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二三产业占比增高,有效的吸引农村人口前往城市就业,促进了人口城镇化。

并且随着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开封市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邮电事业的发展也对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推进起到了辅助作用。

3.3 开封市城乡一体化劣势分析   经济子系统中的城乡收入比,恩格尔系数比等并没有明显提高,虽然促进了人口向城镇的迁移,但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较城市还是有较大差距。

城乡一体化的稳定性也没有明显的改善,究其原因,城乡一体化进程并不平稳,其探索过程依旧艰难。

06年以后各系统出现明显波动,是由于政府对城乡一体化政策的落实及探索,虽然局部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态势,可见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开封市城乡一体化得到了有效的推进,而且开封市经过近几年建设示范区等摸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一体化

4 建议   开封市城乡一体化水平15年来虽然出现波动,但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

但由评价得分可以看出,影响开封市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关键因素为城乡差异度以及其动态稳定性。

总的来说,开封市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虽然有很大改善,但并没有从本质上缩小城乡差距,表现为城乡基尼系数比,城乡恩格尔系数比等数据变化不大,水平较低。

因此,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现阶段开封市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文峰,孟德友,贺振.河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及区域格局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 2011,30(8):978—985.   [2] 刘艳萍,孙建国.郑汴一体化背景下开封产业选择研究――基于历史比较分析的视角[J].2013.05.   [3] 张改素,王发曾,丁志伟.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时空特征和定位推进[J].人文地理 2013,4:89—95.   [4] 完世伟.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经纬 2004,4.   [5] 丁志伟,张改素,王发曾,等.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状态评价与整合推进[J]. 2016,35(2):37—41.

0 次访问